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公用事业作为一个城市的基础产业,其改革和发展水平对城市现代化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阐述了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速推进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多渠道融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军 《工会论坛》2007,13(3):68-68
本文针对城市公用事业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分析城市公用事业多渠道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多渠道融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公共物品理论与福利经济学为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走上民营化发展道路提出了现实要求。公私合资经营、合同外包、特许权经营是实现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有效路径选择。当然民营化也并不必然可以解决城市公用事业垄断的问题,其负面效应也是相伴而生的,这就使得我们在推行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各种制度的全面建设,尤其是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要使民营化担负起公用事业反垄断的任务。最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后,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让渡,政府依然要肩负起引导、监管、协调等责任。  相似文献   

4.
公共物品理论与福利经济学为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以及事业立即立体制改革对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走上民营化发展道路提出了现实要求。公私合资经营、合同外包、特许权经营是实现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有效路径选择。当然民营化地并不必然可以解决城市公用事业垄断的问题,其负面效应也是相伴而生的,这就使得我们在推行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各种制度的全面建设,尤其是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要使民营化担负起公用事业反垄断的任务。最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后,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让渡,政府依然要肩负起引导、监管、协调等责任。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轮驱动,加速了城市公共服务体制建设问题的来临,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则是上述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采用城市公用事业的视角有助于创新性地研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南昌作为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这几年在探索建立大城市的城市公用事业体制的道路上负重前行,大胆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昌模式。宏观分析和微观调查的结果,揭示了这一模式对未来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创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方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经济领域改革进程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市场化发育程度仍然较低 ,市政公用产品仍然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加快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政企分开 ,使城市政府更好地承担起对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职能 ,从市政公用事业的垄断经营者转变为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  相似文献   

7.
<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著的《广东改革开放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3月版)一书的第二部分,收集了从1985年8月到1994年11月前后十年间关于广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篇重要文章。这几篇文章对指导广东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这十年也是我们广东行政学院办院的十年。十年来,我院在上级和各方面的支持下,取得了重大的办学效益。现在重读谢非同志的这几篇文章,回顾学院走过的道路,思考学院未来的发展,我们感到特别亲切和受到鼓舞。从这几篇文章中,我们更认清了广东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和教育改革的措施。使我们更坚定了为广东建设教育强省多作贡献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用事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和保障,它的发展水平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混合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用混合经济改造城市公用事业,使其摆脱过去体制单一、政企不分、效益低下的局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经营机制,以保证其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而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正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体现,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挑战。城市公用事业应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为指导,从服务方式、价格改革、公众参与和合法竞争几个方面完善其改革的政策取向,促进公用事业改革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与广东,土地接壤,习俗相近,加强闽粤两省刑侦协作大有必要。近年来,厦门作为特区城市之一,与广东省深圳、汕头及其它城市之间经济、人员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加强厦门与广东相关城市的刑侦协作,对于共同打击刑事犯罪,维护地区政治、治安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1997年10月闽粤两省十市第十次刑侦协作会议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协作会精神,认真学习广东省有关地区加强刑侦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刑侦协作的优势,促进打击效能的提高。在打击刑事犯罪的斗争中,我市刑侦部门与广东省相关地区刑侦部门加深了解、发展了友谊,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为增加融资渠道,补充政府在公用事业上投资的不足,民营企业参与公用事业已是大势所趋。政府应加强在公用事业的市场准入、公共产品的价格形成、普遍服务与适度补偿等方面的研究,以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并协调公用事业产品提供中的商业性和社会性原则,从而构建适合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行政规制体制。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外经验 推进公用事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用事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公用事业企业产品具有公益性,而且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因而对该类企业的管理及投资模式一直是各个国家积极探索的问题。西方国家管理、投资公用事业的做法,对我国公用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然而,现有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改革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建立新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成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以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发展和完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CGSS2015年调查数据,通过多元有序Probit回归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对比发现:农村居民对公共教育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略高于城市居民,与现实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情况形成反差,出现"倒挂"现象。基于顾客感知价值原理,城乡居民对公共教育服务资源充足性、普惠性和便利性的感知由高到低地影响公共教育服务体验,"不患贫而患不均"可以解释城乡满意度"倒挂"现象。此外,城市和农村实际上客观存在两个相对分割的基础教育市场,农村教育投入的增速较快,有利于缩小城乡的差距,但城市的组内差距仍然巨大,城乡居民皆"患不均",这为未来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城镇人口达到229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从福建省的城镇化规模、城镇集聚和辐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人居环境、城镇体系现状分析出发,重点探讨福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以生态示范区为契机,为我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相应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特许经营作为民营化的一种常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公用事业领域,但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决策机制中风险评估制度的缺失,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隐藏着巨大风险。通过对风险评估制度内涵及其性质的分析,揭示出风险评估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制度,以确保评估主体的独立、评估内容的全面、评估程序的科学和公正、评估结论的说理和公开。  相似文献   

17.
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保障,也是弥补公共产品供给中市场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提升我国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重点在西部地区,突破口在农村。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通过分析定西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定西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的原因,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机制的缺乏是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失利的重要原因。实践观察显示,参与制度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低下、参与方式单一化和参与阶段片面化是我国当前公众参与特许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推动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应当从市场准入、事业运营及市场退出等监管环节设计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环境变化对英国国有公用事业的现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于是,在保守党的带领下掀起了民营化的浪潮。出售国有资产、放松政府管制和特许投标是英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主要措施。英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成功给了我们如下的启示:转变观念是前提、有效竞争是关键、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保障,另外要强化社会监督,同时,不可忽视民营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政策供给呈现出典型的功能双重性、价值多重性和技术非均衡性时代特征并呈现出体系化趋向。民生政治、制度创新、解构并重构固化的社会结构,是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价值导向、技术导向和目标导向,三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进路。体制性传递与“泛政策化”、选择性供给与失真性执行、政策供给与制度创新的弱耦合性,是当前农村公共政策供给面临的现实挑战。农村公共政策供给带来的政策泡沫和信任危机降低了农民的政治效能感,引发潜在的政治认同危机;涉农政策“打架”现象根源于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机制失调,导致制度性成本增加;制度创新热衷于制造概念并引致制度空转现象背离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要求。推动农村公共政策供给侧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政策社会监督体系,优化农村公共政策内部考核评估体系,是新时代优化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