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李君 《法制与社会》2012,(2):243-244,26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UNCLOS社)明确规定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简称“区域社)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但现有国际公约对于“区域社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却没有清楚界定.本文从UNCLOS一般原则看“区域社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将其定位成“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社,并从我国立场说明原因.最后,阐述了“区域社遗传资源法律地位不明确所引发的问题,包括海洋科学研究和生物勘探的区分问题,“区域社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问题,以及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亚娟 《河北法学》2008,26(1):143-147
水下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考古、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人类掌握自身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法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一个从笼统地保护"文化财(遗)产"到专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过程。经过激烈争论,《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首次对"水下文化遗产"作了界定,力图将大部分100年以上的水下遗存纳入保护范围。该定义对加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继承公证是最为常见的一项公证业务,国内诸多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继承公证在理论及实践中日益暴露出一些难以解决、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出于立法方面的诸多不足,导致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有的是由于公证行业内部对法律条款的理解存在分歧。本文旨在对于继承  相似文献   

4.
赵亚娟 《时代法学》2005,3(5):114-119
依照国际法规则,军舰和其他国家船舶享有主权豁免,只受船旗国管辖.问题是,如果它们在水下沉睡多年、成为宝贵的水下文化遗产并极有可能遭受商业性打捞的破坏时,是否应当重新审视它们的法律地位.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是国际社会为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所作的重要努力,其有关沉没军舰和其他国家船舶的规定也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5.
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但作为晚近发现的资源,现有的国际法尚未对其法律属性做出明确规定。国际社会基于各自利益考量,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从各国的争议出发,分析公海自由原则和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历史发展和内容,并结合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本身的特征,对该资源的法律属性进行论证,同时为中国如何应对该资源的开发提出建议,以期在该资源开发利用争夺战中,取得与中国地位相符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入手,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延,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在给我们带来不可计数的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全球问题的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个的国家没有能力,也不可能独自解决这些问题。这就使得确立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为了确保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利益的目的,进行整个国际社会的合作成为一种必然。虽然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在全球治理上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国家也是在并非是被强迫地让渡出部分自己主权权利,但是,这一原则的行使却不可避免的造成对国家保留的主权权利的挑战。本文将主要从水下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网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也使网络空间中的个人信息具有了商业价值,与之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网络数字遗产的纠纷层出不穷。对于数字遗产的性质、继承的法律基础、保护必要性等问题,学界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可谓众说纷纭。从国内外相关数字遗产的案例及规定表明,数字遗产的继承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我国法律应对其从制度上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
水下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对于传承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巨大的经济政治价值,因而成为众多相关国家的争夺对象。水下文物的法律归属之争涉及的不仅限于法律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还涉及到民族国家的尊严、民族情感以及政治经济利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益增多的挑战,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产生的历史,并与其他相似概念的作出区别。重点分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保护制度,包括代表作名录制度、国际合作和援助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制度、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议付信用证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用证的议付问题虽然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中有所规 定,但是并不全面和具体,实践中往往存在对诸如议付的构成、议付行与受益人、议付行 与开证行之间的关系等产生误解。本文结合UCP500的规定对议付信用证的意义与法律 特点、主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议付与出口押汇的异同、议付信用证的主要风险及其防范 等作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我国没有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其表现为不动产登记机关呈分散状态 ,且对登记机关无责任约束、登记官员素质低、收费高等重大缺陷。结合我国目前实际 ,应当以原土地登记部门为基础 ,在土地管理部门内部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不动产登记局 ,配备同质化的登记官员 ,严格登记机关的责任。我国还应建立不动产资料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对股权转让的限制的分析(一)股权与股权转让权股权又称股东权(shareholder's right),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股权即是财产权,又是社员权。以其行使目的为准,股权可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此种分类方法是股东权最为重要的分类方法,为日本学界通说,也逐渐为我国学术界广泛采用。股权转让权原则上归属于股东的自益权,但具有特殊性,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限制。(二)股权转让的基本原则股权转让的两项基本原则是股权的自由转让原则和股权的概括转让原则。其中股权的自由转让原则是指股东有权自由…  相似文献   

14.
魏建明 《中国司法》2005,(10):67-70
公证法律责任是公证实践中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直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公证改革的深入,公证法律责任所遭遇的问题日见突出,争议不断。如今,作为公证事业发展保障的《公证法》已对公证机构的性质和公证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公证改制即公证机构、公证人员行政性质、身份的转变已势在必行,由此公证法律责任的性质、范围和形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试就公证与公证法律责任特别是作为公证法律关系主体之一的公证机构、公证人员法律责任所相关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一、改制后公证案件的民事属性问题这是个曾经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简单地说,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就是在社区中对犯罪人进行的矫正和控制活动。其中,矫正主要体现为帮助性活动,控制主要体现为监督性活动。自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市)正式开始。下面结合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谈谈对社区矫正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当代中国,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一…  相似文献   

16.
证明标准新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浩 《中国法学》2002,(4):129-140
证明标准是诉讼中极其重要而又难以准确把握的问题。为了将证明标准的研究推向深入,需要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证明标准具有无形性、模糊性、法律性、最低性等特征。证明标准的确定受诉讼证明的特殊性、案件的性质、事实的重要程度、证明的困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裁判者适用证明标准错误有把握标准过高和过低两种基本形态,它们都将导致认定事实错误。  相似文献   

17.
一、规划的制定要把握几个变化普法开展的20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的2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普法工作的发展。普法工作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的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和工作措施。因此,在新形势下继续开展普法工作,起草制定好普法规划,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变化。一是时代背景的变化。随着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日渐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一、诉讼时效的客体(一)诉讼时效的客体为请求权诉讼时效的客体即一定事实状态因时间经过的作用而丧失的权利。哪些权利应适用诉讼时效,现行法律不曾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人们普遍认为除法律明文规定不受诉讼时效期间限制以外,要求保护自己民事权利的,均应在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逾期不受法律保护。这种认识导致了诉讼时效的运用范围过于宽泛这一不合理现象。综观各种民法理论及立法实践,皆未将范围广泛种类繁多的民事权利笼统地、不加区分地作为诉讼时效的客体。主要有四种主张及立法例:(1)主张债权,如瑞士债务法;(2)主张债权和除所有权以…  相似文献   

19.
目击者指证规则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防范因目击者指证错误导致的无辜者被定罪,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国所有的冤假错案中,半数以上是由目击者指证错误所造成的。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证实,指证形成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差错。美国防范指证错误的主要措施有:以成列指证、照片指证为原则,暴露指证为例外;以律师的在场帮助权约束侦查机关的暗示性指证;庭审辨认时引入指证专家的意见;在采信指证结论时适用“本身排除”和“总体情况权衡”规则。我国即将出台的证据法应该借鉴美国防范指证错误的一些措施,以规范我国的指证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律师管理体制是随着律师行业的改革和迅速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的。自1979年恢复律师制度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按照律师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律师执业组织形式经历了从国办所到合作制、合伙制的不断发展,律师管理体制也经历了从单一的政府管理到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行业协会共同管理的变化过程。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正式确立了“两结合”的律师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并指明了律师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