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批谕旨》所见雍正帝用人之道的主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兵 《前沿》2009,(8):164-166
雍正帝秉持“首重用人”的治国理念,认为治理天下“得人为要”,他坚信“治人重于治法”。为求用人得当而饱尝苦乐,认为治理天下察吏为本。因为贤才缺乏,其用人讲求整体布局,统筹配置;他珍爱人才,任用人才不拘一格;其用人还讲求人地相宜、人事相宜、人际和谐。雍正以一人之力监控臣僚难以奏效,是其用人之道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2.
许红岩 《人民论坛》2010,(9):296-297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阻碍了国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因此,从人力资源四种价值——潜在价值、产出价值、短缺价值和终身价值入手进行分析,运用系统评价、佐证分析、流程导向和过程控制等手段及方法,改进国企用人机制,是未来国企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谢晋电影可以说是一种高度意识形态化的电影,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政治电影".他紧跟时代的节拍,通过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冷静观察和深情触摸,以精湛的电影艺术,重塑和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现实政治风云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动态轨迹.本文以<芙蓉镇>为中心,通过文本细读试图揭示文本结构与表象之下的"幻觉化政治",进而对谢晋电影的政治化倾向予以审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5.
王湘华 《求索》2012,(3):178-180
王国维《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在词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从中可以窥视王国维选词观与词学思想。全书编辑体例调整适当,编选全面,几无遗珠之憾;对词家词作选编勘校各有侧重,在词籍编选上有辑佚开拓之功。王国维词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跋语之中,具体表现在对词作的优劣论、意境论和风格论,虽吉光片羽,然弥足珍贵。其词籍校编与其词学批评相辅相成,使得其词话举例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从而形成完善的词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耿慧娟 《传承》2012,(24):82-83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局限性,但其用人思想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要我们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做到去粗存真,于今天仍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从阳 《群众》2011,(2):68-69
《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所著的贞观之治实录,是一部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的集大成之作,被后世统治者奉为治国理政的经典。上面有这么一段记载: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如何塑造党的媒体形象,让国统区的民众了解,进而认同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建设、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新闻、论战、副刊、广告等多样化的版面安排以及党媒自身的公共关系都对党的形象产生影响。通过对这一时期《新华日报》塑造党的形象的媒体策略进行详实的历史考察,挖掘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的魅力和价值,从侧面为当代媒体对执政党形象宣传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9.
李强华 《前沿》2011,(2):147-150
与西方文明源头中把海洋当成征服对象不同,中国先秦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去认知海洋,海洋的博大和神秘不仅吸引了人们对海上仙境的神往,而且成为了人们超越世俗人生的理想归宿。作为先秦道家经典的《庄子》创造性地使用一种隐喻式的寓言体散文塑造出众多不同的审美意象,以海洋意象尤为突出,《庄子》海洋意象内涵着浓厚的超越意蕴。《庄子》在宇宙论实现了海洋对陆地的空间超越、在认识论中实现了"大知"对"小知"的认知超越,在境界论中实现了"无江海而闲"的"真人"对"江海之士"的精神超越。在这一系列的超越中,随着从陆地到海洋尔后从海洋转回陆地的空间变化,完成了精神层面外在超越向内在超越的转变,海洋意象最终在形而上的层面与"道"合一。  相似文献   

