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外交评论》2018,(1):98-127
美国总统特朗普自竞选和就职以来,展现出诸多非传统、非常规的个性特质、行为习惯和施政方式,其多项政策举措持续引发争议,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界定和国际社会的政治生态。在政治心理学的人格理论看来,特朗普的自恋型人格是驱动其参加总统竞选的主要根源,深刻塑造了特朗普的政治理念和政策偏好,使其在权势、利益、秩序、道德等很多国际政治基本概念的理解上与往届政府多有不同,总统角色的演绎成为其个体人生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全神贯注于提高‘神圣的我’的价值地位"。基于对特朗普执政一年以来各方面成绩的梳理,文章认为这种人格兼有其正向和负向效应,在提升了政治决策的效率、集中性与专注度的同时,容易在个体层面产生认知盲区、组织层面导致小集团思维、国家层面缺乏利益竞逐的战略性和目的性。特朗普主义容易沦为总统本人的个体叙事,与美国的国家叙事出现分野。  相似文献   

2.
中美建交2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中美关系不时出现波动和挫折。这种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波动,同美国定期的总统选举有密切关系。每当美国进行总统竞选时,美国对华政策都会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其后果往往是引起中美关系的波动,甚至使中美关系成为竞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988年美国总统大选已告揭晓,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当选为美国第41届总统。美国竞选总统的活动历时很长,素有马拉松式竞选之称。今年夏季正当竞选活动进入高潮,两党总统候选人进行公开辩论之际,我到美国访问,亲眼目睹了这场有趣的政治活动。在华盛顿我接触了一些国会议员和议员助理人员,同一些美国朋友谈论美国选举制度,现就我的所见所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具有不同以往的特殊性.一方面,美国民众希望选出一位能够将美国经济带出低谷,维持美国在全球主导地位的总统;另一方面,黑人总统奥巴马与最有可能与共和党候选人的摩门教派的罗姆尼竞争,成为美国大选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盖洛普民调显示,现有总统施政满意度、经济信心指数和国家发展方向满意度都低于历史上总统竞选连任时的水平,经济复苏状况将成为影响奥巴马能否连任的关键因素.与奥巴马相比,罗姆尼如何聚拢党内各派的支持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而在外交政策和竞选资金方面,罗姆尼与奥巴马有较大差距.当前罗姆尼的民意支持率仍落后于奥巴马.奥巴马在女性选民、中间选民和政治倾向摇摆的州中有更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5.
总统选举人制度是美国宪法确立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总统选举制度,即总统既不是由国会选举,也不是由普选产生,而是由选民选出的总统选举人选举产生。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总统选举人制度虽然丧失了其独立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但在决定总统竞选策略和总统选举结果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晓 《外交评论》2005,(2):33-41
2004 年美国大选中技术构件的改进,提高了美国选举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竞选开销创历史新高,加深了金钱政治对选举制度民主公平原则的侵蚀;候选人通过谎言和反面信息争取选票,违背了选举制度的诚信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7.
微信作为在海外华人当中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在华人社会当中形成了政治参与和动员机制,创建了具有独特形态的场域。海外华人利用微信开展各种政治助选活动,以体现华人的意志,已经在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大选,以及在其他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得到充分实践。本文以海外华人利用微信实践政治参与作为切入口,探讨微信在作为少数族群媒体时所形成的独特场域,并在华人参与当地政治活动中展现特殊的政治动员功能,指出其在介入华人所在国的政治竞选所面临的争议甚至政府打压的后果,提醒华人要合法合理地利用微信在当地参与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8.
“政党政治”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按照传统的理解,它总是被限定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范畴之内.例如,有的把政党政治界定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或总统竞选,由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治制度.”(《辞海》)有的人认为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总称.通常指通过议会或总统的定期选举,由取得多数议员席位或当选总统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织政府的一种政治制度.”(《政治学辞典》)还有的认为政党政治“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之间的斗争.平时主要表现为竞选、议会内和政府内的党派斗争,以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政党同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斗争.它既反映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冲突,又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世界政党辞典》)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在美国选举政治中越来越重要。没有大众传媒 ,美国当今的选举就无法进行。大众传媒在预选时期担当筛选人的角色 ,在竞选期间是主要议题的安排者 ,在选举中又成了候选人的评判员 ,同时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也是候选人所要利用的工具。大众传媒削弱了政党在选举中的影响 ,提高了金钱在政治中的地位 ,对候选人的个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增加了选举中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FEC系美国依法专司联邦选举有关事务的机构.它自身所遇到和披露的美国选举政治中的种种矛盾和棘手问题表明,作为美国所谓民主政治重要构成内容的选举制度,严重地为选举规则、金钱政治、党派斗争、利用集团操控、竞选资金滥用等所困扰.了解和分析这些矛盾与问题,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较为深入具体地认识美国资本主义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宣布参加美国2008年的总统竞选。美国前第一夫人无疑是她身上的第一张政治标签。几年来,她一直以纽约州参议员的身份活跃在美国政坛,其出众的政治才能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此次,在2008年总统大选拉开帷幕之际,她高调宣布参选,夫妻并肩站立的身影,唤醒了无数民众对克林顿时代的美好回忆,这也标志着美国民主党又一次吹响了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刺的号角。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说明美国是最喜欢用武力处理国际关系的国家。战争的伤亡会影响美国的民意,反战的民意进而会影响政策的实施,甚至影响总统竞选连任,但不会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13.
美国"9.11"之后的反恐行动以各种法律为支撑。前"9.11"时代的战争后遗症与对战争失败的舆论批评促成了政府行政机关内部法律制衡权力滥用与司法制衡的双重管道。"9.11"后初期的反恐战争虽然放大了总统拥有的行政权,但是在一系列司法裁判和之前形成的内部制衡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反恐战争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均被法律"统治"。制度的改革惯性、法律阶层的特殊地位以及舆论监督是解释法律何以在反恐战争中被"滥用"的可能动因。  相似文献   

