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略论李登辉大陆政策的“台独”本质曹治洲*李登辉主持台湾岛内政务以来所推行的大陆政策,离中国统一最终目标越来越远,也离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越来越远,究其原因,就在于李登辉的大陆政策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分裂意识和明显的“台独”本质。因此,尽管李登辉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务实外交”综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登辉在主政台湾十二年期间所推行的“务实外交”,竭力利用了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及岛内政治经济情势的急剧变迁,把确立“主权国家”地位视作台湾“生存发展的重要目标”,竭力通过扩大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图谋使台湾问题“国际化”,两岸在国际上的斗争因此进入了统一与分裂的尖锐复杂的斗争阶段。本文拟从“务实外交”的阶段划分、特点、政策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3.
1998年底的台北市长选举呈现出国民党和民进党激烈对决的态势,12月1日晚,国民党主席李登辉为台北市长候选人马英九站台,他强调大家都是新台湾人,呼吁民众要走出过去的悲哀。李登辉随后要马英九回答:“你是哪里人?”“你走什么路?”马英九以闽南话回答说:“我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长大的新台湾人,走的是李登辉的民主改革大道”。①“新台湾人主义”被认为是帮助马英九胜选的法宝之一,引发社会各界的纷纷解读。一、“新台湾人主义”解读的三个面向“新台湾人”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连前台北市长陈水扁都认为…  相似文献   

4.
李登辉上台之初.蒋经国留给台湾社会的是追求国家统一、开放两岸探亲、开启政治改革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下台后,留给台湾社会的是“两国论”、民进党上台、“台独”活动猖獗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是指李登辉当政时期以分裂为指向的意识形态和内外政策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1999年的台湾政局发展跌宕起伏、复杂多变。一年来,岛内局势演变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行将退位的李登辉为确保其分裂路线的延续加紧谋篇布局,“两国论”是李登辉下台前的“政治交代”;二是面对影响深远的2000年“总统”选举,各党派及各候选人之间提前展开了激烈竞争,宋楚瑜自行参选使“总统”选情三强鼎立,变数增加,国民党执政地位面临严酷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执政五十年“侨务”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49至2000年国民党统治台湾的50年间,历经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任领导人主政,其“侨务”政策的演变也大致可以分为蒋介石时期的“反共复国”“侨务”政策、蒋经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侨务”政策及李登辉时期的“台湾意识”形态化“侨务”政策三个阶段。李登辉时期的“侨务”政策既有对两蒋时期“侨务”政策的延续,同时更显现了“台独意识”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7.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化台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同发 《台湾研究》2001,(3):52-55,63
所谓“文化台独”,是为“台独”制造舆论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台湾分裂势力推行“台独”分裂图谋的手段之一。“文化台独”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它是“台独”的一面招魂幡。民进党执政后,“文化台独”日益猖撅,向民众大量灌输“台湾非中国”、“台湾人非中国人”、“台湾文化非中国文化”的理念,图谋泯灭台湾人民的中国心、民族情,破坏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对“文化台独”,已然成为海峡两  相似文献   

9.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①。李登辉提出的“两国论”,“再一次暴露了他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与‘台独’分裂势力的主张沆瀣一气,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②“两国论”严重危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经20年的风风雨雨,尤其是第三次台海危机,两岸关系今天又面临重大抉择,两岸关系要不要发展,两岸交流要不要进行,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尽管总有一小部分人图谋分裂中国主权和领…  相似文献   

