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5年以来,天长市积极利用国家级"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的利好机遇,稳步探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明晰了集体资产权属关系,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天长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试点成效,形成了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天长模式",对安徽省乃至全国正在深入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公司等现代农村经济组织形态和现代产权运行机制,其方法是将集体资产合理量化并以股权的方式分配给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使农民由原来抽象地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变为具体地行使公司(企业)出资人权益。农村集体资产除了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外,同时还是广大农民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同时着眼于合作社时期的农民投资关系、农民在集体资产中的劳动积累关系和集体资产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关系,才能保证量化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使改制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和完善首善之区建设,济南市历下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历下实际并借鉴省内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城郊村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制是当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及其产权制度变迁看,股份合作与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包产到户等改革措施都是传统"伦理共有"产权形态迈向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试验。相较之前,以股份合作为标志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更合理地调整了个人、家庭、村集体与国家政权等诸要素的权责关系,对形成"个人所有"与"社会共有"于一体的产权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法律对企业产权制度如何改革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区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作法也不尽相同。我县于 1997年 9月 4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意见》以及《静海县乡镇企业改革试点方案》,确立了 37家县乡企业为深化企业改革试点单位,除 9家县属国有 (城镇集体 )企业外,另 28个试点企业总的情况是:县管重点企业 10家、企业集团 7家、骨干企业 11家。试点企业总资产 28.03亿元, 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 35.25亿元,利润 2.6亿元,分别占全县的 29.4%、 18.7%和 18.6%。试点企业的改制形式为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的 18家 、…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沿海地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于2016年底开始在各省全面推行。时至今日,沿海地区以股权"生不增死不减"为内涵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已经实施了10多年。本文以G省S市为例,指出S市频繁发生的农村集体经济股权纠纷现象,本质上源于现行的股权固化与村社原有集体经济制度内涵之间的内生性矛盾。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西部地区有必要重视沿海地区已经广泛发生的股权纠纷,谨慎实施股权固化。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对农业增产增收,对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对整个中国经济改革的启动,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撇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一局限性,很难深刻理解当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局限性是当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动因;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则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局限性的弥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部分地区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在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建议从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改革拓展权能、完善资源量化评估机制等方面促进"资源变资产";从扩大政府扶持资金股权化试点、逐渐放开农民贷款的用途、积极探索股权量化、收益分配的标准等方面促进"资金变股金";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普及农村"三变"改革知识、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身份等方面促进"农民变股东"。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不仅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基本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了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村改革发展成果,通过以荆门牌楼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流市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后,通过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试点积累了有价值、有意义、可操作的入市经验和改革模式。但前期试点推行中也出现了不少细节操作难题,本文就有关问题展开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拟为下一步全国农地改革的全面铺开提供一些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特征。山东省Y市C村通过企业改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集体经营管理公司、创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等途径,形成富有特色的产权结构、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及实现途径。其中的问题是企业产权改制中可能存在“内部人控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度依赖“一把手”、“接二连三”的农业产业链规划理想高于现实,村集体资产产权难以真正厘清。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应谨慎推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构建村级集体资产经营人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专家论证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村级组织将面临现有的利益格局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变化的挑战,如何构建适应产权制度改革后工作需要的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村级治理模式,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批试点区县,经过半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可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产权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资兴市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也是湖南唯一的县级综合试点。如何通过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本文对资兴近几年进行的大胆实践与探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困难及原因,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重要改革。新都区三河街道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中,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和基础,合理配置发展资源;坚持以“三化联动”为脉络,夯实区域发展能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导入社会资本支撑发展;借力产权改革,优化发展结构;明确改革方向,扎实推进试点工作。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是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成都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取得的主要成效、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振兴农村发展,成为题中之义。小天贡村作为山西省潞城改革样板,在政策帮扶下率先启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村庄政治经济的博弈:改革资金、村庄债务、集体经济管理机制、人才管理、改革意识等问题致使改革陷入僵局。通过资金开源、完善保障机制、变更治理结构、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唤醒改革内生动力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成都市今年为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所作的重要探索。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对农村的管理方式和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农村治理基本制度的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着某些制约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突出问题,亟需破解。本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对如何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村新一轮土地革命的有益探索。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最大的亮点体现在资源统筹变资产提升价值,资金整合变股金扩大农村投资需求,农民变股东获取更多收入。铜仁在推广农村"三变"改革经验中,抓住资源确权、赋权、易权关键环节,按照"村社一体、合股经营"发展思路,通过"三权"抓手促"三变"改革,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既可盘活农村资源,又确保集体资源不流失,更能促进村集体和村民长期获益,实现农村经济活、生态美、农民富。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各地都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把这项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本刊摘发了部分县乡的来稿,供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镇化。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村改居"成为许多城市边缘区向城市转变的重要方式。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透过济南市的两个社区案例,描述了"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的变迁特征,揭示出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政府责任归位、加快集体资产股份制改制及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