14.
纵观美国总统竞选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竞选成功者背后媒介特别是新媒体的力量,特别是最近的奥巴马总统的竞选。新媒介发展中有一个不变的起决定作用的线索,就是新媒体与人的行为的互动关系,这个复杂的互动关系中最重要的和核心的是:新媒体为人们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可能性和工具,人们利用新媒体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新媒体具有一种改变社会结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党内提名过程中,呈现出按比例分配代表时扭曲代表分配名额、按胜者全得制分配代表时浪费选票信息等缺点,形成排序复选制、赞成投票制等改革方案,并分别分析了这些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华永久性贸易正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事件,涉及美国外交决策,在该问题上美国总统与国会出于其各自的利益考虑持不同立场。PNTR法案通过的过程反映了美国外交决策中总统与国会既斗争又合作的相互制衡关系,同时也反映美国内部对华政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文官制度最为发达、完善的国家之一.但美国总统中有过军旅生涯经历的却比比皆是,不在少数.这看似悖异的现象,折射出的是美国公众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即对"平民"军人的认同,对"魅力型"权成的崇拜.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平等、公平的理念体现的"两个正义原则",既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提高了黑人选民在选举过程中的政治参与程度。而正义原则的不断发展也将会促进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愈加地趋向于公正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全球化的压力下出现了政治思潮的快速"变异",表现为支撑战后全球经济增长和世界秩序大致稳定的世俗政治意识形态陷入危机,激进政治、民粹主义、极端主义等原本处于政治光谱边缘的思想主张大行其道。全球资本主义秩序制造了"超级阶层"和"下沉阶层",货物和资本越来越自由的流动导致经济活动从政治社会体制中"脱嵌"。现代国家的执政者既要努力保持本土市场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又必须有效解决因此产生的收入差距和其他社会代价。精英群体更容易看到前者的必要性,而普通民众对后者也存在迫切的需求,在民主实践中,精英和民众之间的巨大分歧经常形成相互否决的局面,而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功能的严格限制,又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在维持市场合法性方面的能力。在资本的压力下,左右为难的国家内部不可避免地催生"出局的人"。单一国家应对全球性危机的能力越有限,"出局的人"对强硬手段和激进政策的渴求就越强烈。整体而言,世界范围内激进政治的高潮迭起反映了在如何应对全球化代价问题上政治解决方案的匮乏。  相似文献   

20.
新阶层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阶级重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诞生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且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政治诉求.本文利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深刻分析我国新阶层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提出通过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保护新阶层的客观利益,引导新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