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街头官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地进入舆论和媒体的视线。街头官僚在执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制度性因素与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不同的强度与不同的层次,大致可以归并为三类:宪政规则变量、集体选择变量、具体操作变量。在多重影响因素的力的平行四边形中,街头官僚展示了双面人的行动逻辑。制度防范之道在于:建立民主自治机制,强化权力约束机制,引入竞争选拔机制,完善激励晋升机制。  相似文献   

2.
话说官僚与官僚主义□丁雪钦何为官僚?辞海上曰:同署办事的官吏谓官僚。用现在的话来说官僚就是在一起工作的领导和其部下。如果作进一步解释的话,官就是决策者,僚就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小官,也就是说凡是给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的干部都可以称为僚。僚又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儒家文化中的精华而建立起来的,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祖国,爱人民,谦虚谨慎,诚实守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为道德规范的伦理思想体系。毛泽东伦理思想对儒家思想道德观念的扬弃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妇女的解放,妇女的发展,究竟和儒家文化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儒家文化作为数干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本质和历史作用是消极的,是束缚妇女解放的。因为统治儒学就其本质而言是维护父权家长制社会秩序的思想武器,是服务于封建宗法制、等级制的上层建筑。它的基本精神是同妇女解放的要求相矛盾的。孔子虽然不是提倡压迫妇女的典型代表,但是,他也说过一些看不起妇女的话,这也不必“为圣者讳”。例如他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篇》)这说明,他是把女子…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意识形态,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加以利用,对于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大有裨益。一、儒家文化与领导力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学以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在历代大儒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更新,注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学界对我国控制官僚的研究相对不足。官僚一般泛指官吏,即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任命,在行政机构担任公职的政府官员。在我国现今的制度空间下,官僚可以分为核心官僚与泛官僚。控制官僚是现实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控制官僚的策略主要有党权控制、组织控制、人事控制、财政控制、绩效控制与伦理控制等。这种控制策略虽然全面,效果却不甚理想。其体现了党—政主导的积极控制逻辑,法制化、制度化水平比较低,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与"问津精神"关系极其密切。一方面"儒家文化"孕育了"问津精神";另一方面,"问津精神"是"儒家文化"结出的硕果。问津精神之内容,集中表现为"尊道精神""崇德精神""敬业精神""自强精神"。这四种精神是书院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百倍珍惜,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长期以来占据统治地位。它对于中国古代文明中心区域之一的豫西影响甚大。豫西的民间结社由来已久,特别到本世纪20年代,啸聚成群,招摇于市。在豫西的民间结社中,天仙庙道最具代表性。它曾是当地农民保卫身家,抵御土匪的带有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的自卫性组织,后积极跻身于政治舞台,在新中国建立前的特殊日子里,曾发动多次暴动,企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非遗"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重经济价值开发轻文化价值挖掘、重外在形态保护轻内在精神弘扬的倾向,因而在从实践层面入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应对其文化价值展开全方位的体认、解读和阐发。本组笔谈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众工艺等五个方面,分别就其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揭示"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系统官僚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官僚的自由裁量权。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系统官僚在我国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系统官僚理论对控制我国系统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菅从进 《求实》2016,(8):13-22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行官僚制度批判的直接标靶,是其遭遇的正在典型劣质化的普鲁士官僚制。其批判的思想武器,是批判理性主义的人民理性国家观。其理论成果主要有二:一是初步揭示了普鲁士官僚群体沉沦为私人利益工具和私人等级的原因;二是初步分析了普鲁士官僚政治伦理及管理原则与民众利益的对立性。这些理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哲学思维等特征,但也体现了理性国家观对现实批判力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道德滑坡让倡导仁义道德的儒家文化又兴盛起来。复兴儒家文化真的能够有效制止腐败滋生、贿赂风行吗?不!儒家文化刚好就是腐败的根源。儒家文化的丑陋被人赤裸裸的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不由得让人感到一阵透心的凉意。尹伊君在《腐败与儒家文化》(《检察日报》1996年7月1日与7月15日)一文中论证说:中国历史上的官僚政体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等级制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三大主要特征,儒家文化为这种官僚政治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支撑点。讲等级、建序列,提倡尊卑上下、长幼有序,是历代儒家学说的共同点。“可以说,儒家文化是官僚政治的内核,而官僚政治是儒家文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认清中国封建社会腐败现象产生的基础和‘内隐’”。中国的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受到高度崇拜,因为拥有了政治权力也就拥有了一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鼓励人们读书(读四书五经),而读书则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嘛,做了官才会真正有“颜如玉”“黄金屋”,读书当不了官,万般无奈你只好去当“孔乙己”,当然若有恒心可能还会有一个“范进中举”的奇迹。以研究中国科技史而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感叹曰:“每个朝代,即便是有钱的商人的子  相似文献   

13.
论儒家文化与党的建设有效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治国理政的能力,离不开对优秀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与主脉,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如何做好优秀儒家文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有效融合,使儒家文化重新走进现代社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亟待解答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是世界东方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两大文化同处东方,并且在历史上就存在着沟通和交流,彼此思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儒家发展观和伊斯兰发展观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既肯定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又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层官僚体制面临着适应性危机.把虚拟组织引入公共管理领域,为克服传统官僚制适应性危机、提升公共组织应对组织环境变化的适应力提供了一种组织制度方面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17.
博芬 《理论文萃》2004,(1):21-26
官僚制(bureaucracy),也被译为科层制。有学者认为译为“官僚制”,易和官僚主义联系在一起,带有贬义的意味,而译为“科层制”表明这是一个中性的科学用语。但实际上官僚制或科层制都是指在大型组织中对工作进行控制和协调的组织原则,而官僚主  相似文献   

18.
牟宗艳 《理论学刊》2001,(6):100-102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如何对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儒家文化的问题 ,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之一。对这样一种产生于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的框架之下的文化体系 ,我们要想使之历久弥新 ,就必须以批判为前提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 ,对传统的批判 ,其全部含义 ,并非简单地否定 ,而是要以继承为目的 ,在破与立完美结合的基础上 ,创造新的文化传统。所以 ,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方法 ,对儒家文化进行一种什么样的批判 ,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做到真正的继承。在已有的各种批判中 ,有民族文化虚无论 ,有儒学复兴论 ,有批判继承论 ;本文试…  相似文献   

19.
论官僚制与行政人员的角色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制形成后,官僚职业使行政人员出现经济人角色与公共人角色的冲突.行政管理层级过多导致行政人员公共人角色弱化,组织扩张又导致经济人角色强化.因此,可以通过以服务行政确定行政人员的工作对象、以市场化确立行政人员的工作目标、以扁平化组织满足行政人员的需要为手段消除角色冲突.  相似文献   

20.
余英时认为,作为古代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哲学的突破”塑造了代表人类智慧的“三大原型”,即中、西、印三种文化的本原形态。整体地看,中西两种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或者说,中西两种文化是“个性”显著不同的两种文化,因此不能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自近代以来,因为作为其“托身之所”的建制崩溃了,儒家文化遭遇“空前的”困境而变成现代社会的“游魂”。但是,如果儒学以“日常人生化”来“招魂”,不仅可“开出”新的精神资源,自身也可因此而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