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中实现了融合,并最终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党的四代领导集体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真知灼见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传统文化注定在中国这方水土上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两者的融合也将在深广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中迸发出更绚烂的火花。诚然,始终拥护共产党,致力于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传统文化的科学路径,使儒家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并坚定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濡以沫,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外来思想理论.要在中国得以传播和发展,就必须既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还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融合既是百年中国的历史选择,也是两者在价值等层面具有深层的契合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时代赋予了两者新内涵,特别是在“国学热”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更应理性地审视两者融合的历史脉络,不简单或随意地比附,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过程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和文化学领域,有两个备受学术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前境况下,传统文化的更新和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这两股文化潮流,必然会有交叉与重叠,二者的关系应是相互关联、彼此依赖而又是可以融合共生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社会思潮,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到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吸补交融,至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如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时代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磨合、契合以及结合等几个方面的阐释来探讨二者结合的时代意义以及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此新形势以及云南省“两强一馒”建设机遇面前,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旅游要素、文化要素的单一增长模式,形成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其改造社会的实践功效在中国近代史艰苦卓绝的探索中成功地理论指导实践,成为时代的精神座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理论选择的胜利,是三个自信的表征。马克思主义的乾道与儒学的坤道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效对接,具有积极的社会建构意义。二者的无神论特质,道与辩证法在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民族性格中实践性统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儒家仁学的价值会通提供了哲思历史必然性的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12.
1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交流、冲突、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提供了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在实现本土化、民族化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先进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融合和创新。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根基传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和民族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自身文化积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最为突出的体现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自强和宽容精神。它造就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百折不挠、不懈追求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兼容并蓄、胸襟开阔、宽宏大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变革。因此,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和一项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结合的机制或途径等问题,大家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从总体上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体、途径以及实质,对于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顺利地传播并发展,究其根源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只要认真思考,我们就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走向是相通的。近年来,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主要可以表现在特质、目的、价值、内容和方法这五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其博大精深的包容性与生命力、凝聚力书写在历史文化长河中。自血雨腥风的近代史延伸中战争造成的深度社会结构破坏、割地赔款的被迫不平等历史地位的真切感受促发西学东渐成为中国文化选择与现代化结合、奋发有为的历史渠道。道器、体用之争中,经过了器物——制度——精神的三段式历史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是其成为实践哲学的现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融合一统的龙文化特质提供了文化嫁接的丰厚土壤,文明交流的氛围,加速了文明历史前进步伐。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会通结合是最好的价值选择,中国共产党既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正统继承者,以儒援马,以马助儒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魂,中国传统文化是根,二者互动契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新时期,实现二者的进一步契合,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纪元、开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