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目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部分官员的抵触心理是制约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全面推行的重要原因。从社会认知的视角探讨官员对财产公示的抵触心理,分析导致消极认知的基本知识结构、对该制度缺乏全面客观的知晓,不具备正确的权力认知以及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作用等成因,提出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官员知识结构,坚持行政改革与思想教育并重,纠正权力认知偏差,创造有利的政治社会环境等对策建议,对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前.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破冰之拳”,各地官员与民众的反应截然不同。一项对阿勒泰和新疆其他一些地州市官员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七成受访官员反对“财产申报”制度;而另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九成民众支持对官员财产进行公示。从某种意义上讲,官员财产要不要申报、能不能公示,成了民意与权力的PK。  相似文献   

3.
从政府信任的视域看,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建构了民众对政府的初步信任。实行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遏止权力腐败、塑造廉洁政府的有效利器是提升政府信任的长效机制;是赢得民心、夯实我们党长期执政基础的重要环节。以"中国国情"为由延阻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与世界大势及时代潮流相背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腐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难题。由于官员腐败常常伴随着个人及家庭成员物质财富不正常的迅速变化,公开官员的财产状况、收入来源及其匹配程度,使之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起到威慑或遏制作用,从而进一步达到监督官员和预防腐败之目的。而尽快构建国家顶层设计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将其以法典形式固定下来且彻底地贯彻实施,则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反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预防腐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世界各国关于预防腐败的制度和措施多种多样。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认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对于本国防腐作用是巨大的。"腐败-惩罚"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申报-公示-防腐"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公示原则是保护交易安全的重要制度,而我国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公示问题,我国《婚姻法》未作明确的规定。本文从我国对此问题的基本研究出发,对夫妻约定财产的公示问题作些理论的探讨研究,认为对夫妻财产约定进行公示未必达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而应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即可达到目的。希望有助于该制度在我国未来立法中得以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央层面"上行下效"的财产申报制度的缺失。上行才能下效,为此,中央高层作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的政治决断,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前提;中央高层财产申报的实际行动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关键;增强财产申报受理机关的权威性与执行力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保障;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随着反腐倡廉的新进展,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全面实施,有赖于能否摆正制度与道德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与道德的恰适关系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本文试结合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成功理论和经验,从制度和道德的关系上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进行理论探析。我国拥有深厚的道德哲学和道德实践的历史传统,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必须围绕本国的道德资源和制度环境来建构。同时,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不仅是道德责任与政治义务的辩证统一,而且还是民主政治和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促进机制。因此,只有把制度规范与道德约束结合起来,才能构造合理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和有效的反腐倡廉机制。  相似文献   

9.
财产申报制度是防治腐败的科学机制之一,我国仿照西方也开始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艰难探索。跟进性制度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制度移植,基于此,本文以制度移植理论为研究工具,结合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化面临的诸多困境与难题,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构建进行前瞻性审视与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带来制度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国外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设计主要有:财产申报制度,政治运行公开化制度,利益回避制度,廉政惩处制度,离职后的行为限制制度。我国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设计,需要摒弃意识形态的功利主义,完善国家公职人员的利益回避制度和财产公开制度,运用系统规范的峻法严制惩治权力腐败化的利益勾结行为,建立和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多路径监督机制,强制约束权力执掌行为。  相似文献   

11.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我国历经三十年的发展,财产申报的政策性规定逐步趋于完备,各地实践也为国内财产申报制度的完善构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外也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由于当前制度层面的不完善、法律层面的缺位和官员心理层面的抵触等因素,使得财产申报制度的发展成效未能充分显现。随着反腐的常态化,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进一步构建也势在必行,应努力在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设、健全相关法律以及深化官员的认同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约定夫妻财产制是现代婚姻家庭法中一项重要的财产制度。我国现行《婚姻法》在该制度的建构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中、法两国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建议我国立法机关应在改进现行立法结构、设立夫妻财产契约登记公示制度、补充夫妻财产契约变更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阳光法案”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世界各国政府反腐败斗争比较通用的、强有力的武器.是已经被国外证明了的终端反腐败利器。在我国,要想使反腐败斗争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以法律为基础积极稳步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的克减是体现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理念的反腐制度。只有从宪法层面理解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之克减,才能把握这一制度的实质。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公职人员财产隐私的公益关联、防止公职人员滥用权力和公职人员对社会道德风尚引领是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之克减制度证成的基本缘由。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之克减由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和公示、社会舆论监督和克减限度等制度构成。我国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之克减制度存在空、散、乱、偏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公职人员克减制度,是我国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终端反腐利器。广东省作为全国开展官员财产申报的省级试点地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但试点尚存在申报主体和内容过于窄小,层次地位较低、缺乏法规强制性,申报公开时间短、不完全透明,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为此,下一阶段需完善申报的主体和内容,解决实际操作的难点;自上而下,推动财产申报有效进行;科学设计申报公开的时间,避免不透明问题;完善监督,辅助财产申报顺利进行,逐步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广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长足和稳定发展,以发挥好辐射全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鼓励交易思想是实现现代物权法价值目标的重要桥梁,对我国《物权法》具体制度的形塑产生了深刻影响,其集中反映于基本原则的构建。平等原则包括主体平等和财产平等,主体平等是交易等价性和互惠性的保障,财产平等意味着财产的可交易性。市场"无形之手"让物权法定原则,超越法系、政治、文化的疆域,成为各国法律通用的原则。公示原则赋予了财产交易信赖的外观,对动产和不动产变动采取不同的公示方式,是基于交易安全和效率之权衡。  相似文献   

17.
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申报制度是基于"官员隐私权受限"的理念并建立在"性恶论"的假设之上的.将财产申报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对于腐败的预防与惩罚、公职人员的自我保护极为必要.在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制化尚需要调和观念上的冲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并借助严谨、协调的立法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举孝廉"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在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才入官、保持官员廉洁和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文章诠释了"举孝廉"对当代公务员制度建设传递出的勇于打破现行利益格局、以制度约束权力、拓宽选任官员渠道以及敢于进行制度创新的当代借鉴价值,并结合当前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受阻这一客观现实,提出我国公务员廉政制度建设应抓住机遇,选定部分注重德孝的地方政府和"孝廉"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名城,并配以严格的现代公务员选拔程序,在严格监督、审核包括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基础之上,积极开展新时代的"举孝廉"试点工作,从而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务员廉政制度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中处处蕴含着安全的意蕴,物权法可以说是一部财产安全法,它从调整财产的归属到调整财产的利用,把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建立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加以保障,如公示制度、善意取得制度、征收征用补偿等制度。本文拟就物权法中的安全问题作一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回应人民的要求,加快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步伐。在中华文化圈内,港澳台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并发挥了其预防与遏制腐败的功效。港澳台与大陆同种同文化,其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成功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大陆更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