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8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在山东与河北的交界处组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以统一领导当地武装斗争,建立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时任八路军一一○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的肖华,奉命担任挺进纵队司令兼政委.此时的肖华才22岁,因此,人们都在背后叫他"娃娃司令".  相似文献   

2.
洪涛 《党史纵横》2005,(2):34-35
1930年,毛泽东将14岁的肖华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说:“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从那时起,肖华便从兴国的“赤崽”成长为少共国际师政委;从冀鲁边区的“娃娃司令”锤炼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因为年轻,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身上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当一部《长征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人们又认识了一个诗人肖华。然而,“文革”中,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却神秘地失踪了。七年过去了,肖华又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肖华在这七年中到底遭遇了什么?结怨江青、叶群“文革”中遭报复肖华尽管对…  相似文献   

3.
1930年,毛主席将14岁的肖华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说:“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于是,肖华便从兴国的“赤崽”成长为少共国际师政委;从冀鲁边区的“娃娃司令”锤炼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因为年轻,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当一部《长征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人们又认识了一个诗人肖华。然而,“文革”中,时  相似文献   

4.
萧华(1916-1985),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22岁时已是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被誉为“娃娃司令”. 智斗沈鸿烈 1938年,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冀鲁边区坚持抗日.  相似文献   

5.
1938年9月27日,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区。短短一年时间里,萧华以他的文韬武略、雄才大智,发动民众,建党立政,团结友军,痛歼日顽,开创了冀鲁边区抗战工作新局面在沧州东部一带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轶事。1930年,我出生在海兴县(当时属盐山县)苏基村,儿时的我亲身领略过萧华将军的风采。当年打鬼子时,萧华同志常住苏基村,我们这些村上的孩子们常跟在他身后,要他讲战斗故事听。有时他来了兴致,就给人们表演倒爬树的绝活,只见他头朝下,脚朝上,噌噌噌几下就爬上去,至今他的形象还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6.
李炳银 《党建》2019,(5):56-57
正对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当年悲壮的抗日战争历史来说,冀鲁边区的革命斗争或许只是这个伟大洪流中的一个小部分。后来,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这个一度在中共党史和抗战史上十分凸显重要性的地方,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记忆。长篇报告文学《血砺忠诚》的意义就在于重新引领我们走近那场伟大的民族战争,走近冀鲁边区,走近一段不可或缺的"国家记忆",重现那个时代的仁人志士和  相似文献   

7.
渤海区抗日根据地(由清河区、冀鲁边区合并)曾经是山东五个抗日根据地(渤海、胶东、滨海、鲁中、鲁南)之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一直是山东和华东敌后抗日战场的大粮仓、大后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渤海区牺牲了(在册)人民子弟兵55308名,占山东29%、全国3%;输送子弟兵20余万,培养了380多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将军(或曾任副军以上)有204人.仅在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中,就有上将3人,中将9人,少将26人.其中,中将杨国夫就是这些开国将军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大刀记》是一部反映冀鲁边区人民热血抗战的史诗巨制,讲述了抗日英雄梁永生挥舞大刀奋勇杀敌的传奇故事。梁永生真有其人,他的原型叫孟志强。他杀敌无数,被鬼子恨之入骨,最终在一破砖窑内被炸身亡,壮烈牺牲。我的干奶奶是宁津县大庄乡十王庙村人,叫秀珍,早年丧夫,抗日战争时期她的儿子在与日本鬼子战斗中牺牲了。从那时起,父亲认老人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驰骋冀鲁边区的渤海回民支队,与回族英雄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遥相呼应,紧密配合,高奏了一曲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37年4月6日成立了边区政府。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把边区建成为抗日的、民主政治的模范区域,特别要以为人民服务为  相似文献   

11.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6,(11):49-50
抗日战争时期,驰骋冀鲁边区的渤海回民支队,与回族英雄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遥相呼应,紧密配合,高奏了一典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12.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中部、南部和湖北省的大部,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省与湖北的边界地区.第一部系统全面反映鄂豫皖湘赣边区人民和新四军第五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艰苦创造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的史书——《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由青年救国联合会指导的集抗日救国、生产自救、学习文化于一体的儿童群众组织。陕甘宁边区抗日儿童团是"儿童运动中的主流"之一,在边区政府和边区青救会的领导下,以"抗日"和"非政治"为基本原则,组织边区儿童做力所能及的抗日救亡工作,如支援前线、带路送信、站岗放哨、宣传抗战、拥军优属、生产劳动及开展学习、文体等活动,成为中共最年轻的后备力量,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拉开了。1937年10月,聂荣臻率领3000人的部队,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边区人民一边与敌人进行军事与政治斗争,一边进行经济建设,为发展边区经济,打破敌人的封锁,巩固壮大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抗日的大本营,在边区成立头两三年里,由于国民党政权的存在,边区政令不一,摩擦不断,严重影响边区稳定和中共精力,继而影响全国抗日大局。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决斗争下,以何绍南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专员和县长被逐出边区,结束了双重政权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播是晋察冀边区贯穿八年抗战中的一项颇具成效的人文活动。这一活动有力推动了边区的抗战、建设,成为边区军民巩固发展边区、坚持持久抗日,争取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它为抗日敌后根据地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播种与建构开辟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部队是边区新文化的首批传播者。他们一踏上边区土地即发扬其前身工农红军文化宣传的光荣传统,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一时间抗日标语写满街头村庄,救亡歌声响彻大小山沟、广袤平原……随着根据地的开辟、巩固,边区的文…  相似文献   

17.
岳西谈判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 徽各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努力推动 安徽地区的国共和谈,实现国共合作, 共御外侮。坚持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 战争的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于1937 年7月13日,主动向国民党鄂豫皖边区 督办公署发出“停战谈判,共同抗日” 的倡议。经过几轮谈判,7月27日,双 方在岳西县青天畈达成停战协议。协 议生效后,红二十八军陆续下山接受 改编,踏上了抗日征途。  相似文献   

18.
李世明 《奋斗》2013,(10):40-41
1938年7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的窑洞里接见世界学联代表团柯乐满等人时说:“边区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地方呢?一句话说,边区是一个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由马洪武教授主编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是当前出版界难得的一本好书 ,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第一 ,该书是一部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通史 ,填补了该史学领域的一项空白。首先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史 ,也包括华中各抗日根据地 ,可是都是各自省属范围或地区范围的抗日根据地史 ,如江苏省编写出版了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史 ,安徽省编写出版了皖江、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史 ,湖北省编写出版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史 ,浙江省编写出版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史 ,河南省编写出版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史等…  相似文献   

20.
冀鲁边抗日根据地,东临渤海,西胁津浦,南凭黄河,北迫平津,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连系着山东、晋察冀、冀南等抗日战场,如一柄利刃插在日本侵略军的心脏,似一块磐石任凭风吹浪打坚不可摧。 抗日战争期间,周贯五作为冀鲁边的主要领导,在这块土地上坚持了整整7年之久,他的业绩铭记在津南鲁北人民的心中。 (一) 1939年1月,侵华日军第五、二十七、一一四师团数万兵力,分三路从济南、德州、沧州方向,向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逼进,企图一举消灭边区人民抗日武装。 八路军东进纵队领导鉴于敌强我弱,决定部队分散与日军周旋,避敌锋芒,保存实力,相机歼敌。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各率主力一部。分散活动,跳出日军的合围。时任第六支队政委之职的周贯五则率部坚持在东陵、盐山一带,寻机破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