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中国法律诠释学的历史和现状,展望法律诠释学在中国的发展,阐释法律诠释学对法律的建设,特别是对法治守业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诠释学真理观占有重要地位。伽达默尔以诠释学方法对艺术、历史、语言领域进行重塑,揭示出诠释学经验中所蕴含的理解的真理。即真理是理解者与理解对象在理解活动中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就蕴涵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是历史的产物 ,对经典的认识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不仅需要拓展边界 ,而且应该重读经典 ,在深度发掘上下功夫。在历史还原、文化还原与多元解读 ,尤其是审美分析方面 ,现代文学经典重读具有广袤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修辞学,对西方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修辞学经过多年沉寂后,在20世纪出现了一股复兴的浪潮,带动了修辞诠释学的兴起,这股浪潮也影响到圣经研究方面,不少圣经学者将修辞诠释学的理论应用到圣经研究方面,甚至扭转了圣经研究的方向。本文之写作目的在于探讨有关修辞诠释学的理论发展,并通过研究登山宝训作为应用该理论在新约圣经研究上的一个范例。本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都分是理论方面,先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修辞诠释学的理论发展过程,分别探讨古典修辞学、新约圣经与修辞学, 以及修辞诠释学的理论发展。第二部分是应用方面,选取《马太福音》的登山宝训作为研究的文本,因登山宝训是耶稣极具权威性的教导,本文将修辞诠释学理论中的诠释步骤应用在登山宝训的诠释上,主要分为修辞段落、修辞处境、资料编排和检视评估等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是一种本体论诠释学,注重读者领悟到的意义。文章在对其"理解"的内涵分析基础上,试图探索"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如倾听、积极关注、共情及人的意义和价值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内涵,以更好地理解伽达默尔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诠释学法哲学概念在德沃金法哲学体系中起到了奠基作用。德沃金系统考察了实证主义法学、习惯法和整全法在法哲学中的影响,创造性地将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思想引入法学,形成了独特的"建构性诠释"概念。"建构性诠释"概念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哲学诠释学的思想,也在法哲学领域体现出哲学诠释学理论内部的主要分歧。德沃金的"建构性诠释"在向"整全法"理论与"唯一正解"理想的发展中走向了与哲学诠释学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前见是德国当代哲学家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体系中极富特色的一个概念。加达默尔不再把前见作为理性和自由的对立物,而是从人的历史性和有限性出发,指出前见是一切诠释学条件中最首要的条件,是历史赋予理解者的生产性的积极因素,确认了前见的合法地位。他的这一理论虽然还存在不少缺陷与不足,但是却为我们认识世界展现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借鉴伽达默尔的人本主义哲学诠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思想,分析了海峡两岸对两岸政治协商起点产生分歧的认识论原因。笔者认为,对两岸政治协商起点的设定,不应是一个时间节点,而应是一个时间段。两岸政治协商的起点应是: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后期,中国境内不同政治势力展开政治路线竞争并导致中国内战,由此而形成非和平的政治竞争延续的两岸政治对立关系。对两岸政治协商起点的设定,应达成这样一种效果,即双方能在一国两制框架内求得历史视域融合并获得重叠共识,从而促成两岸正式开展政治协商以结束政治对立、终止内战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人文-社科学者都熟悉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两句名言,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和"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两者各自在不同视角开放了活灵活现的历史书写者——他们不是被动的历史接受者、描述者或转述者,而是历史的思想者。此种见解,彰显了历史诠释学的深刻意蕴。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这种观点予以放大:不仅历史的书写者在以当下的、思想的方式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