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一词有多重含义,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的间隙是一种生活哲学意义上的间隙,而非嫌隙,更非沟壑或深渊。从"间隙哲学"角度看两岸之间关系可以取得新视角和新论域。两岸间隙的产生有其各种原因,但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在两岸人民共同的利益追求中,在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共同奋斗中,任何间隙都可以得以消除。任何间隙都可以而且必须防止其转化为嫌隙。我们决不可就事论事地纠缠于其中的非主要原因,要注意"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对两岸间隙的较典型的类型:提防间隙、利益间隙、价值间隙、交流间隙、历史间隙和现实间隙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产生和渐次消除的条件、规律。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标志一种文化观:文化的个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的精髓并非反映社会经济政治的思想观念,而是承载文化个性的知识及其传统。"文化自觉"标志一种文化认知方式:以自知的方式认知自己文化。自知自己文化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要面对并解答"认识你自己"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哲学问题。自己就是我,人称自己为我,人是自我完善的动物,因而困惑于"我"、有精神需要。先哲创造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精神食粮,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完善的目标,实现了人的自我创生,创建了族群的精神家园即培育人类成长的文化。文化的经典即记载文化创造者自我界定的知识的文本。中国文化的创造者以"君子"界定自己。中国哲学的经典即中国文化的经典。中国文化是世界诸文化中唯一的非宗教性文化,中国人通过学习中国哲学经典来满足认知自己的精神需要,要自觉自己的文化,就必须重建秉承中国哲学传统的哲学,让中国人重新拥有属于自己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一段时期,哲学思维方式是"垂直"式的,主要体现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对世界"本原"或逻辑"本体"的层级式追问过程展现出来.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是"平面"式的,用现象学表述就是"现象"与"本质"是共同存在的,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剥离的痕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历史"事件"为重心的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呈现",这种"呈现"的思维方式立足于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在世"的实践把握,具有理论解释与实践意蕴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5.
福柯把马克思的思想纳入19世纪欧洲哲学大变革的主流之中,并将马克思与尼采、弗洛伊德并列,认为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反对哲学以意识形态的面貌出现,即反对绝对唯心主义,从而走上广义的物质化的道路。从此以后,哲学不再满足于解释世界,而在于用行为改变世界。这种行为也是广义上的,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实践活动",包括无意识活动、真实的物质化了的虚幻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形象地概括为"物质化了的哲学空间与哲学剧场"。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基于唯心主义产生的一种反动性、非科学性的政治思潮,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积极探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哲学路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维度深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形势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哲学--爱智"作为"学术--科学"的最为核心的概念和问题,哲学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化、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欧洲哲学中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和层面:在古代希腊创始阶段,希腊哲人摆脱"知识"之原始经验技术之束缚,确立了"自由知识"之地位;至康德哲学,"自由"通过"实践理性"上升至哲学之最高层面,使"道德"以"自由--职责"为基础;由康德经过黑格尔直到海德格尔,"自由"由"理念"回到"存在".对于"自由"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主体--客体"、"有限--无限"、"存在--非存在"、"生--死"等问题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宣兴章 《外交评论》2009,26(1):85-99
康德永久和平的理想是基督教末世论的世俗化,其中诸多观念根植于启蒙时代的理想——在地上实现天城。康德运用自然目的论将自由、理性以及道德理想国等观念注入其中,形成了一种道德的神学,新教的哲学。究其实质,康德所讨论的并非是现实的和平,而是理想的永久和平,这就是在历史终结之时实现世界的伦理共同体。这种追求和平的哲学看似温和,实际内含着激进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是以精神化的"视觉"为其中心的话,那么,一种身体性的"触觉"则为传统中国哲学所独钟。这一点,表现为中国古人的以"伸"训"身"的身道,则使向外界的"开放的触"得以成立;表现为中国古人的时空乃为一种"寒暑相推"的时空,而与西人那种祛气候化的时空迥然异趣;表现为中国古人的伦理指向了一种"温度伦理",而与西人那种没有体温的伦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为中国古人的"感应"主义之所以可以超越因果律,在于其根植在触觉的"双重感觉"的交互性里;表现为中国古人的"爱"即一种"疼爱"之爱,则为爱提供了其感觉的依据;表现为中国古代的艺术或是中国古代的工夫,其都无一例外地使触觉把握活动居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所有这一切都必然意味着,中国哲学的觉振离不开对中国古代"触觉主义"的重新揭示和提撕。它既是中国哲学理论复兴所循的应有之义,也与人类哲学的"触觉转向"的新时代精神秘响旁通并深深地相契。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否需要开端一直是哲学家思考的问题,黑格尔在其《小逻辑》导言中开篇强调哲学需要一个开端(有),然后以"方便"之名视哲学无所谓一个开端(无),最后哲学体系发端于理念又终端于理念,反思自身,"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哲学全体,一个自身完整的圆圈"(变)。以正反合"三段式"的形式论证了开端的自我发端,并将此一以贯之是我们理解黑格尔哲学的诀窍。马克思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揭示了概念展开发端的神秘性并将之付诸于历史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涉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以下的三种形态:自由的智慧、科学的知识和存在的方式。这也是“哲学”为“人”“开显”出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都有哲学的历史发展根据,因而也是哲学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哲学从古代希腊开始,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特征:哲学为一种自由的智慧,为自由的学问。