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以前,中国与退罗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退罗王国对清王朝进行的朝责贸易,其二为中国海商与退罗进行的民间海上贸易。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中国帆船为主体的中遇民间海上贸易活动曾经兴盛一时,不仅在当时暹罗的对外贸易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构成当时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海上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步入近代以来,随着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王朝以战败告终,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与此相适应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有关国家的藩属关系亦开始分崩…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以前,中国与印度支那半岛、尤其是与越南的贸易往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其一是由越南向中国进行的朝贡贸易活动,其二是自十五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东南沿海民间海外贸易的兴起,以及随着中国向印度支那半岛沿海一带移民的增多而由此产生的中国帆船与东京、安南、交趾、柬埔寨等印度支那半岛沿海各通商港D的频繁贸易往来。迄至近代以后,由于印支半岛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相继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中国与印支半岛的越南等国家的贸易往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885年的“中法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而告终,清朝被迫…  相似文献   

3.
在二战以前,所谓英属马来亚一般系指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亦即英属海峡殖民地、英属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然就严格意义上而言,英属马来亚除上述英国在马来半岛的势力范围之外,还包括了英国在马来群岛及其它地方的保护领地,诸如英属北婆罗洲、文莱、破峻越以及纳闽岛、圣诞岛和椰子岛等等。但是,本文在这里所涉及的近代中国与英属马来亚的贸易往来,仅限于英国在马来半岛的势力范围。文中所引用的贸易数字,主要依据中国海关的贸易统计资料,同时结合一些有关的中外文献资料,对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国与英…  相似文献   

4.
在17、18世纪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活动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首府巴达维亚曾一度是中帆船前往东南亚各地进行贸易活动的主要港口之一。直到19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海峡殖民地的建立及新加坡港的崛起,巴达维亚作为中国帆船在东南亚贸易的首要港口地位遂为新加坡所取代。尽管如此,由于荷届东印度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启然资源尤其是矿产及热带经济作物的资源相当丰富,因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荷属东印度的贸易往来仍然有所发展。下面就近代以来中国与荷届东印度双方贸易进展的状况,贸易平衡以及贸易结构,逐一加以叙述和分析。一、近…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与缅甸的友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缅甸在远古时期,与云南境内各族的关系,自始是密切的;缅境各族通过云南与中国各地发生了关系,这是中、缅之间联系着的一条主要路线。 (一) 中国西南交通线最早的纪录,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传说:“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西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诚通蜀身毒道近便”(亦见大宛列传)。这条记载,有确凿的根据而且是很明白的,在公元前二世纪时期已有从四川到  相似文献   

6.
回顾中外哲学、文化交流历史, 我们看到,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漫长过程中, 自由、平等、博 爱、人权、民主、共和、科学等这些反映西方工业文明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 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两大现代西方 哲学思潮的许多哲学观念, 对我们的观念更新、社会变革起着催化促进作用。尤其是传入中国的一种先进的现 代西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把一个贫穷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旧中国变成了日益繁荣倡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观今鉴古, 今日中国要发展、要富强, 既要宏扬中华民族自己 的优秀文化传统, 又要坚持改革开放, 扩大中外哲学文化交流, 批判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进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英印第一次侵藏战争后 ,亚东开关 ,英国以武力打开了西藏的门户。亚东开关通商之后 ,因其特有的便利交通条件使这条商路很快成为印商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经亚东商路的印商贸易总额增长很快 ,亚东商路在印藏贸易往来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8.
中缅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交流史见证了双方之间珍贵的"胞波"情谊。本文首先在梳理两国文化交流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凝练了"胞波"情谊关系长续不衰的历史经验;其次,结合近十余年来双方在政治经济体制、国际关系与贸易和战略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新状况与趋势,从内政改革、外交博弈和民间互动这三个方面对两国文化交流的新变化进行分析和论述;然后从提升已有文化交流和探索新型交流项目这两个层面对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转向进行了研判;最后,从双方战略合作和共建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提出了继续深化文化交流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赴缅甸投资面临严峻的政治社会风险,主要表现为缅甸国内民族、宗教冲突此起彼伏;军队依然在缅政治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缅甸政府腐败、行政效率低下;2015年大选的“不确定性”以及民主化进程加剧等因素导致投资存在潜在风险。中国企业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文化沟通、本地化战略以及多元融资等形式规避和化解风险,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缅甸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圣达 《东南亚》2002,(3):59-64
尽管中国有关缅甸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但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缅甸研究 ,却是进入 2 0世纪后才开始的。长期以来 ,对缅甸历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缅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领域包括了缅甸历史、文化、民族、经济、政治各个方面。目前 ,中国学者正在加强对当代缅甸经济和政治、民族问题以及毒品问题的研究 ,并努力加强与国外缅甸研究同行的学术联系。本文拟对中国的缅甸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限于篇幅 ,囿于所见 ,难以论述得全面周到 ,尤其是在提及研究成果方面难免遗珠之憾。一、中国缅甸研究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文献中…  相似文献   

