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有着巨大的亲合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统战以文会友,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纽带,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当前,广西统一战线应挖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以传播为抓手,以“和”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组织为依托,以民主党派、宗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社会阶层人士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2.
傣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泼水节传统文化是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发展、泼水节丰富的节庆活动、以及关于泼水节的动人传说,都包含了傣族的大量历史信息和人文信息。因此,泼水节传统文化不仅是传承傣族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加深傣族民族情感的纽带,还是促进傣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泼水节传统文化内涵逐渐淡化,且商业化趋势日渐严重,使泼水节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困境。因此,保护和传承泼水节传统文化对傣族民族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强化了民族自强精神,塑造了民族的优良品格,它是中华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是接受教育的广泛主体,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让“民俗文化进校园”,不仅能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于传承和保鲜,更使之永远处于弘扬发展的状态之中。只要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使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的问题日益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情况下,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对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辩证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创新民族文化,重树民族自尊,重铸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民族的生存方式孕育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铸就了民族法律文化的魂灵,而民族文化和民族法律文化形成了各异的民族性格。西方法律文化创造了西方制度文明,但其未必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过程中,借鉴、移植西方法律制度虽然必要,但也要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契合,否则只会“南橘北枳”。几十年社会主义法制实践证明,刚硬、冷峻的法律实际上饱含人类的悲悯之情,法律的魂灵深深地根植于传统法律文化之中,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社会主义法律失落的魂灵。社会主义法治才会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不仅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更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前提。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体育是人类历史文化极为珍贵的一部分,它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积极活跃、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环境的构建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高度重视民族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民族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不断提高民族高校体育竞赛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认为,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自由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是各民族祖先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积累和结晶。文化生态是一个文化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复合体,包括村落、田园、建筑、城镇、道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风光,以及人们的吃、穿、住、行、娱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生态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公民文化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由于民族群众受传统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其政治参与具有宗教性、依附性和疏离性等特点,这对于当代民族政治参与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呈现了向现代公民文化过度的特征,表现为在政治认同上向现代政治认同转变;政治人格特征上向多重性和独立自主性转变;政治态度上主流化趋势比较明显,由参政冷漠向参政热情转变。因为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民族地区建设公民文化必须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培育公民意识践行公民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武定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和迥异的民族风情,使武定的文化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武定县2006年被云南省文化厅评为“云南省文化先进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建设,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强县为目标,切实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按照“强基础、建队伍、抓活动、促繁荣”的工作思路,实施“文化长廊”、“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三大工程,抓硬件、促软件,抓重点、求特色,动员全县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文化事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作为新事物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产生“外部性”,即引致民族传统文化破坏问题。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由于自身属性的不同存在二律背反,表现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定位的不同与耦合,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属性要求的矛盾与冲突,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矛盾性与和谐性的交融。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应以“和谐”为价值归宿;遵循两个价值取向:一是遵循两个规律,二是坚持三个统一。  相似文献   

13.
搞现代化不能脱离传统文化方尔加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成为发达国家,离不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大英帝国和法兰西这样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象日本、韩国这样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不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固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纵观民族发展史,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大存续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探究宗教对民族文化影响的效应,有助于正确对待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精华,发扬民族优良传统。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的文化以及相关的宗教文化,一般表现为同步发展过程。一方面,宗教成为该民族文化嬗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的心理状态又会影响并导致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宗教在民族教育方面对民族文化继承的影响宗教与民族教育的结合,是人类社会所曾有过并长…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行为。然而市场经济也对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巨大冲击,在开发利用中常出现侵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权利、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对此问题,现有知识产权法保护存在明显不足。民族地区政府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的法定代表,应充分利用政府行为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同时采取行政措施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维护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16.
米脂是秦汉民族和马背民族的结合部,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集散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其鲜明的区域文化个性。对米脂县的民族历史旅游、红色传统旅游、生态特色旅游、地域文化旅游等资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正向“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迈进,整个社会也日益走向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大众化和世俗化,在中国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为何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这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不是出于民族文化的自大自恋,也不单是为了抵御外来强势文化入侵的文化保守和文化自卫,而是基于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自强,基于对传统文化与当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越来越相互交融、越来越一体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文化自觉。具体地说,当今中国之所以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出于四方面的战略考量:一是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二是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三是国际竞争的独特优势,四是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用于经济,最基本的方式是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环境和背景,特定的国民心理积淀、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民族风习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构成了经济活动的文化背景,它们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进而影响(激励或抑制)经济活动的效率。这种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同时又是既定的、自发的,因此,在经济运行中,每一个活动主体都无可回避地感受到文化背景的深沉力量。文化背景的差异,总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规模、层次曲折地反映出来,换言之,经济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接受来自文化背景的作用力,这种力量可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已迫在眉睫。现阶段,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模式仅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客体的保护,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妇女为主要传承主体的保护。本文在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同时,从经济权益、受教育权利和社区自主权等方面阐述了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与民族传统文化并重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0.
昭通的文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至今在很多农村地区还保存着较传统的民族习俗传统。祭祀仪式活动中言传身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们有祈求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期待,回到现实,这是活人的精神体现,也是生存的精神食物支撑;同时此仪式活动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一份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