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顺利地传播并发展,究其根源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只要认真思考,我们就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走向是相通的。近年来,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主要可以表现在特质、目的、价值、内容和方法这五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2.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交流、冲突、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提供了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在实现本土化、民族化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学说,能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能够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历史的选择,也合乎现实的需要。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能够扎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社会上存在许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误读和误解现象。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原因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具有丰富的蕴涵,和谐、节欲、爱物、崇尚自然的生态价值观都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契合点,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爱物、尊重自然规律、节制过份物欲等。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契合性,并在此基础上于当今中国实际中加以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丰富与发展,处理当今中国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过程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和文化学领域,有两个备受学术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前境况下,传统文化的更新和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这两股文化潮流,必然会有交叉与重叠,二者的关系应是相互关联、彼此依赖而又是可以融合共生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社会思潮,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到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吸补交融,至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如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时代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磨合、契合以及结合等几个方面的阐释来探讨二者结合的时代意义以及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内容,依托社会主义主义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具有同构性,分别体现了中华民族向外和对内寻求延续中国文化"民族慧命"的创造力。二者的互动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彰显出了重要的价值。中华民族在当代所处的历史境遇表现为,积极参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全球化进程,推进阵痛与硕果共生的快速社会转型等。当代境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和谐共融的新起点,二者的双向建构是其和谐共融的新途径,中华民族生存实践的需要是二者和谐共融的必然旨归。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文化,存在一定的共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在哲学观点方面有这种共性、相通性、契合性,才使社会主义能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力补充和突破,才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中实现了融合,并最终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党的四代领导集体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真知灼见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诞生于150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但是在当代,苏东剧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际遇,面临着危机和挑战。而危机和边缘化并不意味着“终结”和“过时”,客观地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境遇,科学地考察它的当代出场路径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依据,其含义和基本内容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针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含义和内容,提出了由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提炼出来的有利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程度。因此,要坚持主流文化的指导地位以全面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导向力,要科学引导精英文化的创造转化以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掌控力,要正确运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真正建立起这三种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非此即彼、截然对立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朴素进步历史观、家国天下意识、大同世界追求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既在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得到创新发展,也以新的科学元素进一步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变革。因此,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和一项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结合的机制或途径等问题,大家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