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旺旺 《党建文汇》2008,(4):43-43
我的祖父孙佩苍一生喜爱绘画,曾去法国留学生活过。在法国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一代宗师的徐悲鸿先生,他深知徐悲鸿的绘画天赋。徐悲鸿也赞赏他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郭履刚 《党课》2012,(12):125-125
著名画家黄纯尧教授是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得意门生。黄教授与徐悲鸿先生之间不仅有着亲密的师生关系,还有许多亲如挚友的逸闻趣事,至今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3.
以徐悲鸿故居为基础的原《徐悲鸿记念馆》因修建地铁于1966年被拆除,目前,新落成的《徐悲鸿记念馆》已正式开馆,接待国内外的观众参观。为了有助于对徐悲鸿先生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我们特请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同志为我刊撰稿,介绍现在正在展出的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至1946年夏,徐悲鸿先生在重庆度过了其艺术生涯最为重要的十年。深受巴渝山水气韵的熏陶,在饱览山城独特的人情风貌后,处于创作盛年的徐悲鸿有相当数量的精心之作,都是在此客居期间完成。  相似文献   

5.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而且首先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真理的人。在徐悲鸿看来,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决非“为艺术的艺术”,而是“为人生的艺术”,是通往真理的一个途径。在那时的现实中,这远远不是什么铺着鲜花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甚至鲜血的险路。徐悲鸿用他瘦弱的身躯和真诚无畏的灵魂,为了艺术和正义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整整的一生。“独特偏见,一意孤行”1915年夏天,ZO岁的徐悲鸿穿着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白布鞋,来到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他心里装着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张祖芬先生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人…  相似文献   

6.
据顾颉刚先生<古史辨·自序>回忆,1916年,陈汉章先生讲中国哲学史,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商代的<洪范>.第二年,改请年仅27岁的留美博士胡适先生讲,他劈头就从先秦诸子讲起.这一大胆行为,后来被蔡元培先生称为"截断众流",并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所效法,由此奠定了整个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叶利军 《学习导报》2011,(23):51-51
只要一讲起上课,我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一幅图景:教师站在讲台上,下面是正襟危坐、求知若渴的学生。我们大家正是在老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心教诲中,成长起来。当时的我们,不曾想到还会有什么别的上课方式。  相似文献   

8.
笔歌墨舞气纵横──记解放战争时期的徐悲鸿、齐白石与一次济贫美展吴长江党的挚友──徐悲鸿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牢记党的重托,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在北平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不怕威胁利诱,不顾...  相似文献   

9.
奚渭明 《世纪风采》2008,(10):40-42
一位名人背后,常有默默无闻的人物,给予鼎力相助,艺术大师徐悲鸿也是这样。在青少年时代,他的寄父陶瑞予以无微不至的关爱,使之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徐悲鸿与寄父一家的情谊,以及他感恩图报的事迹,甚为感人。笔者采访徐悲鸿的寄妹陶蕖清及其侄儿陶维钧之所得,于此披露一二。  相似文献   

10.
书架     
《当代贵州》2013,(1):61-61
徐悲鸿一生所画奔马图非常多,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徐悲鸿早期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画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张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  相似文献   

12.
半世姻缘一世情──廖静文对徐悲鸿的特殊情爱唐伯藩七星岩前相遇相识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的廖静文,青年时代即追随著名画家徐悲鸿从事艺术事业,并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后徐悲鸿英年早逝,廖静文矢志不渝,续展鸿图,描绘了一幅沉甸甸的人生画卷。出身于...  相似文献   

13.
傅宁军 《世纪风采》2007,(11):25-29
艺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性画作,均为20世纪40年代前完成。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没有停笔的徐悲鸿,也留下了一些作品,包括一些素描、国画以及未完成的油画半成品。雄心勃勃的徐悲鸿,是想在新时代来临时进行最后的冲刺,是想用手中的画笔给自己的晚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谷书记虽然是市里大机关的干部,可是就跟俺们村里人一样,到村里这两年没少吃苦,也没少想办法帮助大家致富。去年发洪水的那段时间,谷书记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为大家解决了很多困难……现在,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俺们的腰包也一天天变鼓了。"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十八道岭村,提起第一书记谷德儒,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15.
差点被特务一网打尽1946年初夏,我们中央大学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有的同学要毕业了,接替核心领导小组的新成员也已经确定。过去因为找可靠的地方开会困难,我们这个核心领导小组很少开全体会,这次准备召开一次新旧核心领导小组成员的交接班会,趁机也总结总结自1945年正式成立以来的工作,为学校复员到南京作些准备。我哥哥的朋友石永国的家在中大中渡口的河对面磐溪石家花园,这曾经是石永国父亲石荣廷的私家花园,石荣廷是孙中山同盟会会员,重庆地方上一个有名望的袍哥掌旗大爷,著名商界人士,慈善家,他曾邀约过附近几十个县的掌旗大爷参加辛亥革命和保路同志会的革命活动。花园内这公馆是一座正方形的中西合璧式楼房,楼上有廊内阳台。我曾在他们家的地下室玩过,那是修得很精致的全石头地下房间,共有三间,中间那间,有石桌石凳,壁上刻有孙中山遗像和他的遗嘱。室外是个小阳台,有石栏杆,精致的花的装饰,向南穿过稀疏的小树林就可看见嘉陵江的江上的船。石永国夫人(我叫她石二嫂)曾告诉我这石家花园的来历:石荣廷在上海做山货帮出口生意少有积蓄时,看到外滩公园挂有“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决心回乡后要修一个漂亮的公园免费让人游玩。他花了五年的时间,请了最有名的工匠...  相似文献   

16.
杨飞 《党课》2013,(2):72-75
李苦禅(1898--1983),著名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字励公,后以同学林一尽所赠之“苦禅”名行世。李苦禅先后师从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家,作品雄浑厚朴,磅礴大气,天趣自然,个性鲜明,与国画大师潘天寿并列为当代两大写意花鸟画家。然鲜为人知的是,作为书画名家,李苦禅教子白有一套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华夏在线     
2011年12月5日,徐悲鸿的代表作《九州无事乐耕耘》拍出2.668亿元,一举刷新了徐悲鸿作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8.
尹明 《求贤》2012,(7):63-63
去年北京传是春拍有一张徐悲鸿赠徐志摩的《猫》,这幅《猫》是徐悲鸿1930年送徐志摩的,纸本立轴,尺寸为84厘米×46厘米,曾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旧藏。而这幅画从徐志摩处如何流出?收藏它多年的主人是谁?至今没有确切史料。  相似文献   

19.
肖鹰 《党建文汇》2011,(10):44-44
最近艺术品市场煞是热闹:“金缕玉衣”造假一波未平,“徐悲鸿油画”天价拍卖又起波澜。去年6月以7280万元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被中央美院部分学员联名指为当年的“习作”。而在该画的拍卖信息中,赫然列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所写“真迹证明”,以及他与这幅画的合影。是失察,是闹剧,还是丑闻?不论最后定论如何,对艺术品市场来说,都是“伤不起”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4,(5):57-57
吴作人(1908—1997),籍贯安徽泾县,生于江苏苏州。师从徐悲鸿,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晚年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造诣甚深,在中国画创作方面自成一家,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