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城乡社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社区矫正具有自身的地域性特点,在城市社区矫正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第三部门"在大多数农村地区未得到很好发展。通过对安徽省杜集乡社区矫正情况的实证分析,探讨"农村第三部门"缺失语境下我国农村社区矫正模式,以提出可操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社区建设背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区的时代命题,城乡社区建设的背景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当前城市社区建设背景研究突出了单位制变迁论、体制改革论、社会治理空间论、社会资本论、政权合法论、社会与政府双重驱动和社会结构分化论的解析框架;农村社区建设背景研究重点强调市民社会论、发展需求论和乡村社会变迁论理论视角。城乡社区建设面临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变迁的共同宏观大背景;面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管理模式差异、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步的迥异微观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农村社区推行"共治"模式必须要有一定的人才支撑。我国推进城市化以来,农村社区人才变动,特别是农村社区精英的流失给当前的乡村治理结构带来了冲击和危机,因此要从农村精英培育、乡村干部素质提升、社会组织发展引导、大社区建设等方面突破农村社区"共治"模式的人才缺乏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缘起、现状及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力量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山东北高家庄、珠海井岸镇、广东云浮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实践模式的研究发现,社区治理组织体制表现为"交叉型"、"互挂型"、"党组织整合型"三种类型;社区治理机制呈现出"村企管理一体化"、"协作式治理"、"支助型治理"三种不同的模式。"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又具有一定的共性,企业与社区具有共生共融关系,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政府在外部起推动与衔接作用。不过,在实践运行中",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排外性,社区合作治理动力不足,社区治理功能有限,难以适应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在"经社分开、政经分离、产权改革"基础上构建开放性社区治理组织体系,"社企分开"基础上培育公共合作意识,政府引导下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合作治理机制,是转型期优化"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升企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价值及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好衔接互动,有利于增强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农民幸福安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新形势下必须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加强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建设能力;创新农村社区自治机制,实现行政管理与村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创建特色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投入机制,推进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是关乎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便在于城乡社区。面对全球化发展的今日,随着各种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流动,整个社会治理面临的风险也更为复杂多变,构建适应社会流动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也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本文以义乌市三个社区为样本,以社区治理模式为研究重点,从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主体三个角度分析、总结义乌市多元互嵌式融合社区的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7.
"社区"一词已被吸纳,成为法律用语,然而当前我国法律中社区的定义依然存在社区城乡地域定义模糊、内涵定义模糊、法律权利主体不明、立法层次低等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法律中社区的定义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解决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农村社区治安的有效治理,对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城市化进程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保定北市区边缘农村社区的调研中发现了三种典型的治安治理模式:依据内生规则形成的村民联防联治模式、依据外生组织规则形成的基层派出所片区巡防模式、内生与外生规则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保安聘用模式。现存三种模式基本能够满足社区治安秩序稳定的需求且各具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与缺陷。完善城市边缘农村社区治安治理模式应做到:依托农村社区现存的多元规则,因地制宜进行建设;调动多元治安主体的积极性,努力整合配置性治安资源与权威性治安资源;全面构建文化、制度、财政多层次治安防控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发展增量明显,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随之凸显,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必然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部分。因此,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战略,而统筹城乡发展又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更是事关国家全局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南京大力探索以大都市带动新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推进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本文以南京为典型案例,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南京发展的主要矛盾。并详细分析了南京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制度养老”与“情理养老”的界定本文主旨在于讨论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问题,养老模式又称养老制度。当前学界对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类型学划分,主要是根据经济供养来源划分的,大致有三类: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又可分为子女养老和老人自养;社区养老包括  相似文献   

11.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开始,我国农村逐步实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不仅是完善我国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农村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针对当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增加投入力度,加快落后地区公益事业建设;扩大补助范围,探索有效的奖补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整合财政资源;加强监督,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不仅是一个地理学的区域概念,更是一个社会管理的理念。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选择,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但到目前为止,国家层面的农村社区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因此,加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探索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阶段农村社区管理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社会管理,确保农村社区发展农村沿着科学轨道前行。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管理工作提供法制依据;二要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框架内,搞好农村社区管理总体规划;三要创新领导体制机制,保证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政治导向;四要创新农村社区管理工作模式,提高农村社区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江苏启东市农村宗教信仰存在民间信仰多元、网络布局较合理、教派发展迅速、信教群众"新三增多"的特点,对农村社会稳定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要正确引导农村宗教信仰,应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大力挖掘宗教信仰正能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5.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推动后发国家现代化早期展开的威权主义治理模式,以及目前农村尝试多年的"基层民主"模式,在实践中都遇到了一定的挑战,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农村治理模式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当前农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应反省以往治理模式中的政治与行政强控制特点,应破除当前对"民主选举"的迷信,在重视乡土精英参与、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协商民主"的基础上寻找一条能真正通向农村基层社区自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农村社区警务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村社区警务工作改革是加强农村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农村社区警务模式在我国有一个逐步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依据当前新的治安形势,必须建立新型的打防框架,以充分发挥农村社区警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警务与城市社区警务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不能照搬城市社区警务来治理农村。当前,我国农村社区警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民警数量与农村人口比例失调;民警年龄、性别结构的单一性与农村事件纠纷的复杂性不适应;派出所地理位置、出警灵活性与农村居住分散状况不适应;传统的犯罪控制模式与现代农村社区治安防范理念不适应。对于上述问题,应注意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以构建和谐的农村社区警务。  相似文献   

18.
与城市社区治安相比,农村社区治安是我国基层社会治安的薄弱环节。当前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社会流动加剧、精神文明建设缺失以及利益结构的调整,农村社区治安体系建设遭遇诸如治安体制设计不合理、社区治安主体缺失、居民安全意识淡薄、社区人际关系冷漠等现实瓶颈。农村社会治安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实现农村社区治安的和谐稳定,需要"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设计合理有效的治安体制,构建多元化的社区治安网络,发挥‘邻里守望’的关联作用,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以及拓宽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对于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方向性意义。如何管理好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新型农村社区不是简单的村庄合并、住房翻新和人口聚居,它给农村社区的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对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农村老人的居住方式与变化趋势。数据显示,农村老人居住的独立性在增强,与配偶单独居住已经超越三代同住成为目前农村老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通过考察不同住房产权、失能以及自评健康差的农村老人的居住安排特点,建议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养老法制、积极发展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扩大农村养老福利的覆盖范围和鼓励发展个人储备以增强农村老人的养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