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干部挂职作为中国政治生态下的一种现象古已有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进入新时期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干部挂职锻炼是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培育执政能力、拓宽自身视野、丰富管理经验,还能有效预防贪污腐败、加强政府间交流与合作。一、干部挂职制度概述早在延安时期,边区政府就  相似文献   

2.
翻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历史,挂职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已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不同时期,干部挂职出现了不同的形态,但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发展经济,锻炼干部,扩大交流,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干部挂职走出了清晰的历史脚印。新中国成立后,挂职干部曾用工作队等形式,到农村去指导生产,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等。改革开放以来,干部挂职的形式更加多元,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广大农村是挂职干部主要的输入方向,形成了博士服务团、专  相似文献   

3.
《组工研讨》第21期刊登文章,指出当前加强和改进挂职干部管理工作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视解决“两不管”现象,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管理,事关干部挂职锻炼的实际成效,建议对近年来挂职干部管理工作的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从而不断提高挂职干部管理工作水平。二是重视解决“过客”思想,引导挂职干部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注意教育和引导挂职干部尽快进入角色,自觉做到“不做外行做内行,不当客人当主人、不站局外入局内”,从而克服和纠正急功近利、浮夸虚荣等不良作风。三是重视解决“多头选派”问题,加强干部挂职工作的统一管理。组织部门是干部挂职工作的主管部门,干部挂职工作必须在组织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协调下进行,防止随意性。  相似文献   

4.
挂职锻炼是各级党委培养干部的重要方式。随着中央重视基层导向的进一步明确,各地加大了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的力度,越来越多的干部被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但挂职工作效果的优劣,挂职干部作用发挥的大小、成长的快慢,除了组织部门的统筹协调及挂职干部自身的努力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收单位的培养管理工作做得如何。近年来,宿迁市先后接收省委选派的挂职干部近100名,市委也先后选派四批520余名机关干部到乡镇一线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对于接收择职干部的基层单位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挂职干部作用、提高挂职干部工作成效,应当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有位朋友到西藏"挂职"某县委副书记,任期三年,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挂职"成了"挂名"。挂职是干部交流、锻炼的一种形式,目的有二:一是支援边远、  相似文献   

6.
干部挂职,要在深入实际、攻坚克难、应对复杂局面中锻炼成长纵观干部挂职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干部认识到:挂职锻炼不仅仅是写在简历里的几行字,而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对挂职干部一律以实职对待,明确分管工作和部门,做到有职、有权、有位、有为上挂、下挂、外挂……多形式、多渠道的干部挂职锻炼,激活了干部队伍这潭水,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中央推进干部交流制度的部署下,  相似文献   

8.
把后备领导干部的培养放在挂职锻炼这一实践平台上运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成为干部快速成长的推进器,而且成为检阅干部能力的试验场.当前,一些地区领导干部挂职培养工作,由于体制和机制的不健全,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挂职培养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应从体验式管理的视角出发,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挂职培养,以有效地防止挂职培养工作流于形式和变形走样.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9,(5):50-57
在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前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历史任务悄然提到执政党的议事日程。从制度机理来说,制度定型与制度改革如影随形,只要是制度改革,自然会提出制度定型问题。就二者关系而言,制度改革是制度定型的前提条件,制度定型是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半程,必须准确把握制度改革与制度定型的关系,既不能因为制度改革是制度发展的主旋律而忽视制度定型,也不能因为推动制度定型而搁置制度改革,而要按照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制度改革与制度定型的双重合奏。而且,还应明确,无论是制度定型还是制度改革,都只是制度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制度发展的最终目标,制度改革和制度定型的终极目标是要提升制度秉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名片许德胜,2000年加入民进。民进湖北省委会委员、民进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总务长兼办公室副主任。"德胜同志,此次去西藏挂职是你第五次出发挂职国家特困地区,路途遥远,气候环境恶劣,饮食习惯与湖北差异大,挂职3年时间也比较长,你多次支援贫困地区工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甘肃发展的金融支撑,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邀请中央金融机构选派干部到甘肃挂职。省委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与中国人民银行等9家中央金融机构的负责同志,就甘肃与中央金融机构人才开展交流合作等事项达成共识。中央金融机构和中央在甘金融单位遴选出了一批工作骨干和有培养前途的挂职干部,首批为61名,已陆续到岗开始工作。挂职岗位涉及省政府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认识角度使"制度失效"有真伪命题之分。本文在对制度失效进行内涵界定基础上,描述了制度失效的各类表现。环境的任何因素和影响都不能成为制度失效的理由,制度的"失效"在于"失效的制度生产",寻找制度失效的原因在于制度生产本身。制度失效在"制度生产"方面的原因包括价值引导失当、制度目标失准、资源整合不足、利益博弈失衡、集权导致垄断、缺乏生产激励等,归根到底是缺少高效的制度生产平台。  相似文献   

13.
郭宁生 《团结》2009,(3):63-64,F0003
民革党员、现任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的马金刚.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组织的第七批西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在青海挂职工作。2008年元月。挂职服务工作结束后.他留在了青海.被任命为省旅游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14.
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对于制度体系的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出发,探讨了政府作为制度主要供给者的地位与作用,指出我国政府制度供给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最后阐明了优化我国制度供给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5.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挂职从一开始就是与锻炼干部相联系的。干部挂职锻炼是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不论是在丰富挂职干部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与基层干部打交道的能力,还是在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上效果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最近,山东德州棉纺织厂的六名政工干部,暂时告别机关工作,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担任车间副主任、副书记或基层轮班工长。他们的行动受到广大职工的好评。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这个厂党委发现,政工部门的部分同志,由于在机关工作时间比较长,缺乏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为了克服这种现象,今年四月份,厂党委决定选派政工干部轮流到基层挂职。他们规定,挂职干部在基层工作的时间为半年,每年一批,轮流下派。挂职期间,不仅享受所在车间同级干部的工资、福利等项待遇,并对本单位生产、管理等项工作,与车间干部承担同样的责任。为使挂职干部真正扑下身子尽职尽责地做好工  相似文献   

17.
一个和谐的社会,其制度必然是具有正义性的。制度正义包括制度本身的正义和制度运行的正义两个层次。在现实历史进程中,对制度正义的诉求,必然要求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同时,对制度正义的诉求也会对制度创新产生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在制度本身的正义和制度运行的正义的指引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克服影响社会和谐的体制弊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规范,为和谐社会提供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让家门→校门→机关门的干部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一线挂职实战,树立战场选马的导向 2005年被安排到一线挂职参与征地拆迁工作后,沈翔才真正走进过老百姓的家门,亲耳听到群众的抱怨和骂声。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19,(4):45-54
信访制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政治参与、权力监督、权利救济的基础性制度,而价值理念、权利保障、组织机构及其权责关系是其核心要素。根据历史背景和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可将我国信访制度70年的历史变迁划分为创立期、发展期、重塑期以及全面改革期等四个阶段。总体而言,我国信访制度呈现朝着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明显趋势。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范式,剖析信访制度变迁的历史图景和内在逻辑,挖掘其制度精神中内蕴群众路线之历史基因,且重视经济社会结构剧变等情境性因素。在制度模糊性的结构性约束下,信访制度变迁的历史图景源自中央政府的权力配置逻辑、地方政府的压力与责任逻辑以及信访人的权利逻辑等多重逻辑之间的交融碰撞和互动互构,在有效回应民意和规范社会秩序之间寻求均衡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信访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和核心线索。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在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 ,制度变迁方式和方向的变化很大。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础理论出发 ,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三次大的制度变迁 ,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和方式 ,并对以后我国的制度变迁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