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日民族》2013,(6):22-23
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委会芒团村因盛产白绵纸而闻名,2005年芒团傣族手工造纸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之美誉。  相似文献   

2.
一、芒市非遗资源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在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4项,州级项目11项,市级项目37项.国家级项目"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市6乡5镇1个街道拥有代表性传承人64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5人;有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三台山乡德昂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20个(其中传习点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傣族象脚鼓舞5个、傣族剪纸2个,省级非遗项目傣族银器制作技艺2个、傣族传统土陶制作技艺1个、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2个;展示点3个,展馆5个).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为继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之后的第三国策,这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守望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傣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保护?以傣族传统手工艺为例:手工艺品是物质的,而制作手工艺品的技艺是非物质的,有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就有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传统手工艺品只有作为人们需要的物品进入市场,传统手工技艺才能得到可持续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上海世博会“云南活动周”期间,名为“记忆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目光。18名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现场展示了白族布扎、纳西族东巴画、傣族剪纸、傣族竹编、  相似文献   

5.
近日,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共224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释永信作为少林功夫的代表性传承人,而传统医药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共有17名专家被推选为中医方面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本次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浙江省共有16位成功入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沈新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徐朝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王阿牛等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6.
经济视角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从经济视角下就制约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秀     
喻湘泉 《当代广西》2014,(12):56-56
正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大力弘扬我区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提高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广西文化部门在南宁民族广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展示活动。内容包括扣人心弦的非遗展演、传统民族体育竞技和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展示等,让观众零距离学习和感受民族非遗文化,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彝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云南民族博物馆 秋么尔布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涉及彝族的共有24项.  相似文献   

9.
韩霞 《乡音》2008,(12)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9类共39项榜上有名,名列全国第4位。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和第一批"非遗"扩展项目名录,我省共78项,居全国第2位。现将我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孙文刚 《今日海南》2013,(10):34-35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海南省有9项人选,即崖州民歌、儋州调声、黎族打柴舞、临高人偶戏、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三月三节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  相似文献   

11.
近日,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共224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释永信作为少林功夫的代表性传承人,而传统医药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共有17名专家被推选为中医方面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本次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浙江省共有16位成功入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沈新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徐朝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王阿牛等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2.
陈庆存  李海峰 《乡音》2011,(2):38-39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共39项榜上有名。2008年和2010年,国务院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省分别为78项和15项。2006年、2007年和2009年,我省先后公布了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65项,173个子项。现将我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管蠡 《乡音》2011,(6):37-38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共39项榜上有名。2008年和2010年,国务院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省分别为78项和15项。2006年、2007年和2009年,我省先后公布了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65项,173个子项。现将我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张建忠 《乡音》2011,(4):35-36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共39项榜上有名。2008年和2010年,国务院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省分别为78项和15项。2006年、2007年和2009年,我省先后公布了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65项,173个子项。现将我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张瑞仙  张刚路 《乡音》2011,(1):35-36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共39项榜上有名。2008年和2010年,国务院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省分别为78项和15项。2006年、2007年和2009年,我省先后公布了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65项,173个子项。现将我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滇之瑰宝——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126件(套)乌铜走银精品展示为主线,以工艺制作和活动体验为辅线,结合专题讲座、播放影视资料、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云南独创、中国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铜艺双绝"。该项技艺历经沧桑,几近失传,后幸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大师等人不懈努力,使这项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藏纸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藏纸工艺的发掘、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滇西北藏族地区作为传统的藏族聚居区,保存了原生态的藏族传统文化,手工造纸工艺仍可觅其踪迹。一、尼西乡枪朵村的造纸环境尼西乡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西北部,全乡分为干热河谷、半山区、高寒山区三种地貌。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区位,禀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丰富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9类共39项榜上有名,名列全国第4位。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和第一批非遗扩展项目名录,我省共78项,居全国第2位。现将我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9类共39项榜上有名,名列全国第4位。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和第一批非遗扩展项目名录,我省共78项,居全国第2位。我省于2006年、2007年先后公布了两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26项。现将我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袁士坚 《乡音》2012,(3):32-32
位于冀南的磁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磁州窑烧制技艺、纸扎技艺、磁县迓鼓、磁县怀调等,均已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委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非常重视。围绕"非遗"议题,2009年秋天磁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了一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我自始至终随委员参加了这次调研。一天上午八点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