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税法是作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衡平存在而存在,也是我国现代税法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其发挥着生态保护效应的帕累托最优,具有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古典资产阶级伦理学家作为现代性道德哲学的典型代表,尽管他们对现代性伦理谋划展开的伦理分析及提供的解决方案各有不同,但他们在现代性伦理谋划中却有共同的特点,即:都以抽象的人性作为伦理体系建构的本体论基础,以理性作为现代性伦理谋划的方法论依据,以美好的幻想及"乌托邦"式的社会运动开启现代性伦理实践。这种道德哲学呈现出唯心的、乌托邦的特征,当用这种道德哲学理论指导实践之时,便会出现现代社会伦理的危机及道德生活实践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吉登斯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和《现代性的后果》这两部著作中,以现代社会制度结构转型为基本前提,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引起人的自我意识的深刻变化,然后又以这种变化了的心态去重构现代社会。本文重点介绍了吉登斯关于现代性的含义及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考察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历史发展的语境中分析了现代性的价值,阐述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应然目标。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对人与社会发展目标的道德批判,而是利用科学发展的成就,客观分析社会生产力变革的进步意义,提出人的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马克思批判现代性,以历史原则使道德理想、人本关怀与科学理性价值获得统一,确立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历史立场,探寻认识现代性及其人的发展问题的正确理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对现代性进行了判断。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就不能避免现代性的悖论性后果。社会主义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判断现代性的问题,因此国家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命题,它们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判断是紧密相连的,表达了“去资本主义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认识包括现代性内生于现代生产、现代性外化于工业化、理性是现代性的主要标志等,而当代中国的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在方法论意义上、时代性上、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具有相通之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是当今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一把钥匙。在此基础上,中国现代性的发展有了自己的特色:坚持并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价值导向,建立"五位一体"的现代性发展格局,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往往被认为缺乏现代法治所需要的"形式理性"。但以现代性为语境进行观察,人民调解的制度理性其实源于其在纠纷解决体系中的规范生成功能,而其解纷能力则与交往理性的实现相关。因此,人民调解制度应当在其理性内涵内发挥其应有作用而非任意扩大制度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钱中文所倡导的新理性精神是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立足点。余秋雨的文化考察游记《千年一叹》不仅呈现了一种从异质人类古代文明的考察中反观中华文明的独特视角,更呈现了一种新理性精神,即现代性、人为精神与对话主义。  相似文献   

9.
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传统以显著的方式影响了邓小平的理论旨趣。在现代性观念谱系的选择中,邓小平重新评估了现代性民主与法制观念的进步意义。对以理性为支柱的现代性科学精神的重新弘扬,确立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理论向现代性传统回瞻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法律家及其职业理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的权威和信仰得以确立的关键。东西方法律的不同发展造成了法律职业理性的形成各有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的初创阶段 ,必须立足法的形式主义理论基础 ,才能真正确立起法律职业理性 ,进而树立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只能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它的内涵源于自工业革命至今的时代特征。全部近现代思想史,思想家们都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叙述着现代性,以至于一个如此简单的词汇内涵变得如此复杂。然而,纵观各种关于现代性的叙述,唯有个体主体性才是其中的主轴。马克思的资本叙述为现代性的个体主体性的反思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基调,事实上也是最为深刻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性的发育,而健康发育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世界主义的普遍原则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意义的重要问题。黑格尔哲学显然是一种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过度强调两者的连续性,即意味着将马克思哲学也同样理解为一种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这就涂改遮蔽了马克思在颠覆形而上学、批判现代性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后现代性意蕴。事实上,正是在黑格尔哲学的断裂处,在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处,在现代性哲学的终结地,马克思开启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它标志着现代性的终结和后现代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警察的现代性是警察制度现代化、警务运行模式现代化过程的结果或属性。在警察的现代性不断展现的过程中,警察一直在为社会提供更多管理还是更多服务中摇摆、在对公众进行更多限制还是更多保护中游移。这使警察的现代性不可避免地展现“服务员”和“监视器”交叉重叠的双重面相。  相似文献   

14.
路遥的《人生》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个人主义奋斗为中心,揭示了1980年代初期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系列新的变化。以高加林返、离、再返乡村的人生道路及其在巧珍与亚萍间进退失据的爱情选择为线索进行探讨发现,“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男性身上隐喻了转折时代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欲望与挫折,以及“乡土中国何去何从”这一历史症结,对解读转折时代乡土中国的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行政文化在传统行政文化和国外先进行政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显现出独有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行政伦理化、人治色彩、“官本位”意识和重形式而轻效率构成我国行政文化的传统特征;另一方面,法治观念、民主观念、服务观念及效率观念构成我国行政文化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个体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由工业社会而引发的现代性与传统社会的“断裂”,不仅导致了个体为自己而活的愿望日渐强烈,也引发了风险社会的到来,因为个体化一方面使个体成为权利和责任相对称的主体,但另一方面也将承担责任的风险推向了个体。为了应对个体化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在个体本位主义的基础上,激活公民权,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提供了光辉的指导。今天,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众多学者深加探讨的一个热点。立足现代性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性的理解、反省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正是以实践为出发点,在对资本全球化社会的反思性批判中使他的现代性视闽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性的探究和追问构成了现代社会学发展的初始动力。面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社会学,在现在讨论现代性时日益凸显出强烈的反思精神,就是要面对现代性本身由西方向本土、一元向多元、对立向沟通转变的历史现实。现代性本身的讨论需要从方法和界限多个维度展开,在交互式的关照中进一步确定现代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