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包括“族谱”、“县志”)、民间传说、档案以及临澧蒋家所收藏之明朝宫廷宝物的分析,考证出著名女作家丁玲确乃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后裔。  相似文献   

2.
崇祯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他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即位于危难之际,在内忧外患中执政17年,最后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步步紧逼下,吊死煤山。近20年来,学界对崇祯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他的经历留给后人很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骨干来自农运,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农民起义基础上不同,西北革命根据地骨干来自兵运工作,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西北革命根据地早期的兵运工作进行考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古代重典治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略论中国古代重典治吏褚宸舸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惩贪立法中,重典治吏是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方法,总结其得失利弊,以古为鉴,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不无裨益。一、重典治吏的原因官吏贪污腐败是封建官僚社会激化阶级矛盾、触发农民起义、造成政权更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里,民主思想即民本思想和农民起义军的民主主义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前者主要是历代进步思想家含有某些民主因素的统治思想,后者主要是历代农民阶级政治上求平等、经济上求平均的民主思想。认真、深入地研究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6.
《草木子》是元末明初人叶子奇所撰的一部享有盛名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元明笔记中颇为特出,内容广博,收裁极富,评论公允,很多史料为作者亲身闻见,是书对于研究元代的历史掌故尤其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史迹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借助宗教外衣,对主体间关系从理论、制度、实践上作了新阐释,曲折反映了近代农民阶级对主体间平等互爱关系的追求,其文化基础来自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文化与近代文明以及中国农民起义传统的示范。然而,这种思想由于封建皇权意识的干扰、拜上帝教会的工具性、制度设置的随意性而暴露出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1944年是朱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恰好又逢甲中,《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准备发表纪念文章。时在重庆的郭沫若闻讯后,积自己多年对明史的研究心得,写成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在当年3月19目的《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4日。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于不惑之年以举人之身投笔从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继而收复新疆建立卓越军功成为“中兴名臣”。这些成就的取得当然与其自身所具备的卓越才能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家世的影响,青年时代读书的积累,以及与仁人志士的积极结交对其功业建树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代设置的巡检司“巡逻州邑,捕捉盗贼”,属我国历史上最早警察性质的机构。起初带有监视地方之意,后刚发展为专一维持社会治安的机关。它除巡逻、捕盗、缉私外,还负责救火、边防,已具备现代警察的某些分工。宋代农民起义不断,但却无法形成汉、唐、元、明、清等朝代出现的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这与密如蛛网的巡检设置有关。故当时人称之为“万世良法”。  相似文献   

1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北方建立的巩固的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这块革命根据地为红二十五军、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历尽艰难曲折,其历史经验为:坚定革命信念,努力不懈开展武装斗争,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在挫折中不断摸索新的斗争方式和路径;从首先保存自己出发,正确估量革命形势和革命力量,选择根据地的中心位置、发展方向、发展方式;根据地的各项政策都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求同存异,以革命大局为重。这些历史经验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用苏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使之成为苏区革命群众生机勃发的创造性的革命斗争实践。这形成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唤醒了广大苏区群众的革命觉悟,对组织发动苏区群众、武装苏区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海如泰地区(南通、海门、如皋、泰兴)的革命斗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组成部分。因地处白色恐怖严重的反动统治中心和始终在中共中央与江苏省委及邓中夏、王若飞等的直接领导下的双重特殊因素,使其具有不同于众多武装起义和小块根据地的特点,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同样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新中国的模型,其法制是现行法制的源头。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抛弃革命根据地法律传统而全盘移植西方法律传统是非理性的,应给予革命根据地法律传统以必要的尊重和认真解读,建立两种法律传统的对话机制。同时继续强化中国特殊性问题意识,合理借鉴革命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经验,推动"司法能动"建设,充分重视法制运行方法论,从而为国祚绵长、社会安定奠定坚实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领导开创的。毛泽东自从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辗转开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开端。此后,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开辟了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艰难的创新过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红色政权"理论和赋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完整、系统而科学的内涵,是他创建农村根据地的第一次实践,是"农村中心论"的开篇之作;出击赣南闽西的过程中,确立了建立农村大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迈出了实际的步伐。《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发表使"农村中心论"有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古田会议后,统一了建立农村大根据地的思想认识,给"农村中心论"确定了根本前提;在毛泽东"农村中心论"的指导下,伟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创建成功。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时期的群众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主要以革命教育为主。将革命教育作为群众教育的核心内容,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革命教育高度重视的示范因素的影响,又有马克思主义对革命教育认识的方法论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井冈山时期艰苦斗争的现实因素所造就。通过革命教育,共产党宣传了自己,发动了群众,壮大了队伍,瓦解了敌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南梁精神     
南梁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是陕甘边革命者历史使命、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南梁精神就是陕甘边苏区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及其他苏区精神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和特色;南梁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同为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头;南梁精神是老区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庆阳老区精神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研究和弘扬南梁精神对于推进现代政治文明、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党的巨大精神财富,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革命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的,历经长期的发展、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不同时期党的革命精神虽然各自具有不同内容的鲜明特点,但都有着共同的基本内容。党的革命精神并没有过时,而是历久弥新,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川东革命老区妇女群体为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工农红军的长征行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针对川东革命老区妇女当下生活状况,从个人基本情况、对革命老区传统的认识和认知、婚姻家庭、劳动、业余生活、女性意识状况6个方面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长期生活在川东革命老区的女性群体的当下生活正处于传统和现代生活并存并缓慢过渡的状态、多级交错状态、现代生活边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