10.
信任危机一直是台湾政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台湾的信任危机问题不断加剧,2004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更是将信任危机激化到空前严重的程度。这种信任危机的激化不仅表现为在野势力和相当部分民众对陈水扁执政当局的不信任,它还广泛存在于岛内各大族群之间、蓝绿不同阵营的支持者之间,以及民众与媒体、媒体与“政府”之间。尤其是这次3·20选举所引发的信任危机造成岛内族群对立分裂之严重,对民众心理伤害之深,对岛内政治生态发展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如此严重的信任危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和民众政治参与的态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台湾当局陷入内外交困的一年。年内,祖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积极务实、灵活主动地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开展全方位对外关系,不仅极大地缓和了两岸关系的紧张,而且有效地营造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国际大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寻求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各种“台独”分裂活动不仅在国际社会全面受挫,也受到岛内在野力量和广大民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与牵制,“台独外交”陷入更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把自己比作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圣人摩西的李登辉“已经出发了”。至于他选择的这条不归路对台湾人来说是一条绝路,还是一条生路,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心知肚明。问题是,李登辉何时能明?  相似文献   

13.
两岸“分”“合”的巨大能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期间,大家的目光焦点都焦中在台湾的分裂倾向,以及此等趋势对台海两岸及东亚可能造成的巨大冲击上。经过了1995年至1996年的海峡危机(因李登辉访美所引发),及1999年又一次的紧张形势(因李登辉讲“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之后,东亚地区及全球主要大国无不对台湾海峡的裂解可能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产生高度的畏  相似文献   

14.
评台湾建立亚太营运中心的前景肖绪照台湾谋求建立亚太营运中心已成为岛内热门话题,且已纳入台湾当局的议事日程。对其前景,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一、背景和目的1993年1月4日,李登辉在“二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上表示,要把台湾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金融、...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18日,台湾地方领导人的更迭选举已尘埃落定。国民党丢掉了它执掌数十年的政权而沦为在野党,其党主席李登辉在一片骂声中黯然下台。“痛定思痛”的继任者宣布要对“百年老党”作彻底的改造。此时,回首其百年沉浮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很多耐人寻味的教训和启迪。 一位外国学者发现,在国民党的特殊字典上,革命有一种确定的含义:谁反对在国民党内占优势地位集团的政策,他就是反革命。 作为“革命力量”核心的国民党,是一个庞大、松散、良莠不齐的团体。如同今日国民党在台湾既失败又分裂一样,国民党在大陆时期也多次发生过分裂,国民党的分裂和失败一样值得探究。 百年老店在内部人为的纷争之中无奈关门,重蹈了它历史上惯常的内患误党覆辙。另外,国民党未来何去何从,引发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一种轮换式的定论。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所不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人为建构的一种更强调台湾主体性、台湾价值、台湾利益、台湾优先的一种社会政治意识,也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台湾国家化意识”。其对当今台湾社会的主流价值的深刻影响所及,直接牵动着台湾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登辉分裂主义批判杨毅周李登辉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全新的大陆政策和“外交政策”。这套政策被人们冠之于“独台”之名。“独台”显然源之于“台独”,它的词意含糊不清,或许是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李登辉这套政策模糊不清的认识。如今,李登辉的访美,自己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1995年6月7日至12日,李登辉到美国活动,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跨出了危险的一步,严重威胁正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两岸关系,大陆被迫发动了“文批台独,武制分裂”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两反斗争”已经过去10年余.但是它对两岸关系继续产生着特殊的影响。尤其是在“台独”已经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情况下,“两反斗争”则成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9.
劳工阶层是岛内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不仅人数众多,且自1980年代末期以来为维护自身权益积极投身于岛内的社会运动之中。于是,这一群体不仅成为推动岛内政治转型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岛内政治权力再分配过程中各政治势力竞相争取的对象。他们也用手中的选票表达着自己对执政者政策走向的好恶.并由此而影响到岛内政局的变动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因此这一阶层民众的政治心态和行为特征就成为值得人们关注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潘雨  李涛 《台湾研究》2013,(2):28-32
2008年5月国民党执政以来,尤其是ECFA签署、马英九连任后,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和平发展理念被广大台湾同胞所认同,但两岸互信依然不足、岛内主流民意亦未发生质的改变,台湾民众在“中国认同”问题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危险倾向,两岸民众心与心的距离并未拉近。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台湾民众认同危机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以“和合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其理论价值启示出发探寻有效化解台湾民众认同危机的可鉴之路,以探索建立两岸民众共同家园、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