10.
王虹波 《求索》2010,(6):255-257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使科学救灾思想无法得到深入推广。传统的巫术救荒便成为了这一时期上至政府官员、绅商贤达、下至平民百姓所推崇的主要消灾方式。通过祷告祭拜、设壇祈神、甚至割肉祭神,达到感动神灵禳灾的目的,并用"演戏酬神"方式以谢神灵。巫术救荒实质是统治阶级迎合灾民心理,用来安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应对灾害的手段,也是灾民的一种心理调适和心灵慰藉。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不仅贻误了救灾时机,而且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1.
湖北义赈会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新式绅商在上海创办的突破地域性和传统宗法乡土观念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诞生于中国传统赈务向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在呈现出鲜明的近代化色彩的同时,还打上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以《申报》为中心,可以对湖北义赈会在1919年湖北水灾中的赈灾活动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法律法规的实施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改变用传统的有浓重“运动”色彩的行政动员方式实施法律法规的做法,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制度,由中央法律法规组织实施机构国务院法制办和地方法律法规组织实施机构省政府法制办统一组织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使法律法规实施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朱静辉 《理论月刊》2010,(1):175-178
费孝通先生以学者之力在实践之中研究中国乡村,提出自己关于中国乡村问题产生的看法,并试图寻找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途径。组织农民一起合作办乡土工业是费孝通先生早年的一个重要主张,他认为合作的乡土工业能够使农民普遍受益,从而避免贫富分化,同时乡土工业也为地主的资本去向指明了一条道路.可以解决农村中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费孝通先生还从现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弊端中得出了乡土工业的可行性.即现代机器工业有分散趋势,为乡土工业的机器化提供了可能,但它同时也有抹煞人性的特点,乡土工业则可以避免抹煞人性的极端取向。  相似文献   

14.
宋可玉 《新东方》2008,(12):30-33
当弥达斯国王最终寻到了酒神的伴护——聪明的西勒若斯,并逼问他对人类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时,西勒若斯起先木然呆立,一声不吭,最后才发出刺耳的笑声,说道:“可怜的浮生啊,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  相似文献   

15.
《赵江阴政事》中东邻与西邻订立的“契书”、《李娃传》中东凶肆与西凶肆邀立的“符契”,再现了唐代特定契约的完整过程。订立契约的前提是当事人的现实需求,当事双方就契约的细节进行谈判是订立契约的第一步,把谈判结果文字化并核实无误、当事双方及保人或见人签押,契约便正式具有了法律效力。如果契约能够顺利履行,官府一般不会过问;而一旦出现违法、违约行为,官府要依据双方订立的契约和国家法令进行处理,对违法行为以惩治为主,对违约行为则以调解为主。契约在唐代民间经济活动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唐代商人具有较为普遍的契约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田子爽 《求索》2014,(4):146-149
在明清传奇史上,《东郭记》是值得关注的一部作品。孙仁强巧妙地将八股文要素与戏曲融合在一起,化腐朽为新奇,借古讽今,揭露与批判了当时社会中追求富贵利达而致道德沦亡的种种行径。《东郭记》并非个案。晚明朝政的黑暗腐朽以及科举制度的不全,使得不少科举文人借助戏曲创作来宣泄心中之郁积。他们的八股文素养与戏曲要素水乳交融,在荒诞幽默的氯围中传达着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严肃主题,从而使人股文文体要素在传奇中获得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人才,历来都是成就功业的关键困素。善用用人者,无论是驰骋疆场,亦或是纵横尘世,都能够取得骄傲的功绩;反之,不善于用人,自以为是,伴随其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共部门的视角出发,全体公民享有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即最大程度实现了其在特定阶段的有效性。而对全体公民而言,任何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都暗含着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内涵的有限性,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体现了现代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推动着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更完善的境界。因此从根本上说.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与有限性体现的乃是现代政府与公民的新型关系,是“小政府、大社会”以及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种具象表达。  相似文献   

19.
容天伟 《人民论坛》2010,(5):242-243
南宋程大昌是早期郦学研究的重要学者,郦学史家已注意到程氏在绘制《水经注图》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但从未有人系统整理程氏对郦注的考辨及其结论。通过对相关原始文献的释读,揭示程大昌郦学研究被人忽视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0.
明确性是立法语言的基本特征,立法语言体现出准确、简约、庄重的特性是立法者在立法活动中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明确性的背后却隐藏着法律模糊修辞的必然性。绝对的明确导致法律规范的滞后与僵化,模糊修辞的灵活性、协调性决定了它是消除立法语言过于明确带来弊病的必然选择。刑法在罪行法定原则的思想指导下明确性成为其语言的最重要特征,其也因此被成为最精确的法律科学,但是在以明确性作为立法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刑法规范模糊性的功能。作为立法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模糊修辞是服务于立法语言的,同时又作用于立法语言,一方面说服制定法的接受者服从法律,另一方面协调法律规范与其所调整的事实之间的矛盾,甚至还协调法律权威与共识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