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好群众信访工作,化解矛盾,是基层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现在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关系比较紧张,群众有问题不是找基层干部,把问题在基层解决,而是层层上访,不但增加农民自身负担,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增加了不和谐因素。在一些地方,群众说干部“不像话”,干部说群众“不听话”,便形象地说明了干部群众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状况。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建立起一个群众与干部顺畅交流的渠道,让老百姓能与乡镇干部拉拉家常,发发“牢骚”。海“不像话”与“不听话”@沈泉涌  相似文献   

2.
对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公示 ,在各地已普遍展开。将拟任领导干部进行公示 ,实现了用人制度上“个别领导干部认可”到“社会公众认可”的转变 ,可以从根本上遏制“卖官鬻爵”现象的发生。所以任前公示制度的实施 ,是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任前公示普遍存在“有头无尾”的现象 :不公布公示结果。这便难避“走过场”之嫌。笔者认为 ,公示之后 ,群众有没有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属不属实 ?是否影响对领导干部的任用 ?这些问题应向社会公布。其理由有四 :第一 ,有利于调动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让群众参与任前公示活动 ,参与对领导…  相似文献   

3.
当下,民主测评广泛运用于干部任前考察、评先推优等过程中,从而使民意的砝码在干部考核中不断加重。有效的民主测评有利于扩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干部考核管理工作的公信度,实现“群众认可”、“干部服气”和“组织满意”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上海支部生活》2006,(6):39-39
“海推”即由非党员群众向党员、干部推荐优秀村民(居民)成为人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认可后再向党组织推荐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优秀村民在非党群众的推荐下,从非党员到成为人党积极分子、入党再到成为村“两委”干部。“海推”首先体现的是民意,在党员队伍建设和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中,赋予群众更多的权利,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群众基础的党员,有利于选拔出具有一定威望的村“两委“干部。  相似文献   

5.
<正>新春第一天,一些领导干部纷纷下基层,问民情,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并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些群众感慨,随着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断深入,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变,这些经常在自己“身边”的干部,让大家心里有了底,感到很亲切、很贴心。什么是好干部,好干部应该怎么做?以上这些干部用实际行动作了表率——做群众“身边”的人。作为人民公仆,党员干  相似文献   

6.
衡量一个地方的干群关系好不好、亲不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要看群众见了干部是“躲着走”还是“围着转”。在有的地方,看见干部来了,群众就躲在一边,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同坐一条板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么几条:要么干部太凶,群众“惹不起躲得起”;要么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敬而远之;要么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懒得理睬;要么干部太腐败,群众“眼不见为净”……如此这般,干群关系一定很紧张、很糟糕。而在有  相似文献   

7.
刘彬 《现代领导》2008,(9):22-22
四川南充市顺庆区按照“体现科学发展、注重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工作思路,在区卫生局、北城街道办事处、同仁乡率先启动了“实绩公示、群众评议、组织评估”科级干部考核新模式,让干部工作实绩直面群众监督和多层系统评价,切实提高了干部实绩评价的真实度和准确性,以具体量化形式构建了一个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竞争大舞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袁浩 《前进》2010,(11):56-56
干部“下访”,有利于促进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干群关系融洽。因此,“下访”干部就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帮助民众解决应该和可能解决的问题及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9.
母雪龙 《半月谈》2020,(8):55-55
现在一些地方,路修宽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便捷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不愿“沉”、不敢“沉”。一些干部觉得基层苦、嫌麻烦习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用电话、短信、微信群“遥控”指挥,不与群众见面。一些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不上话、与青年学生说不进话、与困难群众说不下话、被老同志顶回了话,不知如何做群众工作,总感觉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为民作主”这种说法颇为流行,尤其在谈到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方面,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特高。有的党员干部甚至将这一词语常挂在嘴边上,似乎大讲“为民作主”就等于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实事就一定要去“为民作主”。这话干部说起采虽然顺口,但群众听着却刺耳。其实,这恰恰是“主仆”关系的错位。谁是主?谁是仆?我们的一些干部往往把关系给弄颠倒了。为民办实事应该,“为民作主”却不宜提倡。人民群众和干部的关系,是“主仆”关系,是血肉关系,是鱼水关系。人民群众是主  相似文献   

11.
省委书记张德江最近在一次会议上说干部务必一要“干净”,二要“干事”。这段话在干部和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同志专门就此写了评论文章,现选刊几篇。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少数干部中存在一种“群众工作恐惧症”。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其外在表现就是干部“怕”群众。“群众工作恐惧症”,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是怕接触群众。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  相似文献   

13.
一些干部每次下乡回来,几乎都带着下级送的土特产,倘若有人问,他还会以“盛情难却”一词来作答。果真是“盛情难却”吗? 干部下乡,为群众办实事,  相似文献   

14.
赵燚 《现代领导》2014,(7):55-55
驻村蹲点,顾名思义是住在村里。和群众同吃同穿同劳动,为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是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帮扶群众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地纷纷开展挂职锻炼、干部回乡、包村联户、结对帮扶等蹲点活动,但是一些干部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走读”“跑偏”等现象,群众意见不小。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让群众对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进行监督及评价?天等县在干部考察任用工作中推行"实绩公示"新做法,将干部的考察与任用相结合,树立人岗相宜、才职匹配的用人导向。2012年底,天等县结合领导干部年度考察工作,率先开展干部"实绩公示"新环节,即在考察前通知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及符合推荐为科级后备干部的人选填写《干部实绩公示表》,工作实绩主要  相似文献   

16.
张绍新 《新重庆》2005,(1):15-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党群、于群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为群众对于部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对于部工作作风有意见:而一些干部又怨群众素质低,对群众“搞不懂”。一些地方由于党群于群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7.
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些党员干部:脚跟站不稳、板凳坐不住、遇事左右摆,被群众唤作“钟摆干部”。  相似文献   

18.
时下,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常常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一些领导对下面的人称自己为“老板”,甚至称“头儿”也习以为常,听之任之。而“同志”这一称谓却被这些“时髦”的称呼取代了。党内称谓上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们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这是党性观念弱化的表现。称谓“父母官”与“老板”,颠倒了党内外相互间的关系,不仅使党内同志关系变为“主仆关系”。“雇主与员工”关系,助长干部权力意识,影响党内团结;而且,无形中使党组织与人民群众有了一道鸿沟,淡化了党群“鱼水”关系,脱离了群众基础,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危害…  相似文献   

19.
来信摘录     
干部任前公示制需解决三个问题 河北 秦川牛 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本可以增强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 透明度,方便群众监督。然而,一些地方却用这样那样 的规定和条件“限制”群众,比如规定你反映问题时要 持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当面反映问题,当面呈交书面 材料等。这些“障碍”让群众望而却步。有的倒没有什  相似文献   

20.
要干部“四化”,不要“四话”干部。——这是笔者最近调查时收集列的一句群众语言。干部“四化”,自然是指干部队伍的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四话”干部呢?经过细究,才知道是对惯于说假话、空话、软话、痞话的干部的戏称。 由干部“四化”编出“四话”干部,这决不仅仅是群众的一种文字游戏。不可否认,我们的干部队伍绝大多数是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要求的,而且,绝大多数是能够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