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马丽云 《传承》2009,(22):158-159
江头村周氏科举家族兴盛的因素很多,有周氏子弟的自身努力、尊师重教、联姻的影响、奖励机制等,除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外,科举制度的延续与变化、广西清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江头村精神文化等社会的大环境对江头村周氏科举家族的兴盛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阳成斌 《当代广西》2014,(17):60-60
正在桂林以北的灵川县九屋镇,有一个周氏聚居的村落,叫江头村。村中的明清古民居青砖灰瓦,层叠飞檐,错落有致,尽显古朴和典雅,令人顿生怀古的幽思。沿着青砖高墙,穿行在古朴幽深,纵横交错的古院落中,每一个古院落的厅堂,都高悬着"太史第""进士""解元""武魁""知县""同知""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奉政大夫""通奉大夫""荣禄大夫"等牌匾,显示了这些庭院主人曾经显赫的身世,让人深深感受到江头村浓厚的科举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3.
正从灵川县九屋镇出发,车行20分钟左右,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就展现眼前。在古木掩映中,飞檐翘角时隐时显,片刻之后,江头村就映入我们眼帘。尽管藏于山中,但头顶"清官村"名号,江头村早已闻名遐迩。此村是周敦颐后裔之村,现有180户800多人,90%以上的居民姓周。据《周氏族谱》记载,江头村周氏始祖周秀旺是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的第十四代后裔,明朝洪武年间定居于此,以耕读传家,此后周家人才辈出,繁如星辰。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读了第11期《一曲好家风化育清官村》一文,颇受感动。桂林灵川县江头村在明清时期全村有168人出仕,其中一品官4人、二品官4人、五品官37人,因多出廉政爱民的官员没有腐败被誉为"清官村"。村头的爱莲家祠至今保存完好,鞭策周氏子孙做人为官,要像莲花一样品性高洁。如今已成为灵川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江头村,吸引着许多人慕名前来,接受先贤们廉政文化的熏陶。"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江头村正是家家有  相似文献   

5.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是我国历代学校教育较为落后、科举人才较为匮乏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科举人才的分布呈现出整体落后、区域差距、阶段起伏、科举家族涌现等特点。宋、明、清三代 ,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形成“点→线→面”的格局 ,其成因有六 :一是政治因素 ;二是经济因素 ;三是教育因素 ;四是考试政策因素 ;五是文化因素 ;六是交通因素。民族地区科举人才的生成 ,不仅受制于多种政治因素 ,而且也受制于当时当地的经济、教育、考试政策、文化和交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家族力量对书院发展的推动及其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族力量是推动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书院兴 起之初,家族书院就在书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某些 时代、某些地区,家族书院甚至成为书院的基本类型和主要 内容。家族书院的创设主体、教育对象及书院规模、档次、 影响均各有不同。家族力量致力于书院教育,其动机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敦亲睦族;第二,提高族人文化素质, 培养本族知识精英,通过科举入仕,提高家族地位;第三,扩 大家族在地方社会的影响,提升、树立家族形象。  相似文献   

7.
清代有不少连续三代以上科举入仕、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及地方社会上均有影响的大家族,被称为仕宦家族或科宦家族。仕宦家族有别于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和王公贵族,他们多产生于社会中下层,靠科举起家,重视家族文化的继承和对后代的教育,恪守儒家宗法观念和为人处世、治国忠孝之道。这种家学、家风日积月累,形成了十分厚重的家族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孙书平 《青年论坛》2014,(6):131-136
近10年来明清时期科举家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进行系统总结有利于深化该课题研究.通过对该时期发表的论文、著作进行系统搜集和分类归纳发现:该课题研究在专题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个案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研究中也存在诸如地域研究不平衡和重名门望族家族研究而轻视非名门望族研究家族、名门望族研究中重明星研究而轻视家族内部其他成员研究等不平衡性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拓宽研究广度,同时还需要向纵深方面挖掘,促进明清时期的科举家族研究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下对科举的一般认知深受以批判科举为主题的小说的影响,其中《儒林外史》尤显称著。小说的写实始终伴随着虚构的成分,因此将小说当历史的误读必然引发对科举评价的偏颇;但这种误读的长期存在,也许不光是一个阅读视角的问题,可能还得到了自近代以来反传统话语的支持。除此之外,像小说的通俗性而致的受众面广、影响大,以及学术分科制度等都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董晓冰  黄鑫 《求索》2010,(2):73-74,206
本文对影响家族健身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健身产品因素、服务水平因素、市场推广因素、公司治理因素等均能影响家族健身企业成长结论;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且根据理论研究和分析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言。  相似文献   

11.
张莉姗 《人民论坛》2010,(6):276-277
对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杜少卿怀疑、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对于封建礼教,杜少卿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杜少卿受魏晋士风影响,蔑视礼法,愤慨封建家族。以上三个方面成就了杜少卿"封建贰臣"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杜少卿怀疑、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对于封建礼教,杜少卿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杜少卿受魏晋士风影响,蔑视礼法,愤慨封建家族。以上三个方面成就了杜少卿"封建贰臣"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21,(2)
被誉为"齐鲁第一进士家族"的山东桓台新城王氏一族,自明嘉靖至清道光三百年间,出进士30名、举人52名、贡生158名,出仕为官者百余人。清初诗坛领袖、一代廉吏王渔洋即为王氏家族代表。那么,成就三百年科举文化世家的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中后期,科举制度渐趋成熟,成为读书人跻身仕宦的重要途径,此时,酝酿已久的朋党政治借科举而兴并相互影响。牛李党争借助政治权力不断对考试制度施加影响,固化座主与门生的关系,乃至干预科举风习,科举成为朝廷党争角逐的重要领域;同时,科举制度对于朋党政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突破了牛李两党的士庶界限,应试教育构成了仕宦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读书人的科举宦游也掺杂着党争的因素。这些现象反映出唐代中后期科举制度与重大政治事件、社会文化习俗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诗乐合璧是盛唐文化艺术形态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从盛唐诗乐兴盛的背景因素、动力因素 ,音乐兴盛的动力因素 ,音乐发展需求对诗的繁荣的推动作用等几方面分析和阐述了诗乐合璧的盛唐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6.
薛泉 《求索》2005,(11)
词选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南宋词选的兴盛,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尊体意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南宋人的尊体意识大致涵盖以词选宣传复雅、为词存史、开立宗派、扩大词之影响等几个相互联系的层面,对构建当时词选的兴盛局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词选的编纂及词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举学的教育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教育的传统主要为有教无类、及第争先,努力向学、重视教育,公平竞争、公正录取,片面应试、学优则仕等方面.近年来,科举学的教育视角研究成果较集中探讨古代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的关系、书院与科举的关系、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关系、高考和科举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其他学科视角的科举学研究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许多论著联系当代的教育考试改革,探寻科举历史中可资参考借鉴的经验教训,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文 《协商论坛》2007,(8):52-54
"康百万"是人们对河南巩义康应魁家族的称呼,其因当年慈禧的御赐钦封而名扬天下。康应魁家族,上自第六世康绍敬,下至第十八世康庭兰,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兴盛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绍敬、康大勇、康鸿  相似文献   

19.
盛夏,风光无限的北国凉爽宜人,第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6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历史学界、教育学界、文学界、文化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地文博机构、考试机构的人员100余人,从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科举与社会、科举与文化、科举与教育、科举文献与科举文物、科举人物等不同角度对于科举制与科举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八桂侨刊》2011,(4):2-F0002
10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南宁会见了应广西壮族自治区侨联邀请回来广西讲学采风考察的国际著名画家、美籍华人周氏兄弟——周氏山作、周氏大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