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景儿     
尹成 《新青年》2006,(10):46-47
东北有句歇后语,拍一寸照片摆姿势--整景儿.它是专门用来嘲讽某种人在做人做事上,完全的表面文章,完全的虚头巴脑,完全的眼前利益,完全的投机讨巧.如此看东北人在对待这些专好整景儿者的态度上,又是完全的幽默兼完全的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2.
磨叽     
尹成 《新青年》2002,(7):44-45
东北人爱用磨叽这个词儿,男女老少无一不舍,说得还溜,用得也恰当。动不动就会听到某人对某人说:磨叽! 磨叽的意思一般是反反复复、犹豫不决和没主意,现代一点儿的说法就是:不爽。东北人最不喜欢的就是不爽快,这很像东北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天热,干的拉地,汗都出不来,实际是刚出来就干了;春天好,苹绿花红就一夜饷事儿,黄昏时还光秃秃的满眼,早晨起来,窗前突然全绿了,绿的鲜嫩、扎眼、心动;秋天完全就是一阵风儿,风过叶黄,黄叶哗哗飘,风一阵凉似一阵,然后干干脆脆的雪大片儿飘起;冬天冷,撤尿得拿一杷剪干,边屎边用剪千剪。这种气候、地域里的人不爽快才怪,因此,说东北人磨叽,那是三伏天下雪——比窦娥都冤。  相似文献   

3.
明白人     
南方人不明白“明白人”是个啥意思,要疑问:谁不明白呀?谁傻呀!东北人嘴里的明白人不是聪明与否的意思,也不是奸傻问题,而是泛指那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解世间万象,白日里能对话官商士民,夜晚里可寻仙游阴,你别有事儿问他,什么事儿不管,你只要问了,就立刻摇头晃脑给你说出个子午卯酉来,有鼻子有眼,还捎带着解决的方案,整个一万事通、通万事。而其真正的底呢?货真价实的明白很稀罕,装神弄鬼胡说八道的占多数,有一些道听途说的知识或信息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还要信誓旦旦、理直气壮,眼珠子瞪得牛眼睛一般证实:你不信别人,还不信我?  相似文献   

4.
深沉     
尹成 《新青年》2002,(2):44-45
东北人的深沉不全是深沉的本意,里面有了东北人的特殊的一种人文关照, 东北人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许多东北话是极深刻又极富内涵的  相似文献   

5.
酒漏子     
东北人能喝酒在中国是有名气的,全国各地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东北人的第一句话都是:东北人能喝酒。这么说就像全世界人都知道英国人爱谈天气一样,成了大众名牌,谁都知道,而且很容易使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共识,以便更好地把友谊或爱情平稳地发展下去。东北人听了也不恼,感到有点自豪也说不定,但大多的东北人会很谦虚,说:能喝啥呀,也是瞎喝!  相似文献   

6.
矫性     
尹成 《新青年》2002,(12):46-47
按说东北人不应该用矫性这样的词,矫性太文、太软、太小资。可东北人偏偏在土话中就是常用它,特别是对待某人以及所做的某些事,或忿恚或咝目或急歪或红头涨脸地呵斥:矫性!  相似文献   

7.
出息     
尹成 《新青年》2002,(4):46-47
东北人不太被南方人看得起,原因多种,主要就是东北人粗鲁,现代比较酷的叫法是生猛,说话做事,行为粗糙,论根儿可野考到春秋,说当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华夏,行至山海关,往东一看说,东皆蛮夷之地,不去也罟。虫子的先人们于是就野着了,一野千年,五大三粗着,胡子拉撒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着。东北人也没出息,就是缺少志气,,干什么事三分钟热血,想的比花还好看,轮到干时,两手一扎撒,傻了,老虎吃天,不知道从哪下嘴,虫子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老铁     
尹成 《新青年》2005,(2):48-49
老铁是典型东北人发明的东北话,南方人听了看了都会整得好几身雾水也不知其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即便是东北人给他解释明白了,也只能是在一对一的语境里才能使用或理解,换了方式、换了不同的人和事身上,就跟解一个多元的方程一般,一个解凑合,解多了,立刻找不着北。  相似文献   

9.
好使     
尹成 《新青年》2002,(1):44-45
东北人有意思,人简单,说话也简单,没边儿没沿儿,冷不丁一句话,幽默的,下巴要是不结实,得提前端好喽;抬杠的,刚听不咋地,转身一琢磨,铁眼珠子能气掉地下,你要急,他正坏笑着看你呢?咋地吧? 东北人说话不在乎规则,用着赶劲儿就行,譬如好使,原本指的是人对  相似文献   

