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韦建益 《传承》2008,(22):64-65
道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主要包括自然和谐思想、政治和谐思想、人际和谐思想。道家和谐思想具有传统与现代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红梅 《传承》2008,(6):3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星 《理论月刊》2007,(4):64-66
道家思想为中国的科学精神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客观也对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代科技发展引发一系列危机,人类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和对立,这对传统伦理思想提出了挑战.道家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的思想,对解决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翠玲 《前沿》2008,(6):179-18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理想、道家的天道自然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其意蕴得以重新阐扬。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给现代环境伦理学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表现为对自然界系统性、规律性及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进行现代环境伦理学价值维度的思考,对于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星 《理论月刊》2007,(5):65-67
道家思想为中国的科学精神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客观上也对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代科技发展引发一系列危机,人类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紧张和对立,对传统伦理提出了挑战。道家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的思想,对解决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蕴含了和谐理想、平等观念、诚信美德等诸多伦理智慧,这些思想很多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通性,它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了坚实的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06,(4):46-47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和谐社会的设想,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无论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的人际和谐的儒家思想,都是如此。他们从不同侧面,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道家中的和谐图景是建设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道家中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和法律制度及其时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环保思想和法律制度.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佛家提倡的"众生平等"等均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核心思想;在立法上,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立法来或多或少地确认和发展这种社会文化."和谐"观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武经伟 《思想战线》2012,38(4):96-103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及生存智慧。张尚仁先生《道家哲学》,深入阐释了道家哲学范畴体系及道家和道教中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谐宽容等中华文化精髓,揭示了其对重构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理论的时代价值。这是中华文化传统及其哲学的反思与重构,对于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的自身特性,自觉把握民族复兴的精神品格,"觉解""中国性",并在批判现代性缺失中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建构和谐中国及和谐哲学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道家和法家法律思想中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道家法律思想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无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老庄思想中,减少干预、减轻剥削、法律宽和、司法公正及顺应自然等均表达了"无为"的含义,也都体现了某种和谐精神.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均强调只有法治才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基本途径,他们对法治作用的重视,特别是他们强调实施法治要求君主与各级官员必须带头守法、秉公执法、信赏必罚、司法严明、谨守公平原则,并要求严格治吏、循名责实,把官员守法与社会和谐密切结合,对我们通过法治手段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参考价值.道家、法家与儒家一样,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均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只是他们为和谐社会的实现而设计的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马腾 《岭南学刊》2012,(5):59-64
先秦儒家的中庸主义、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理论,都是传统和谐文化的渊薮。法治建设的目标,则诉诸西方法治理论谱系的提纯。亚里士多德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斯多葛学派、启蒙思想家与近现代法学家都致力于深刻诠释法治思想,完善法治论框架。就当下而言,和谐社会依赖法治模式,法治发展倚重和谐价值:一方面,现代和谐社会蕴含了法治的必然选择,在继承传统和谐文化之余,应注入法治普世价值以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在引介西方法治理念之余,应倚重和谐价值以引导法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5.
先秦道家和谐思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代金平 《桂海论丛》2008,24(3):30-32
先秦道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身心和谐。这一思想为现代人建构当代的和谐观念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和理论借鉴.即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智慧、提供了深刻的生活智慧、提供了身心和谐的智慧。在实践上,它有利于生态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的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16.
王娅 《前沿》2013,(19):191-195
道家的自然人文主义,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系统表达出来,把人与自然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不仅包括生命形态的有机统一,而且还包括精神境界的协调一致.道家“天人合一、自生自化、天人合德”的思想,充分肯定了自然和人都有各自的价值,天和人之间应该形成和谐统一的价值关系,同时,天人之间只有形成这种和谐有序的价值关系,才能有利于自然万物健康良性的发展,这是构建现代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宁大光 《求索》2012,(12):99-101
道家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深远影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庄子则是道家的集大成者。道家的美学思想,伴随着"道论"的发展而发展,老庄的艺术哲学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当代艺术有重要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宝玉 《求索》2008,(6):57-59
《易经》阴阳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宗旨在于阐释宇宙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易经》阴阳学说及整个和谐理论体系与我国传统哲学相一致而日趋完备和臻密,并逐步积淀为一种思维定势。《易经》倾向以儒家为主流,兼融道家、阴阳家,其阴阳和谐思维代表了我国传统哲学和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当然《易经》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人对自然的改造,结果在先民的心理底层沉积了一种对自然崇拜的宗教感情和审美情趣,这是《易经》阴阳学说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19.
赵鹏 《求索》2013,(9):138-140
道家学派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道家学派的思想理论体系内容繁杂,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广泛且密切,为我国古文化的精髓,其中,道家学派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尤其深远。笔者常年从事于我国古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例评传统道家学派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道家学派对以先秦两汉时期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学的影响,从中透视道家学派与中国古代文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肖英  刘思华 《求索》2012,(4):201-202,143
汉代道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汉代道家继承了先秦道家思想,文章归纳总结了道家五个方面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是产生万物的基础;自然如父母,人类应该象尊重父母一样尊重自然;自然界众生平等;主张"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自然而为;主张保护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