11.
在佛教国家缅甸,僧侣对政局稳定能施与重要影响。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僧侣对政局施加影响的原因及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缅甸民族源流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文化是多元的,民族也是繁杂的.当今缅甸的地域文化源于现今各民族先民在一千多年以前甚至更为久远的时代所创造的古代文明.作为缅甸地域文化的创造者,缅甸各民族先民的源流十分复杂,与古代中国的西南民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38年,中国沿海各地通往海外的港口被日军占领,只靠滇越铁路从越南的海防等港口将我国抗战所需的战略物资从国外运回。为了另辟一条与国外的交通线,1938年1月,我国决定修一条从昆明经楚堆、下关、保山、龙陵、睕町进入缅甸的滇缅公路(从睕町进入缅甸的九谷,就有通往腊戌(Lasio)的现成公路)。滇缅公路全长930公里。由昆明至下关这一段414公里的路段原已通车,只需加宽加固就行,但从下关以西至睕町这一段526公里的路,则要从无到有地修筑。这一段路必须横跨滇西横断山脉的几座大山(海拔均近3000公尺)和漾濞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工程之浩大,公路沿途之除要,在当时与世界上所有的公路相比,均堪称第一。美国、英国的评论认为中国当时既贫穷又十分落后,甚至连像样点的筑路用的机械设备也没有,要修筑这条路是不可思议的,用五年时间也休想建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缅甸民盟政府执政周年来采取的主要经济措施、成效评估以及中国与缅甸经济合作成效及未来发展趋势。民盟执政周年来,采取的经济措施有限,经济仍然萎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基础薄弱,投资环境仍然较差;基础设施未有大的改善;行政效率、管理效率低下;引进外资额下降。一年来,中缅贸易合作呈放缓趋势;投资合作重回快速发展态势;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农业合作不断深化。未来,中缅经济合作将呈现贸易与投资增长迅速,逐步构造双赢合作模式;边境经济合作将实现大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重点领域将日益明确等趋势。  相似文献   

15.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人权横加指责,就连中国监狱对犯人的管教也要说三道四,事实上是他们睁着眼睛说瞎话,我与14名缅甸籍海盗罪犯同在一个监狱服刑,亲眼看到了无论是中国犯人还是外国犯人都受到了良好待遇.  相似文献   

17.
冷战末期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中缅政治合作,加大对缅经济技术援助,扩大在缅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些举措使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印度认为,中国“南下”缅甸对其在缅利益、国家安全以及“东向”政策的实施构成了挑战,遂通过政治拉拢、插手南海问题等措施,意图干扰中国“南下”缅甸的进程。中印在缅利益碰撞,不仅使两国在缅甸的合作难以开展,也促使缅甸加快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以期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在其国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东方社会历史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最尖锐、最激烈的时期。当时相对先进的西方文化不仅对东方各国的文化结构、文化心理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给东方文学的革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缅甸文学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在西方文化文学及其民主思想的强烈影响下 ,在文学性质、内容、形式、语言的深刻变革和新旧交替中跨入了 2 0世纪 ,开始了民族新文学的历史进程。悠悠百年过去了 ,缅甸文学在经历了短暂的近代转型期后进入现代 ,并从现代文学的初创、探索阶段走向…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1993,(1)
东南亚地区是东西方的交通要冲,它贯通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两大洲——亚洲和澳洲;马六甲海峡是东西方航路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南亚各国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两千多年来东南亚地区就是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海上通道。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友好往来,这已成为传统的睦邻政策。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无论从增进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还是在开展对外贸易方面,东南亚都是重点地区。郑和致力于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持续在缅甸若开邦境内发生穆斯林和佛教徒的冲突军政府镇压以来,许多的罗兴亚人难民被迫逃到孟加拉国及周边国家避难,最终造成了孟加拉国与缅甸边境之间的非传统安全危机,多年谈判未能解决的罗兴亚人难民问题已经成为缅甸与孟加拉国双边关系的一个关键障碍。罗兴亚人难民问题不局限于两国之间,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一个跨国和东南亚跨区域甚至是全球的议题,需要缅甸和孟加拉国双边及国际社会的多边参与才能有效推动罗兴亚人难民问题的解决。罗兴亚人难民问题所处的地方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地区,是中缅石油管道、公路、铁路桥梁的集中地,对中国利益及东南亚区域安全具有重要关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