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保护什么,反对什么,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凡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都要负相应的法律后果,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种依据法律对违法者采取的惩罚措施,叫做法律制裁。根据违反不同的部门法律应受的制裁,一般可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三类。刑事制裁,就是违反刑法或具有刑法效力的有关法规,构成犯罪,并受到公安、司法机关的依法追究,承担刑事法律规定的责任,受到管制或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或者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2.
宋永寿 《现代法学》2000,22(6):36-38
本文认为现代行政就是服务行政 ,行政主体的行政就是公共服务 ,公务员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职员 ;服务与合作、沟通与回应 ,既是当今各国政府管理方式改革的方向 ,也同样是我国行政法理论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将"集体腐败"纳入刑律,让私立小金库者受到法律制裁也好,通过党纪和行政规章,对私立者进行查处也好,矛头必须对准单位主要行政首长,让其承担首要责任,包括刑律责任,切不能走入误区,让全体员工为集体腐败分担责任,以致让单位主要行政官员侥幸卸掉不该卸掉的刑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都必须审查和确认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效力,这是正确处理行政案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行政行为有效的条件行政行为要具有无可争议的法律效力,必须符合形式上和实质上两个方面的要件。(一)形式要件形式要件就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立。行政行为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成立,这取决于法律的具体规定。概括起来说,行政行为只有同时具备以下要件才能  相似文献   

5.
立法就是在矛盾的焦点上“砍一刀”,允许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鼓励做什么,保护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惩罚做什么,令行禁止,全社会都要一体遵照执行。立法原则,实质上是立法时遵循和追求的目的、价值、理念、精神。它是法律的灵魂,是立法工作的指南,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搞好地方人大立法工作,提高地方人大立法质量,砍准矛盾焦点上这一刀,关键是要自觉坚持地方人大的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6.
行政强制与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从市容环境到规划拆迁,从市场秩序到质量监督,都涉及行政强制。有专家形象地说:"一个人可能一辈子不同法院打交道,但是他从出生报户口开始直到死亡,都必须同行政机关发生关系,都要受行政强制权的约束。"正因为如此,前不久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第四次审议行政强制法草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何其刚 《中国律师》2005,(11):26-26
长期以来,一个办公场所、一套办公设备、一个行政秘书,似乎已经成为律师所开办业务的主要行头,然后就是拉案源、做材料、会见当事人、出庭、开会。律师事务所强调专业化以来,这点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有些律师在给自己定位,有些律师所也在自我圈地,但什么业务都敢做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在数量上仍然处于主流,他们有他们的理由:法条是公共资源,大家都是专业出身,水平都差不多,业务谁做都一样,法条都一样,重点是要宣传,要推销自己,让当事人、让社会首先了解你,恰巧知识经济社会以来,信息化为这些以练外功为主的律师带来了极好的机遇,把自己的网站…  相似文献   

8.
"校长是什么,校长做什么,校长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这不仅是理论界要解决的内容,也是组织上必须明确的东西,更是每位校长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这里不谈理论研究的现状,而只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谈谈校长在当今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和定位。校长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个称职的校长,必须使自己的组织有高招,管理有高效。要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只做校长应该做的事上,才能使工作事半功倍。我认为,"好校长"应该是办事精明,有凝聚力,知人善任,组织管理有方。如何牵头、怎样管理呢?第一,优化学校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班子就是以校长为核心,根据个人优势合理分工,落实各个成员的职责,使之能各司其职,协同配合。首先,要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程序,加强学校宏观决策调控的职能,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  相似文献   

9.
评说速览     
2责任心要靠问责制保证基层是民情民意"窗口",群众有什么困难,对什么事不满意,都会在基层最先反映出来。此时,问题也好,矛盾也好,都最容易解决,最容易化解。否则,小问题就可能变成"老大难",波及社会,影响稳定。故而我们反复强调:"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屡屡看到,有些问题尽管并不大,有些事尽管是非曲直明白,既应该解决,也不  相似文献   

10.
真实世界经常就是这样,它会在书本理论上叠加一个意想不到的维度。在法律思维中,利益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维度。万维钢在"得到App"专栏《精英日课》第2季第65期说":一切不牵扯利益得失的知识,都只不过是智力游戏。"书本里的法律思维就是典型的智力游戏,真实世界的法律思维则直接牵扯利益得失冲突。在真实世界中,你的法律思维不仅是要回答行动规划是否合法,或是否会导致承担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回答如何有效实现你的利益。你当然要搞清楚"事实是什么"以及"法律是什么"。不过,在应用法律前,首先要厘清自己想要什么、运用法律的目的是什么、要达成什么利益。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人才思想对我国的行政实践和改革都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早在中国古代,在行政思想的发展历史上,就有了"贤才,国之宝也。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得人则昌,失人则亡。"足以证明可人才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欣国 《江淮法治》2012,(17):40-41
"我长期在基层工作,整天与群众打交道,时间长了,对他们想什么、要什么、做什么都很清楚。自当选人大代表后,我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代言,帮他们解忧。"——六安市三届人大代表王焕成  相似文献   

13.
书香     
正现在教育工作的意义很大,为了对付目前的时局也好,为了迎接将来的时局也好,都必须加强教育……转变作风,整顿内部,巩固内部……为了现在,我们必须这样;为了将来,我们也必须这样……为了迎接光明,要加强我们的教育,要做思想的准备。报告时局,估计时局,这是思想准备的一种。我们把马列主义搞通,把主观主义反倒,这是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4.
打开大门抓行风 山西省河曲县地税局的税官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都有章可循,而且要向群众公开,哪位税官做得不够、做得不好,就会受到群众的"弹劾",挨章法的"板子".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领域的扩展使不同国际法规则之间的冲突大大增加,国际经济条约内外部冲突产生不断增多,这与现行的由不同的政府间组织分别主持谈判缔结国际条约的国际立法模式密切相关。如果说条约冲突的表现形式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冲突方法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那么考察条约冲突的原因实际上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这三方面共同构成条约冲突的逻辑框架和基础。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结合国际法实践和理论发展趋势来探讨国际经济条约的冲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永涛 《政府法制》2009,(10):46-46
“我想所有的工作,广义地说都是为民生而做的,所以当然要听取群众呼声,听老百姓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能凭我们自己的想象决定做什么。”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在接受中国网访谈时说。“为民生而做”,朴素的表达却意蕴广阔——倾情民生、改善民生其实就是最温暖的政治。  相似文献   

17.
理性思考司法行政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搞好通联工作,现就如何理性思考司法行政工作和大家讨论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是司法行政工作。我们都是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人员,什么是司法行政工作,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平常,但却不是都能搞的很清楚的。对这个基础性的问题,趁这次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二,如何对我们目前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法修改之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行政契约都得到了肯认。但是,除了行政诉讼法上明确列举的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之外,如何判断一个合同属于行政协议,依然存在争论。要证成行政协议,"主体说"、"目的说"(公共利益)都显得苍白无力,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上述标准都必须结合并最终落实到"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这一个重要标准上。其在合同之中的具体体现,以往学者多拘束于行政优益权理论,而忽视了隐含在行政契约之中的行政机关对未来权力行使的事先处分与约定。这决定了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在解决纠纷上的不同理路,成为判断行政协议的根本性标准。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一切权利都是法律赋予的。那么权利是个什么概念呢?权利就是公民、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权限和利益,表现为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要求他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然而权利总是和义务相对应的,也就是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法律上把权利分为公共权利和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20.
“对我而言,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平淡而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失意也好,得意也好,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