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思想和政体思想进行了分析梳理,指出混合政体既是亚里士多德城邦正义思想的必然推论,也是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现实政治生活进行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一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次创立...  相似文献   

3.
王军伟 《前沿》2013,(18):45-47
霍布斯处处与亚里士多德为敌,他首先以为经院亚里士多德主义是造成人类“精神黑暗”的原因之一;他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自然观;他还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天然等级说”;他批判亚里士多德“城邦是出于自然的演化”的说法;亚里士多德主义认为自然状态是国家产生之前人类所处的完满的状态,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却与此南辕北辙,霍布斯不遗余力地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建立自己新的哲学体系,同时这也是时代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周治健 《传承》2012,(16):74-75
柏拉图所拟定的政体是理想城邦的政体,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研究立足于现实城邦,政体的研究本质上属于实践科学领域。研究对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一方面有助于发掘二者对整个西方哲学理论发展的不同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从中获得对当今社会政治发展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兆旺  唐睿 《理论月刊》2012,(8):179-184
亚里士多德公民自治思想是对当时古希腊诸多城邦政治实践的理论回应。其公民自治的含义就是具有公民身份的城邦公民"轮番为治"。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公民自治的主体是所有具有公民资格的公民;客体是城邦公共事务;实践平台是公民城邦共同体;实践方式是直接民主。而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的实现必然要面临以下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公民自治的前提条件是公民财富与实力;公民自治对公民能力与公民教育的要求;公民自治所需的制度框架与公民精神基础;如何平衡公民自治与法治的张力。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思想也遗留下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小国寡民导致"阶级立法"使得公民自治面临持续的冲击;人治与法治的张力;囿于城邦政治单一的公民自治结构;过分强调公民能力,而造成其与公民自治体制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段元秀 《理论月刊》2014,(5):149-152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既是政治教育,也是德性教育,在他看来,公民教育的精髓是德性教育。他的公民教育思想以城邦政治以及公民与城邦的有机联系为背景,系统阐述了公民教育的作用:维护城邦统一、公民团结及政体稳固;公民教育的精髓——德性教育以及公民教育的具体内容与阶段性的实施方案。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如何实施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邦,为了更好的生活留在城邦"。两千多年过去了,希腊的城邦与中国的城市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放眼全球,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国,城市化率由建国初期的10.64%增长到2009年的46.59%。  相似文献   

8.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古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实地调查结果写成的。亚里士多德视内讧为政治机体的一种疾病。他希望能了解内讧和政体变革的原因,从而能为医治政治机体顽疾的医师们—法律制定者和政治家—提供对症下药的良方。有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突破了柏拉图的自然(神秘)理性主义,走向了现代理性和科学。  相似文献   

9.
张大丽 《传承》2009,(22):150-151
古代希腊人崇奉中庸精神。中庸思想在希腊神话中已有体现。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渗透了中庸精神。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中庸思想之大成,形成了自己较完整的中庸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古代希腊人崇奉中庸精神.中庸思想在希腊神话中已有体现.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渗透了中庸精神.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中庸思想之大成,形成了自己较完整的中庸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也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还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被世所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政治学》更是将希腊城邦政治文化以理论的形态保存下来并传给后世,在政治学之学科创立、政治学基本理论和政治学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政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古代民主被认为与城邦有一种内在的共生关系。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民主含有“完美的城邦”之意。城邦就是一种边界。“城邦”一词中有一个词根的含义为“墙”。这里的边界有三层含义 :首先 ,这是一个对外的边界。这种边界是抵御外来压力的安全标记 ,它告诉潜在的侵略者 ,在这一块土地上的居民决心捍卫它的领土完整。其次 ,这是一个对内的边界。在雅典 ,创立边界的主要动机还是在内部 ,人们认为奴役和独裁是真正的威胁 ,人人都希望生活没有强制 ,都希望把这种愿望在民主制度上落实 ,这种需要推动了边界的产生。这一边界为城邦内的公民提供了…  相似文献   

13.
常志伟 《思想战线》2013,(Z1):181-183
"正义"是人类思想史和西方哲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正义也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包括其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通过追求正义而实现城邦和个人的幸福。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五卷"公正"中也阐释了正义思想,指出了公正的"个人的品质"和"适度"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公民社会的雏形及其发展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建构中国农村公民社会的理论基础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又译为市民社会,此词最早涵义可上溯至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所谓civil society系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邦社会.它是由公民群体构成的政治社会或国家.  相似文献   

15.
人性·德性·品性——兼评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险峰 《求索》2012,(5):164-165,119
对人性观的考察,是一切伦理哲学研究的理论起点。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观包括求知乃人之本性、人是理性动物、人是政治动物等三个重要命题,这三个命题分别从人的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和社会政治认知等三个层面对人的本质作出了哲学解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理性实现对人类实践的规约,理性规约的结果形成公民之"德性"、城邦之"善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论是一种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哲学。当下,正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的使命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道德品性的培育,这是亚里士多德道德哲学的品性之思。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的公民理论是在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中产生的,但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观作为古典的公民理论,无论是对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还是对现代流行的公民、宪政理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概念强调权利主体和公民身份,否认所有自然人为公民,尤其是奴隶,而且强调依附城邦的公民的权利而忽视其承担的义务。另外,他还提出了明确的公民权利学说,其中掺杂着现代的人权思想。  相似文献   

17.
善是人类道德的一个永恒话题。亚里士多德将幸福论界定为"德性——实践——幸福"的理路,他一方面强调德性,另一方面更崇尚人的"德性实践"与"善行"。德性是能够促使一个事物实现良好状态的实践性品质,它置根于人的现实活动中。德性的展开与实施需要由具有德性的个体进行"思量",这种思量就是德性的实践智慧。实施"中道"与避免不自制是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两个方面,两者共同决定了德性"至善"的达成。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看,德性的养成源自教导和社会习俗的生成,为此,教育尤其是德性教育为个体德性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德性构建论说也为我国社会和谐伦理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而有益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责任不仅是道德主张,也是政治生活的基本要素。从政治的角度探讨责任,不仅可以加深对责任的理解,也会为实现责任政治提供理论资源。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思想为分析对象,可以梳理和把握早期责任政治观念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柏拉图集中关注公民的职责与理想城邦的建构、亚里士多德关注城邦善业的实现方式,西塞罗则强调从责任生活到责任政治的逻辑。总体来说,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责任政治以伦理为主线,以公民对城邦的责任为核心,并逐渐拓展出公民责任、国家责任等不同类型责任的雏形。通过伦理达到良善的公共生活是早期西方责任政治观念的核心要旨,这一观念奠定了责任政治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财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真正的财富就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即“对家庭和城邦有用的东西”。在一般的经济学意义上,我们说财富就是对人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它以满足人的身体需求为目的。人生而向往致富,致富是人的合理诉求,无可厚非。然而,诗人歌德曾说过:“只有那些理解财富的人才会致富。”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如何不为财富所累,超越财富,从而把财富变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孙晶晶 《求索》2011,(9):254-255,253
本文认为,在古典时期的雅典,公民的婚姻对于家庭和城邦都具有重要意义。所有庆祝的行为最终都是为了证明这场婚礼的存在,在各种与婚姻相关的仪式中,使得它能够被城邦所承认。城邦公民的离婚与再婚也受到城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