哲学的历史乃是自由深化和学术完善的过程。哲学进一步的发展,使哲学在深层次上成为最为贴近现实生活的学问,理解这段哲学的历史,不妨重新探讨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提出的“实践理性”对“理论理性”具有优越性这一思想,从实践理性的自由意志进入实际生活,不失为理解上个世纪欧洲哲学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哲学必然能够扬弃和超越实践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中国化的合理形式,准确地反映时代精神。发展哲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矛盾是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发展理想与生存现实、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相互作用。只有发展哲学才能实现当代哲学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青年黑格尔派"研究是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历史再现的必经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本质何在的历史追问,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核心话题。因此,在现象层面,我们看到了自第二国际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本质的不同解读,看到了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时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热烈讨论,也看到了几乎每一种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和学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的教育哲学,是他的整个自由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其基础是他一直倡导的学术自由思想。他明确地反对思想学术"定于一尊",反对学界"宗师一统",而主张"学界各派并立"。在谈到教育思想时,梁启超明确主张"精神教育者自由教育也",由此,他提出了"尽性主义"的命题,即认为应该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作为教育的最重要目的;与此同时,他还要求每个受教育者,必须注意保护和培养自己的自由意志,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此外,梁启超还提出了"趣味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他看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趣味教育",他认为,成功的教育事业,全在唤起受教育者的趣味,培养人们对做学问的乐趣,这才是教育家最大的本事。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教育哲学,无论是"尽性主义",还是"趣味主义",都是对传统教育思想一种尖锐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作用主要在"慎终追远",在对"(过去)历史"和"(将来)目标"进行理性的和批判性的审视。中国哲学传统最终形成儒、道和佛家三足鼎立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又为中国哲学传统的形而上创新提供了可能。中国哲学始终坚持"存在论"的思路,努力在时间的"绵延"中,使"存在"成为持续的,亦即真正的"存在"。中国哲学常常从"历史"中寻求"存在"的根据,在欧洲哲学的视野里,这种"超越性"就显得不彻底;其哲学的"理念"也难以建构出一个"现实"的"理念世界"。但是以此来"规范-引导""现实世界",或许会成为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在欧洲哲学精神发生变革的当今时代,拥有深厚古今传承的中国哲学,应当在哲学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具有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文化,民族性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越长,文化积淀越厚,文化的民族性就越强。中国哲学文化的民族性就很显著,一体化的世界观、家庭为本位的伦理观、法先王的历史观、中庸的人生观、重义轻利的价值观、重经验轻论证的认识观构成了中国哲学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哲学,其中特别是儒学注重人伦,即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道德作为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很鲜明地呈现出差别性和民族性。文章最后以儒家思想为例,重点论述道德哲学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的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的改造。传统理想主义于毛泽东哲学,表现为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传统文化"大同社会"理想相联系,从价值哲学层面,表达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憧憬和豪情。传统道德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道德标准与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理论相融合,从道德哲学层面,对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教育、修养、实践等理论的系统阐释。传统民本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主权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相结合,从政治哲学层面,对共产党的理论宗旨、路线策略、执政理念、主体动力、群众路线等理论的全面论述。这种传统虽然存在缺憾,但创造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一生酷爱哲学又热爱祖国,他力图使哲学与政治结合起来,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他心目中的哲学与政治是怎样的,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对我国当前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其政治哲学思想加以初步地探讨。一、寻求正义,为现实政治指明方向。正义的理念是贯穿柏拉图《理想国》全书的主题,因为在他看来理想的国家必须是合乎正义的,所以对理想国家的探讨与对正义的寻求是不可分割的。那么什么是正义呢?从《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关于正义的讨论中,我们惊异地发现柏拉图的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标志西方哲学意识发展中现代转向的新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最根本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现实的"人"和人的真实生活,使人由从属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达到了对人的科学理解和把握,是真正"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哲学辩证思维方式的历史梳理,揭示其理论内容的获得来源于对历史的反思。辩证的阐述辩证思维方式核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通过强烈的实践意向渴求,挣脱出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将自己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进步历史必然性和最高理想的价值寄托作出明晰的哲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