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经济领域、社会意识等新变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进而导致日本企业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本文首先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文化发展中呈现的四个显著特点,然后分析了我国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谈到企业,往往会想到生产产品,销售,市场,售后等概念。至于企业文化,虽然并不陌生,但工、商业谈立的不多,重视的更是寥寥无几。其实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一部分,现代的企业开始注重并推行它。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一种概念呢?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融合了管理和文化这两种因素。它受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以全体员工为中心,形成企业的集体精神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并以此精神和价值观为推动力,树立企业的形象,形成自己的独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那么可以说企业文化应该是为企业内部大部分员工所一致认…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企业文化金英姬韩国的企业文化是在强有力的官方主导和市场竞争环境下,经过30多年的时间逐渐形成的。要了解韩国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了解韩国的企业状况。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在韩国出现,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初。韩国企业的真正发展,始于60年代。如今,经过30...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一位企业管理学家首次撰文提倡将文化运用于管理。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日渐完善并自成体系,企业文化从此成为世界企业管理的主题。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和日本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走在前列的。然则日本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善于吸取他国经验的国家,也是企业文化理论的最初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印度尼西亚华人企业文化初探许利平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企业从本世纪40、50年代的中小企业发展到80、90年代的企业集团,其经营范围从食品、服装等日用品工业扩展到钢铁、建筑和化学等现代工业部门,有的甚至在某一行业已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霄 《法国研究》2009,(3):79-85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保护“文化多样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法国更是坚定不移地扮演着“文化多样性”捍卫者的角色。然而随着文化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这一概念所存在内涵缺失的问题日益显露。本文基于多样性理论和法国1994至2003年图书出版市场的相关数据,分别从品种、均衡度和差异度的角度,结合图书产品按名称、类别和源语言的类分法,并加入出版量和发行量存在差异的考虑,对法国图书出版多样性进行综合考量,得出结论: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在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时,需高度依赖层面考虑与行业特性。例如图书出版业就应结合图书品种、印数、发行量及外文图书的版权引进等等因素。探讨这一问题对今后出版业如何利用多样性措施,管理部门进行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多样性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简述了“法语世界”这一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认为“法语世界”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曾一度有过的政治概念。所谓“法语文化”也将像戴高乐内阁文化部长、法国著名作家和学者安德烈·马尔罗认为的那样,逐步地被“人类博爱”文化所涵盖。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不是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这是迄今为止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现代性与西方文化有一种历史的渊源,这个问题对东方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显得更加突出。80年代有人提出“儒家资本主义”、“东亚模式”等说法,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这一说法受到质疑。但是,谁也不能否定,文化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并成为当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当我们讨论现代性的问题时,就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就是说,即使现代性作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其中包含着干共同的  相似文献   

9.
一 对于东亚概念的新理解目前 ,尽管韩国有很多的人文学者或文化研究者对于研究东亚文化交流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及对实际研究成果的期待方面 ,仍存在不少困难。原因在于 ,不仅东亚的定义很难界定 ,而且在实际中的文化交流或文化研究中 ,这一研究与所谓东亚地域相结合的尝试本身就相互冲突。因此可以看出 ,东亚这个概念在不同应用上其内涵也不同。所谓的东亚 ,有学者称“东亚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或结构的实体 ,而是根据该地区的主体成员的行为所形成的流动的历史空间” ;也有人主张 :“东亚不能凭经验来界定” ;“按照…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治理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近年来却成为国际话语场域中的争议性概念。考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框架下“发展中国家”概念的历史,对于厘清相关争议的缘起和进一步理解国际话语竞争具有重要价值。“发展中国家”概念在GATT框架下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修订GATT1947第18条为代表的概念孕育阶段,60年代以增加GATT1947第四部分为代表的概念萌芽阶段和70年代以后以普惠制、差别优惠待遇及“毕业原则”等为代表的概念流行阶段。GATT框架下的“发展中国家”概念展现出模糊甚至混乱的特征,为日后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争议埋下了隐患。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概念的塑造过程中注入了自身的价值观,而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却十分有限,这也为当今的国际话语竞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韩文化·学术交流的思考黄长著随着国际上冷战威胁的逐渐减弱,东北亚地区的敌对状态开始消失。中国在70年代末期以后,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并把这一方针列为基本国策;韩国在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创造了所谓“汉江奇迹”,与此同时,内部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建立跨国战略联盟策略剖析扬水星90年代以来,正如布莱逊教授所说,跨国公司在面临国内外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发现有必要丰富它们的产品组合,提高它们的生产技术,实行离岸采购,或扩展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公司正转向跨国战略联盟。在这样一个主流下,我国企业...  相似文献   

