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毛主席怎样说,阿佤人民就怎样做……"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真实反映了西盟县阿佤山各族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5月10日至12日,西盟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迎来市级验收。在西盟,验收组通过形式多样的验收方式,考核涵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  相似文献   

2.
《党建研究》2020,(5):61-63
西盟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1956年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属于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扶贫对象转化为扶贫力量,率先在"直过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摘帽,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3.
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让很多人对佤族印象深刻。佤族总人口429709人(2010年数据),是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佤族人民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云南少数民族,可以说的话题很多,但他们守护国门的功劳与壮举,无论如何不能不提。从那些故事里,我们不仅看到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各个民族的英勇和牺牲,还看到他们的团结与智慧。1936年,西盟。我们说的第一个故事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4.
迎着党的十六大的春风,随着国家民委、省民委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扶贫安居工程的实施,深锁云雾山中的岳宋乡堆翁寨、木古坝的佤族、拉祜族人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伴着《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旋律喜迁新居,向“七有”奋斗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金骥 《今日民族》2015,(3):12-13
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有个永俄寨,这里有神秘古老的原生态文化,有优美动听的阿佤歌舞,有香醇的鸡肉稀饭和阿佤水酒,有热情似火的阿佤激情。
  永俄寨位于勐卡镇政府西面,募西路沿线,距离镇政府10公里,交通便利。平均海拔1670米,2006年开始建寨,2008年批准设立村民小组,现有58户165人,全寨均为佤族。  相似文献   

6.
今年41岁的罗岩祖是西盟佤族自治县翁嘎科乡人,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以来,他当过农科员,又先后任过县农科站副站长、县农牧局局长等职,1991年,他调任西盟县民委主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佤族干部,罗岩祖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佤山的土地上,为了让阿佤人早日过上好生活,他作了许多不懈的耕耘。西盟是一个边疆民族特困县,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的原因,交通闭塞,科技文化落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粗放,生产力落后,群众生活还处于贫困之中。1981年,罗岩祖同志走上了县农牧局的主要领导岗位上,作为有专业知识的一个领导干…  相似文献   

7.
佤族     
佤族是我国西南部古老民族之一。人口约二十一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中沧源、西盟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的佤族约占佤族总人口的58%,占两县总人口的88%以上。佤族自古居住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山上森林茂盛、翠竹成林、四季葱绿。深山密林里有各种珍禽异兽。虎皮、虎骨、鹿茸、熊胆、熊掌、象牙和砂仁等都是当地的  相似文献   

8.
沧源佤山,相传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阿佤民族,相传是第一个从葫芦里出来的人。然而,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加之山河相隔,路途遥远,现代文明的春风迟迟吹不进这块人类的发祥地,古老的仅山仍在沉睡,被称为“老大”的阿佤人照样划地为牢,固步自封,死死地结绳记事。文盲充斥着整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建立三十年来,党的民族政策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醒了沉睡数千年的阿佤群山,温暖着世居在深山老林的阿们民族。从此,阿佤人民开始以新的姿态跃身于先进民族之林,沧源佤山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请求将西盟佤族自治县县城由西盟镇迁移至勐梭乡的请示》(云政发〔1994〕257号)及有关补充说明收悉。经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并报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现函复如下: 一、同意西盟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西盟镇迁至励梭乡。为避免  相似文献   

10.
《今日民族》2013,(9):11-11
《狂欢佤部落》汇集了佤族神话传说、祭祀、民风民俗等内容,再现了佤族从原始社会中走来,在佤山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集中展现出佤族文化神秘、古朴、自然,阿佤歌舞粗犷豪迈、阿佤人热情奔放的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为古老的佤族文化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1.
你可能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一定熟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平战士之歌》、《纺纱姑娘》等苏联歌曲以及《友谊地久天长》、《草帽歌》、《丽达之歌》等外国电影插曲和《手拉手》、《说你说我》、《意大利之夏》等现代歌曲。尤其是其中的苏联歌曲,过去我们的祖辈唱过,今天我们的父辈和儿女们仍然在唱……只是,当有一天,一位手摇轮椅,眼戴高度近视镜的精瘦、矮小的男子出现在星光灿烂的舞台上时,你不要感到有任何的不协调,他应该得到更加热烈的掌声———因为,应该到了人们记住他的时候了。他就是与“西部歌王”王洛宾并称为我国音乐界两大…  相似文献   

