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09,(9):52-52
童世骏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说,100年前,谈论精神生活的中国人多半是想用古老东方的“精神文明”抵御现代西方的“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存在方式。以“自由”、“和谐”为内涵的游戏精神,与现有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幼儿的被动性”、“教育的重复性和封闭性”以及“教育中体验的虚假性”等反游戏精神的现象格格不入,应以游戏精神重建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3.
宋慧敏 《政府法制》2013,(26):25-25
王安石是北宋宰相,力排众议大胆革新,“富国以报君恩,民贫或愧黎庶”,改革让王安石毁誉参半。王安石是著名的文学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道出的乡愁直指人心,但王安石骨子里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相对于精神世界的浩瀚和丰富,宰相家物质生活的简朴甚而简陋的程度令人闻之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4.
崔永东 《北方法学》2010,4(6):133-139
“仁道”精神与“教化”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狱政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在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以同情和怜悯的态度对待监狱行刑及罪犯改造等方面与现代的“人道主义”也有相通之处。这对我们今天建构一种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狱政文化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天 《江淮法治》2009,(24):50-50
如果丹尼尔·伊斯图林不是一个谵语者、疯子、精神错乱者或者幻想家,那么他就是一个英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宁愿相信他是前者,因为他在《彼德伯格俱乐部》里写下的一切,比看最血腥的恐怖电影还要让人魂飞魄散。但他极有可能是后者。当彼德伯格俱乐部经由伊斯图林和有良知的媒体的强行介入,在世界民众面前日益显露出它的本相,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11,(3):58-58
法官: 我因与丈夫感情破裂而诉请离婚,但丈夫却有意刁难,死活就是不同意。为将我搞臭,让我没脸见人,他竟然一再在网络游戏上发布言论,骂我是“妓女”“婊子”“人见人睡”,租住的地方是“鸡窝”,还公布了我的真实姓名、详细住址和电话,使我的工作、生活、精神受到很大影响。我要求他停止侵害,消除影响,他却说法院没有判决离婚之前,我还是他妻子,  相似文献   

7.
闲情     
只祈求生活慢下来,偶尔有点闲空,有些闲情,让密实的生活中有那么一些虚,濯我精神,润我性灵,慰我平生,养我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8.
可贵的细节     
朋友,当你阅读这篇文章的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这有什么,都是些不足挂齿的小事,甚至还称不上是个“事”,确切地说,只是一些小小的细节。然而,我却认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些细微之处,点滴之间,则往往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更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这些不经意间的细节。是他们精神内核的一种证明和对做人的一种坚守。我想,并不是所有的人在遇到这些小事情的时候,都能像他们那样做。所以,我用笔,将这些细节,一一地记录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察》2011,(16):46-46
中央党校教授梁妍慧指出,所谓“精神懈怠”,简言之,就是一个人、一个党,失去了信仰、目标和斗志。这对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现实危险。当前“精神懈怠”主要表现: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组织纪律松懈。其核心就是信仰危机,人生价值观偏差,心理颓废斗志丧失。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活一个初看起来携有形而上学气质的术语,但在人我、物我等社会关系展开中有着自己实践本性与规定性,它是情绪与状态的偶然性和行为与动作的确定性的统一,具有活动的场域与现实性。它承载着我们存在的价值与目的,一种名为力量和精神自足的东西润藏其中。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应该是在经历困惑疑虑的破解和消除、物化中的沉沦与焦虑后的希望与创造,有着企盼和展望、具有美好憧憬与向往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2,(15):9-9
灵修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灵修,其实就是种邪门的“新兴宗教”。邪门的“新兴宗教”产生的原因很好理解,现代教育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对于人们的生活智慧却累积有限,精神生活的贫乏便让怪力乱神的“大师”们成为众人追随的对象——科学无法介入“大师”们言之凿凿的神鬼世界,心理压力过大,或病急乱投医的民众,或对宗教缺乏正确理解的人,便成为神棍、心术不正的神职人员威吓、诈骗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法庭内外》2009,(2):59-59
法官:我早就听说丈夫跟他单位一个女同事有染,但一直未经证实。前不久一个双休日,我和女儿去松江办事,丈夫居然把她带回家,正巧被邻居撞见,邻居打电话给我,我立即打车赶回家,把他们捉奸在床。我现在打算和丈夫离婚。请问,我能否要求他们俩对我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对赔偿数额有无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的精神家同是在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建党初期形成的“五四精神”,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4.
古语道:“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精气神体现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社会学认为,从自然人的角度看,人与人并无很大不同;但是从精神层面看.因对事业真理追求的不同.人的精气神有着天壤之别。本文选《剑客》一诗为题引,正是将检察官比作党和国家的一把利剑。“以明德为剑柄、以尚法为剑身、以笃行为剑锋、以刚正为剑气、以清廉为剑鞘”.“亮剑精神”正是检察官的“精、气、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李亭 《天津检察》2009,(3):74-74
九十年前,一群爱国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我记得”五四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响彻华夏的宣言,今日听来仍让人热血沸腾!五四运动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唤起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相似文献   

16.
潘亮 《政府法制》2013,(30):43-43
奥朗德出任法国总统以来,如何称呼尚未与其成婚的女友瓦莱丽是对各国外交礼仪的考验。其实法国人心中的“共和国第一夫人”只有一个,她就是玛丽安娜。这是一个虚构形象,已伴随“法兰西共和国”两百多年,象征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是绝对的“第一夫人”。她的铜像矗立在巴黎的共和广场及民族广场中央,代表着“共和的胜利”。玛丽安娜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虚拟第一夫人”。  相似文献   

17.
墨帅 《法治研究》2006,(6):32-32
人总是爱面子的,说得动听点就是讲究自尊。当然,“玩”自尊也是需要一点技巧的。所谓自尊,端之高者可能会被称为拿架子;失之低者则可能丢尽颜面。就像宋丹丹演过的一个小品,里面有个老太太动辄因豆丁大点的事发脾气,以致大呼“伤自尊了”,这样的矫情自然令人捧腹。而在现实生活中,自尊成为一个变量,它可以是高贵的精神符号,也可以沦为随意贱卖的附属品。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相似文献   

18.
张亚男 《政府法制》2012,(30):41-41
今年2月,约阿希姆·高克被推举为德国第11任联邦总统,他在就职仪式上表示:“我不是一个超人、一个完美无瑕的人,但我仍努力想成为一个好总统,这就要求我必须平等地生活在民众之中。”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最终的表现形式是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损失。这种损害可源于生理也可源于心理,同时可以源于特定的财产。侵权致人损害往往要产生两种后果:“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前者指实际财产的减少和可得利益的丧失,后者指的就是不具有财产价值的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即精神损害。不可否认很多行为都可能造成当事人精神心理的损害,都可能导致其情绪、  相似文献   

20.
蔡健 《法制与社会》2010,(1):293-293
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维尼把“民族精神”引入了法学领域,认为法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精神”的自我演进过程。建设中国的法治社会也需要立足自身的民族特性,考虑本土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是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