13.
在北美殖民地建立以后的很长时期内,"臣民"概念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包含"公民"概念,两者并不冲突。直到独立战争爆发以后,殖民者才开始将这两者对立起来,并在州立宪过程中摒弃"臣民"概念,改用"公民"作为宣布独立的各前殖民地或新独立邦之居民的新法律身份,从而催生了现代"公民"概念,推动了殖民者由"臣民"向"公民"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9,24(1):37-44
作为德国旅游媒介,德语版旅游指南是如何介绍中国、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的?从中又产生了哪些文化异同问题?这构成了本论文的核心问题。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德语版中国旅游指南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实例出发,通过对物质文明异同、文化异同和制度异同特征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界定德语版旅游指南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自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东亚经济起飞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必然联系的观点以来,世界范围的讨论已持续10余年的时间。~①讨论过程中,对这一观点持肯定和否定态度的学者都存,但有一点被作为没有疑义的前提接受下来:近代以来的日本是儒家传统国家。笔者认为,这个前提与日本近代以来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相背离。日本的近代历史一开始,就有一批学者或学者兼官僚的人,极力主张日本应脱离亚洲投入欧洲的怀抱。1879年就任外务大臣的井上馨提出:“把我国变成欧洲化的帝国,把我国人民变成欧洲化的人民”。更有甚者,18…  相似文献   

16.
王逸 《当代韩国》2008,(3):43-46
韩国对FDI的税收激励措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从涉及项目的角度看,韩国现行FDI税收激励政策包括:对先进技术企业或特殊服务企业的税收激励、对外商投资区内企业的税收激励、对特定区域企业的税收激励。韩国FDI税收激励的发展方向是,取消专门针对FDI的税收激励,对本国投资者与外国投资者实行相同的税收激励。  相似文献   

17.
于景涛 《德国研究》2013,(3):91-102
员工的组织忠诚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员工忠诚与否直接关系到机构或企业的兴衰存亡。文章首先介绍了组织忠诚度的含义及其类型,并阐述了各类型组织忠诚度的理论基础,然后从若干文化维度,比如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权力距离和风险偏好程度等,分析文化因素对中德员工的组织忠诚度产生的影响,并建议管理者注重培养员工情感性的组织忠诚度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软要素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和精神、文化的内在力量的开发利用,相对于以物为本、以硬要素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这种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曾对推动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起过巨大作用,并在世界企业界、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成功范例.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日本企业文化也暴露了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某些缺陷。对此,日本社会已经开始进行理性反思,并着力构建一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日本和美国分别代表了当今世界东西方两大企业文化流派 ,由于两国在经济领域中所取得的瞩目成就 ,对其企业文化的探讨也倍受人们关注。 70年代后期 ,原本有着重大差异的日美企业文化出现了新的趋势 ,两种企业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补充 ,逐渐走向融合。企业文化以科学的扬弃和取长补短为特点。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互补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中 ,价值取向为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核心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幸福。在企业管理上表现为注重个人成就和个性至上 ,即依靠自己去奋斗、拼搏。人人都有自由竞争、自由创造、发财致富的权利。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日本为参照系,从日德比较的角度,对德国公有企业的民营化进程及其特点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这三个阶段即(1)80年代开始的在原西德范围内展开的公有企业民营化;(2)1990年~1994年在原东德地区进行的国有企业民营化;(3)目前在整个德国境内的邮电和国有铁路这两个领域内所开展的民营化进程。德国的公有企业原先不仅在邮政、铁路等公用事业领域、而且在矿产制造业方面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其在战后德国的复兴阶段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进入70年代末期以后,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并保持德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公有企业的民营化便是一个时代的趋势,而其所谓民营化,并非简单地复归为私有化,而是更多地以公有与民有相结合的形态出现,在其具体运作上,则更多地导入了民营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