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效率,不只是经济问题,它还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社会问题。公平,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是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价值准则,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公平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公平的实现,二者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辩证统一关系。我国改革30年来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处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的原则应该被摒弃,“公平与效率并重”才是改革的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观点     
把“效率优先”放到该讲的地方去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把“效率优先”放在发展生产的领域去讲,非常合适。这是它永远的存身之地。在收入分配领域不应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不要再说“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而要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符合改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我国各个时期发展战略的不同取向,我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与调整经历了一个从“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发展过程。系统回顾和总结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深化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认识,推动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就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效率和公平是两个最主要的追求目标,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效率与公平的争论成为一个永恒主题的根本原因。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每一个国家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先后经历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历史沿革。可以说,在坚持发展、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5.
黄刚 《探索》2011,(5):18-23
公平与效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本质规律和普遍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这对范畴的认识经历了“打破平均主义、优先考虑效率”到“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过程。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在公平与效率方面存在的主要而突出的问题是公平问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和形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理论上是一个突破,在实践上是一次创新。在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攻坚新阶段,将原来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原则深化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意义何在?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什么?本文在此谈几点初步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经济学中,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王姣 《新长征》2006,(9):44-45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分配领域改革的总体思路,指出我国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可以说,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改革过程中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取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否意味着二者关系的改变?怎样正确理解《纲要》中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程巍 《党建文汇》2005,(6):24-24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把以前的“兼顾效率与公平”,改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这两者关系,由效率、公平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改变为效率处于“优先”的第一位,公平虽然也很重要,但处于“兼顾”即次要地位。这个新提法,是适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经济理论界也出现代表不同利益的声音。有些人借“优先”和“兼顾”之差异,有意无意地贬低、轻视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效率与公平并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对激发我国社会活力,加快社会发展步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需要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 刘国光 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辩论,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又一次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讨论.一方强调的是效率,认为只要能够使社会财富总量增加,什么改革手段都可以用,诸如在我国现有情况下,MBO即管理人收购的办法也可以用.如果有能干的管理人收购了国有企业把它搞活,总比让它逐渐"冰棍消蚀"为好.  相似文献   

11.
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战略部署。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因此,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我国下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力图从经济学的视角,较为全面地阐明“效率”、“公平”及“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科学内涵,以期准确把握我国新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及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加军  戴艳军 《求实》2004,(8):68-71
公平与效率、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与区域发展、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等四个方面的失衡 ,是公共政策在社会全面改革和转型过程中价值偏颇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导向 ,使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导向从传统的“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向“以人为本”新内涵过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地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取得的一个重大认识突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千古命题”,也是一个基础性的理论。从长远的和理想,的状态来讲,我们主张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和同步,更希  相似文献   

14.
效率、公平及其关系问题,是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谈论的重点问题之一。我认为:效率、公平及其关系问题,可以和社会基本矛盾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正确把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一、效率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效率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合目的性的一种体现。从哲学角度看,是人们社会活动中一种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但与公平对应的效率,一般是从经济角度来看的,指的是经济效率。经济效率集中体现在生产力中,主要是指生产力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在这里效率可分为静态效率和动…  相似文献   

15.
人民内部矛盾是与“敌我矛盾”相对应的.指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后.改革已从主要是利益调整转向利益调整和利益增进并重.从利益倾斜转向利益兼顾.特别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兼顾.更加注重公平:从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转向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与此相适应,人民内部矛盾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表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在1993年时提的口号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在当时是有很强针对性的,那就是针对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次分配主要讲效率,二次分配主要讲公平,作了一个区分。这就告诉我们,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效率优先,应该区别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问题,来具体而不是笼统地讨论二者的相互关系。一次分配也不仅仅是个效率问题,也有公平问题。二次分配也不完全是个…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当拉开收入差距 ,提高经济效率 ,我国多年来采用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采用这一分配原则的初衷是为了先提高我国的总体经济水平 ,让每个人获得更多的收入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先把蛋糕做大”。但是 ,依照这一原则指导实践的结果却违背了初衷 :蛋糕是做大了 ,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蛋糕增大的好处 ,有一部分人的“蛋糕”反而比以前更小。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体制逐渐丧失其有效性 ,成为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 ,有必要从体制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进行再认识。  一、关于公平与效…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改革过程中,社会公平问题发生了重大变迁。在经济增量改革阶段,社会公平被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中;在经济整体改革阶段,提出了兼顾公平的时代要求,但在优先次序的安排上,把效率放在了首位;在全面改革阶段,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目前,我国已将公平原则纳入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中,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普遍认可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论.我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实只是一种囿于收入分配领域的原则,并不能等同于一种社会公平理论.社会公平是指以共同的价值为基础,具有历史必然性并成为社会进步基础的公平观念.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平首先意味着社会权利上的公平,它承认保证社会中第一个公民具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即公民权平等).也就是要求社会中的制度安排和非制度安排给每个人的生存、发展机会是平等的劳动权利、受教育的机会、职业的选择等等,不能受家庭背景、种族、性别以及资本占有状况等的限制和影响.这是现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道德基础,也是以人为本为中心的社会公平的基本要义.这种权利公平的所属范围和内容就涵盖全社会所有领域和层面,例如,包括经济、政治、公共事业、伦理道德、人道主义等等领域和层面.从层次上说,它属于基本层次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20.
孙海荣 《求实》2006,8(5):51-55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曾是我国分配领域的指导方针。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增强,社会转型加速。效率与公平这一对矛盾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新考察的基础上,应校正“效率优先”的思路,把公平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以满足构建和谐社会和市场改革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