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事故黑点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应尽早鉴别。基于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泉州辖区内沈海高速公路的18个隐患路段的四项指标数据,采用当量总事故次数法确定了泉州辖区沈海高速公路的事故黑点,结果与2013年福建省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办的事故黑点路段一致。一般在弯路段、路侧开口变化、道路标志设置不合理以及车流量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形成事故黑点,因此,应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加强车辆日常维护与检查、优化线形改造、保证道路路面质量以及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相似文献   

2.
以一次发生10人死亡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以事故当量死亡人数为基础,拟合了2004-2010年事故的数学模型,指出其发展变化与总体形势高度正相关。2007-2010年间,3月与8月、16日与7日、昼间12小时,西南地区、二级公路与高速公路、平直路段,营运公司、客运车辆、2年以下及10-12年驾龄的驾驶人,发生或引发的事故损害后果更为严重。2009-2010年,因超速和超载等14种直接原因而发生,其深层次的间接原因中以运输企业安全责任制不到位更为突出。明确了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规划、强化路面执法管理、完善道路及交通安全设施、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倒查制等治理措施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践中,执法、司法机关在运用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对运输企业、行政机关中远离事故现场、负有运输安全监管职责的人员进行责任查纠的过程中,存在刑事归责行政化、结果化、粗放化的误区,导致刑事司法裁量出现犯罪认定扩大化、随意化的问题。为回归刑法理性、规范案件办理,应充分运用监督管理过失理论,合理界分刑事违法与行政违法,以承担事故主要责任以上的肇事驾驶人为切入点,综合考量位于其上位的监督管理者的职责权限、履职能力、履职行为及其对驾驶人交通违法并引发事故的原因力等因素,判定其刑事违法行为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之间是否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实现入罪与出罪的双重评价。  相似文献   

4.
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准鉴定结论类证据,对交通事故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民事赔偿份额,更关系到刑法上罪与非罪的界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准鉴定结论类证据,在我国现行交通事故认定程序上存在许多弊端:没有委托鉴定程序,交通事故认定机构不中立,鉴定主体不符合鉴定人员在诉讼法上的要求以及缺乏专业的救济途径。因此,有必要设立独立、专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机构,建立启动程序上的委托制度,完善鉴定人制度,以确保事故认定结论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过错责任原则;无过失责任原则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原则。但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原则并非完美无缺,它在具体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建立完善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一要制定专门的《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法》,二要制定完善的《机动车保险法》,三要加紧制定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人、车、路矛盾十分突出,交通事故频繁,仅1993年,全国就发生交通事故242343件,死亡63508人,伤14225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因此,改善交通状况、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交通安全意识、下功夫压事故、保畅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交通事故的原因和类型很多。本文仅对尾撞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尾撞事故作为交通事故中的一个类型,其危害性大、发生率高已引起了交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全国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这两类事故,在司法实践中面临损害赔偿难的困惑。主要原因是责任人赔偿能力有限、双方难达成共识、道路交通肇事逃逸增多。增强保险意识,实现道路事故车辆风险转移,提高赔付能力,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立法工作和执行制度,启动诉前财产保全制度和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道路外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道路外交通事故时,要同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一样,通过事故现场调查,最后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交强险及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金对道路外交通事故同样适用。在事故现场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涉及同道路外交通事故有关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及追究刑事责任问题方面已超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设立了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制度。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之救助基金来源有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的保险费中提成、对未办理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者所处罚款的收入、为追偿所得等;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为民政部门下设的专门机构;救助方式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为交通事故受伤者先行垫付抢救费用、代理支付医疗费、提供医疗保险等;救助范围包括驾驶员肇事后逃逸等五种情形;救助程序为提出申请、审查批准、实施救助。充实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途径有拍卖车辆牌照所得款项、有偿自选车牌号码所得款项、从交通违法罚款中提取、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所处罚款中提成。减少使用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措施有建立“交通事故绿色救助卡”制度和建立“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因交通事故伤者急救费预付制度的缺陷,使得部分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导致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居高不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交通事故保险机制,成立事故急救基金。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非铁路交通事故原因造成的旅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应当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国务院铁路管理部门在制定条例实施细则中应当明确规定非铁路交通事故原因造成的旅客人身损害赔偿适用限额赔偿。第二,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对非铁路交通事故原因造成的旅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作出统一规定。第三,增加保险份额,实行自愿保险。改变目前强制保险制度的不足,适度提高保险费。  相似文献   

12.
关于北京市交通事故处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愈加完善,如何以迅速、高效的方式处理交通事故,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北京市交通事故处理模式已经显露出很多问题,为了更加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当改革交通事故处理模式,使其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越发完善,进一步维护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调查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不同于刑事现场勘查 ,也不同于一般司法行政活动。其基本内容包括调查事件的性质、过程、原因、后果及其它相关内容 ,主要采取现场访问、现场摄影、现场测绘、现场笔录、现场检测及提取物证痕迹等重要措施。为保证现场调查的客观、公正、高效 ,应当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事故现场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局辖区在2004年7月25日京沪线、2004年7月26日京九线、2008年1月23日胶济线、2008年4月28日胶济线先后发生4起重特大铁路交通事故,通过从接警、出警、现场勘查、检验鉴定、案卷制作等工作环节对4起事故现场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可供今后借鉴的经验,以进一步提高重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水平。  相似文献   

15.
《铁路法》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从2007年9月1日以后,火车撞死违章的行人,铁路部门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这种规定既不人道,也不合理,更不合法。我国的《民法通则》和世界各国的法律均规定铁路部门无论有无过错,都要对铁路事故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依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铁路法》和《民法通则》相冲突时,人民法院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判决“行人违章,火车撞了不白撞”,使铁路部门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以加强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促进社会稳定,从而更有利于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事故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路交通本身的行业特点出发,交通事故处理的传统人工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应采用更为科学的方式来解决,即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来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素质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人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左右着事故预防的全局。预防交通事故应当放在对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驾驶人的管理上。因此,全面提高驾驶人素质,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有以下问题应予以重新认识: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一种不可诉讼的行为来对待是不妥的,应将其纳入行政诉讼受理案件的范围;在赔偿问题上,应提高死亡补偿标准,增加死亡补偿年限以及伤残者生活补助标准;应将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与死亡补偿费分开计算;应加强事故处理人员的现场意识、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认定出租车营运中的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首先应区分不同的营运方式,其次应以运行控制、运行利益为标准来判断。出租车挂靠经营中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应是挂靠者,被挂靠者负垫付责任;承包经营中,赔偿责任主体应是承包者,发包方负连带责任;租赁经营中,出租者是否对交通事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出租人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否知情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雨天条件下,高速公路的行车条件受到限制,道路、天气、人为等因素造成交通事故多发。雨天交通事故的防范应切实做好日常准备工作,抓好安全教育,加强路面管控力度,加强隐患排查工作,构建完善的应急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