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广阔的结合空间,从其共有特征来看,两者都凸显了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结合;从其理论契合性来看,两者在出发点、发展动力和价值归宿上更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说,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认真回顾、总结、梳理、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自觉,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发展之路的一部曲折史。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分析和总结曲折发展和取得理论成果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的统一、顺应时代潮流与立足中国国情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文化的融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传统文化注定在中国这方水土上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两者的融合也将在深广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中迸发出更绚烂的火花。诚然,始终拥护共产党,致力于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传统文化的科学路径,使儒家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并坚定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濡以沫",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功结合的过程。这两者的结合,既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化的转化,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表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创造性转化,融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两者的高度统一决定了必须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汲取其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借鉴应用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符合时代要求、促进时代发展的课题。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H.R.尧斯的接受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这一研究视角,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可以聚焦在三个方面,即回归经典诠释、关注生活实践、聚焦时代发展。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后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大规模建立并运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除了问责制度自身的问题以外,问责文化的不足成为制约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与运作的主要原因。从政府角度看主要表现为行政文化缺失,包括管理价值成为公共行政的唯一价值,"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缺乏民主和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道德自律;从公民和社会角度看,表现为权利意识淡漠与民主参与意识不足;公民与政府官员共同患有的公共精神匮乏与法治观念薄弱也是行政问责文化危机的主要表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利益冲突、信任缺失和社会价值失范等是造成行政问责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也给行政问责文化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推进两者结合的文化心理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推进两者结合的新维度,只有实现两者在价值理念层面的深度融合和汇通,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融入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推进两者结合的目标指向,在实践中推进两者的结合要从形式、内容和价值理念三个不同的层面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转化发展。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则是两者结合的关键和落脚点,在“明体”中“达用”,在“达用”中“明体”,更要在实践本位的结合中达到体用贯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外来思想理论.要在中国得以传播和发展,就必须既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还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基因和西方现代性的积极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的文化土壤,中国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奋斗精神、理想目标是中国道路的历史文化基因。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文明之路,超越了两极对立的思维范式和国强必霸的发展模式,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认识中国道路的文明意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交流、冲突、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提供了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在实现本土化、民族化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和一项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结合的机制或途径等问题,大家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变革。因此,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融合既是百年中国的历史选择,也是两者在价值等层面具有深层的契合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时代赋予了两者新内涵,特别是在“国学热”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更应理性地审视两者融合的历史脉络,不简单或随意地比附,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的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的改造。传统理想主义于毛泽东哲学,表现为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传统文化"大同社会"理想相联系,从价值哲学层面,表达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憧憬和豪情。传统道德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道德标准与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理论相融合,从道德哲学层面,对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教育、修养、实践等理论的系统阐释。传统民本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主权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相结合,从政治哲学层面,对共产党的理论宗旨、路线策略、执政理念、主体动力、群众路线等理论的全面论述。这种传统虽然存在缺憾,但创造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创新,依次经历了“反思与超越”、“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造”三个阶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整合,构建古今中外文化有序选择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产物,列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列宁哲学与列宁主义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简单地将两者相提并论甚至等同,将难免在肯定后者的实践功能中贬低或淡化前者的学理性和理论功能。列宁哲学具有现实中批判的理论品性,饱含辩证中唯物的理论基质,走过了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程。列宁哲学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与俄国现实的结合,又蕴含着俄罗斯民族哲学文化传统。重新关注列宁哲学,有助于我们思考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引领之路"应当何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其中既有善意的文化交流,也存在着别有用心的文化渗透。西方文化渗透不仅带来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和民族凝聚力弱化的问题,还威胁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底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传统文化的融合;巩固并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牢牢把握住文化发展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