10.
地道     
尹成 《新青年》2002,(11):48-49
无论为人还是做事,东北人讲究个地道(注:音读di·dao。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真正的;纯粹;实在;够标准的意思)不地道,地道的会赢得人们的尊敬,不地道的会激起人们的愤怒,被人所不齿,并会最终演变成声讨以至于殴斗,那完全取决于不地道的程度以及当事人是不是地道的土著的东北人。  相似文献   

11.
咋呼     
尹成 《新青年》2002,(10):48-49
东北人好咋呼,咋呼起来不管天不管地,根本拦不住,有点儿怀里揣副牌——谁说对谁来的意思,而且是人越说越来劲儿,越张狂,人来疯一般,气人,闹人,烦人。这是不好的一面儿;好的是东北人的咋呼也是一种东北式的热情和豪爽的外现,声大且闹,但让人心里热乎、塌实,有人站脚助威总比光棍一个让人看热闹的好。  相似文献   

12.
姜米粒 《新青年》2002,(12):44-45
口味这事儿实在是身不由己的事儿,美味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之于食物也有缘分之说的吧?  相似文献   

13.
白山黑水,苍茫辽远,这片神奇的关外之地有着漫长的人类活动历史,可如果问,何时伺地出现第一个东北人?恐怕很多人都难说清.  相似文献   

14.
败家子     
东北盛产败家子儿,天生就不是贵族打造的底儿,偏要摆出公子哥的架势,胯兜里有五毛钱敢买五块钱的东西,俗话说叫有一个花俩。败家子也不足信,说话悬天二地,小脑袋一摇、小眼珠一瞪,没有不熟悉的人,没有办不了的事。你千万别相信他,更不能把重要的钱物和事情托付给他,老戏里唱的敢把皇上买马的钱给花了的主儿就是东北人,具体点就是东北人里的败家子儿。  相似文献   

15.
真心英雄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句话,本来源自一个特定的笑话语境,但在今天,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辽宁的志愿服务群体的时候,猛然发现,这句话已成一种事实陈述.  相似文献   

16.
涮羊肉     
尹成 《新青年》2004,(7):46-47
东北人爱吃涮羊肉,成瘾,三天不涮,嘴里寡淡,胃里空荡,心里便没着没落,用花和尚鲁智深的话说就是:嘴里能淡出个鸟来。用我老叔的话说就是:拉屎都没了臭味儿!  相似文献   

17.
家庭作业     
教育界有一些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其中最有趣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件事儿是,无论我们对学习这件事儿有了多么深刻的了解,许多学校还是在一种被误解的理念的指引下,来看待家庭作业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抱不平     
抱不平是要打的,多数是一种突发性的同情弱者的行为,怨谁暂且不说,先解决气不过的问题,跟歌曲唱的那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爱打抱不平者,毛驴子脾气也。毛驴是动物,有着很大的不可驯服性,性情暴烈,轻易别招惹它,不是蹄之,必是怒啸,三哈一勾,叫得你心里直毛。以此形容东北人中沾火就着、说打就捞的那种人,极为贴切。脾气火爆为一,更重要的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正义感强,看不得熊人受气,见不了强者欺人,哪怕是一帮混混打仗也别让他看见,他看见了,必是冲着占上风的去,把打架的双方整迷糊的时候有的是。  相似文献   

19.
二人转     
尹成 《新青年》2004,(1):46-47
尽管赵本山靠着名气把东北二人转给搬到上海,且进了最为豪华的金茂凯悦酒店的大舞台,二人转被疯狂地喜欢还是在东北,跟秤杆离不开秤砣一样,离开生她养她的地方,再怎么欢实,也是吊死鬼擦胭粉儿——强打精神浪!对于二人转,东北人是从骨子里真喜欢。有话为证:宁舍十顿饭,不舍二人转。好家伙,精神何等了得,竟然拔千古真理“食为天”的头筹。所以,经常被我们戏用的一句话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而东北人如此爱着二人转这一地方戏曲,甚至以舍弃食物而在所不惜,用我岳父看二人转的心得就是:不喝酒想醉,只有听二人转。  相似文献   

20.
我是突然想起那杯牛奶的. 大约有十年了吧.那时候,在合肥,夏天.很热很热,东北人无法适应的热.除了天气因素,我的生活境况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那个夏天的热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都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