12.
《变形金刚》、《金刚狼》、《守望者》等最新好莱坞大片,估计大家已经看过。今天的好莱坞影片已风靡全球,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但也许你不知道,好莱坞却是在上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唐刻 《文明大观》2003,(1):22-24
你可以不熟悉他的名字,但却一定熟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青年近卫军》等为代表的20世纪50—60年代流行的苏联歌曲,无论是忧伤的还是欢乐的,无论是诙谐的还是民俗的,过去我们的祖辈唱过,今天,我们仍然在唱……只是,当有一天,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所承有新见李汉秋任何一部“石破天惊”的杰作,都不可能凭空而出,总是由一定民族文化滋养而形成的。只不过有一些滋养不露痕迹,有一些滋养则有迹可寻。滋养过《红楼梦》的文学作品,有《牡丹亭》《金瓶梅》等,这是过去人们所熟悉的。但近日,“《红楼梦》农...  相似文献   

15.
壮族山歌历史悠久,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云南文山坡芽歌书山歌队惊艳出场,一鸣惊人。而歌队所唱曲调主要来源于富宁县壮族的山歌小调。富宁地处中越边境、滇桂交界的“两国三省十县”接合部,有壮、汉、苗、瑶、彝、仡佬等民族杂居。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少数民族、古朴的民风民俗、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富宁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尤其壮族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被有关专家称为壮族文化的活化石。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往往不善说,而善唱。用山歌来表现生活,以唱歌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因全国60%以上的佤族人口世居于此而成为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2002年4月28日,古老的临沧城流光溢彩,春光明媚。伴随着第三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的脚步,一台《走进佤山》的大型民族歌舞表演,拉开了第二届中国临沧佤族文化旅游节的序幕。佤族歌舞之魂4月28日上午,春风拂面,南汀河水奔流得格外欢快。世纪大道上,木鼓声、号角声、呼喊声摇撼大地,琴弦声、跺脚声、欢歌声融汇一起。阿佤小伙敲响了震天的木鼓,美丽多情的阿佤少女甩起了黑发,以如火的激情,演出了一台气势恢宏而又美不胜收的大型…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一年深秋,我们由昆明飞抵思茅,然後改乘汽车,穿越纵贯滇西横断山脉的丛山峻岭;汽车时而盘山而上至海拔一两千米的高峰,时而逶迤於海拔五六百米的峡谷和平坝。大约走了五百公里,来到滇西南边境的西盟山。这里是从北向南流的澜沧江、怒江两条大河之间的阿佤山区,有史以来就是佤族居住的地方。今天这一带聚居着二十六万多佤族同胞和数十万各族人民。西盟山之巅就是西盟佤族自治县城所在地。  相似文献   

18.
也许你的资历已经够老,表现也还不错,而老板却没有升你的职,也不给你加薪,你很想不通是为什么? 那么,你一定有点小毛病。也许你认为这点小毛病谁难免,应该无伤大雅。但实际上,正是这些小毛病让你一再和升职、加薪擦肩而过。 看看下面的“职场‘恶习’大盘点”,哪几项是你熟悉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任贤齐,并且也爱听他的歌。但你可能不一定像我一样为这个歌者的安全着想。比如我这几天听任贤齐的新歌《死不了》,总觉得他是在自我安慰。虽然他唱的是爱情,失去所爱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受痛而已。可是任贤齐却有可能为“爱”去死,他的“最爱”就是“赛车”。   赛车对国人来说还较为陌生,在国外却是一项颇受欢迎的大众运动。国人从电视上看到的赛车镜头,虽说够惊险刺激,但有时两车相撞和车毁人伤的画面,也的确让人心惊。当年,巴西一级方程式赛车手塞纳命断赛场,就让多少人为之心痛心惊啊!这么一个危险的运动,任贤齐…  相似文献   

20.
民族贫困山区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去年,围绕如何实现我省民族贫困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调研课题,我们分别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双江、沧源、西盟、孟连、峨山、西畴、现山、中甸、德钦和宾川10个民族贫困山区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总的感到,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省第五次党代会以来,云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脱贫步伐加快。─—粮食生产稳步发展。1990~1994年,10个县中有8个县实现了粮食年年增产。其中沧源、西畴两县自1988年以来连续7年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