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完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坚持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在法治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我党科学总结了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是法治与德治内在关系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实现我党新世纪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要保证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就必须 :(一 )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坚持依法治国 ;(二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 )坚持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治国方略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基本方略的日趋成熟和完善。本文论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统一性 ,论证“法治”和“德治”的统一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客观实际和根本要求的反映 ,并提出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我认为应从法律与道德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谈起。  相似文献   

5.
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本文了“以德治国”的概论、特征、意义及其与传统德治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之间相融、相异、相济、相斥的关系,同时对如何运用这两种治国方略做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3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首次提出以德治国。他指出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法与德是两种不同的调整方法和行为规范 ,二者的正确关系应是 :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推动、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又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明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 ,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补充和加强。要一手抓法治 ,一手抓德治 ,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法治"和"德治"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提出了具有崭新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我国应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新时期治党治国的客观要求和基本思路 ,坚持这一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坚持不懈地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坚持法治和德治的统一 ,是我们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一月份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要与德治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相辅相成的重要思想。依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看待,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确定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治国方略。党的十五大,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现在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高  相似文献   

11.
明确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在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时。也要认识到德治建设的重要性,以达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 ,民主政治不能脱离开现代法治 ,而且 ,鉴于法治与社会客观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国的德治实践也不应该把法治放在次要地位。不管是“讲政治” ,还是“以德治国” ,都应当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都应当以兴民权、行民治为圭臬。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法史前是以“德治教化”维持社会秩序的,法律产生后则是依法治理国家的。德治御心,培养人们的德性,防止其思想上不道德邪念的产生;法治防行,要求人们遵纪守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使不再犯。法治与德治并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法治御行,德治御心;御行治标,御心治本,标本兼治,是为上策。  相似文献   

14.
论法治文明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和法治两者相互融合与作用的必然产物。法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复合的系统工程,其中,理念的文明是法治文明的先导;法律制度体系在形式上的文明是法治文明的载体;社会主体行为,尤其是权力运行行为的文明是法治文明的关键;以人权为内核的秩序文明是法治文明的根本归宿。  相似文献   

15.
法治状态是法治的一个综合性、整体性问题,在法学史上,法学家们已经提供了有关法治状态的多种理论模式,其中一定社会状态是法治状态的实质性组成部分.本文就法治的社会状态模式(即社会标志)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其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需求;“以德治国”思想内容的时代性;“以德治国”思想实践措施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否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地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德治国的正确实施能够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一种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个体的道德自律是法律他律的基础.以德治国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市场快速发展与滞后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尖锐矛盾造成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兼治民德与官德.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治建设一直追求“依法求治”,注重实现法的秩序价值,而法治的真正内涵应该是“以治成法”,克服“依法求治”的工具性特点,注重法的多重价值的实现。从“依法求治”到“以治成法”的关键在于增强法律的执行力,这是目前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克服“依法求治”弊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法治与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人类的社会治理主要是由统治型的社会治理和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所构成的历史发展过程。近些年来 ,在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种新的历史趋势 ,那就是人类社会治理行为中出现了公共管理这一新的社会治理方式 ,它意味着人类的社会治理活动将又一次出现全面的变革 ,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即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出现。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是以权力为基础的治理 ,可以称作为“权治” ,即权力的治理。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是以权力和法律的互动为基础的 ,所以具有法治的特征。因而 ,人们倾向于把这种社会治理称作为法治 ,即法律的治理。公共管理所追求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是建立在权力、法律和道德有机协调的基础上的 ,是法治和德治相统一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资源有积极成分 ,也有消极成分。注重道德在法律秩序维持中的运用属于前者 ;过分依赖道德而轻视法律的作用属于后者。这种消极因素是导致我国法制建设走过条条弯路、遇到重重障碍的深层次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过程 ,同时也是她跟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这些消极因素和消极影响作顽强斗争的过程。斗争的成果一个是“法治” ,一个是“德治”。“德治”的及时提出真正透视出了共产党人的理性法律文化观 :重视法律但不过度迷信法律 ;信赖道德但不过分依赖道德。这种成熟的现代法律文化观 ,代表了一种先进法律文化的前进方向。它能够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并保持坚强的战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认识到这一点 ,可以廓清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法制建设问题上的一些歪曲认识。从而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