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每一个执政党来说,如何提高执政能力,以更好地巩固政权、实现政治理想,都是一个恒久的重要命题。在国际国内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形势下,中共面临着严峻考验。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与其它国家各个类型的政党建立密切联系和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塑造党良好的国际形象,优化执政环境;借鉴其它国家执政党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总结政党执政的共同规律,增强党自身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完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政党领导制度化是执政党的一条重要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要走政党领导制度化的道路必须明确政党领导制度化的标志,总结政党领导非制度化的教训,实现党的领导法制化、党政关系制度化、党内关系规范化和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政党执政系统的优化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原则;第二,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原则;第三,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原则;第四,执政党的党内民主与权力监督原则;第五,执政党与公民社会之间协调一致原则.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进程中执政能力的影响因素与衰朽原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能力是对一定政党的执政之目标实现程度与实际效能的界定 ,执政能力与政党能力、政府能力紧密相涉而又有所差别。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组织状况、执政体制等都会对一定政党的执政能力发生影响。人类政治实践表明 ,在现代化进程中有的政党执政能力得到了发展 ,有的则走向了衰朽 ,而执政党自身之组织、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适应性是这种衰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进程中执政能力的衰朽论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执政能力是对一定政党之执政目标实现程度与实际效能的界定,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组织状况、执政体制等都会对其执政能力发生影响。人类政治实践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有的政党执政能力得到了发展,有的则走向了衰朽,而执政党自身之组织、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适应性是这种衰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论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地位的实质是执政合法性问题.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根本原因在于发生了执政的合法性危机,使党失去了执政的社会基础.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执政合法性的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提出政党的执政地位应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一个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越广泛,其执政的合法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7.
当前,政党发展有一个新的趋势,政党由原来强调组织规模等方面硬实力,越来越倾向重视政党的软实力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发展有其基本特点:政党软实力结构正在经历适应性变迁;政党软实力结构分布呈现非均衡状态,执政理念与执政行为间存在局部错位;政党软实力存在组织内的"层级性"差异与组织外的"中心-外围"差异;执政党软实力表现内容方面日益多元化和大众化。同时,政党软实力建设强调更多的政治包容性,决定了政党软实力的现实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传毅 《前沿》2006,(2):20-2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依法执政的提出,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执政党崇尚法治;政党战胜和超越自我需要法律的规范作用;确保党的执政地位需要依法执政作依凭。  相似文献   

9.
徐彬 《桂海论丛》2010,26(3):1-6
一个政党要维持和增强人民的认同,巩固自身执掌政权的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提高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必须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二者之中。文章立足于政治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依据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逻辑,把中国共产党置身于国家、社会、党自身三大政治系统之中,着力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这些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多党合作制度视角下的执政党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政治文化互相激荡的21世纪,中国政党制度要成为当今世界各种政治文化可以交融和借鉴的一种制度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从政党制度的视角来阐述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合法性资源与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关系( )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中国政党制度优势功能的发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必须坚持开放的视野和比较的视角,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放到世界范围内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一要突出执政理念的比较,分析比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资产阶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民主党的执政理念;二要突出执政理念的测评,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视角就科学执政理念的评定标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司甜 《淮海论坛》2013,(1):12-14
一般说来.在政党政治社会里,主流文化形态都是执政党治国的思想和法制精神的凝聚和体现。任何政党在其执政过程中,都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做出最有价值意义的选择,提出自己特有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执政方略等,强化着一种执政导向,这种导向就是执政文化。执政文化不仅是执政党执政的灵魂和基础,而且是执政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维系和支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执政文化.也是新时期指导我党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政治资源。因此,执政文化建设必须得到重视。一、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赖以执政的基础之一。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来说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以此构建自己特有的思想文化基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下,执政文化作为政党执政实践的灵魂,越来越成为党增强自身凝聚力、提高自身吸引力、扩大执政影响力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政党执政规律的探源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执政规律是蕴含在执政党取得、控制和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的必然联系,是政党政治活动的内在属性。探索和研究政党执政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关于政党执政规律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突出表现在执政规律经验化、政治化、环境化、主观化、狭隘化等几个方面。对执政规律的基本内涵进行反思,是探索和研究执政规律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机关动态》2006,(4):30-30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所必需的能量及其来源。对于执政党来说.掌握执政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最主要的执政资源。但“执政权”并不是执政的唯一资源,执政资源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5.
胥华 《传承》2011,(17):12+55
政党权威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执政党权威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巩固和加强党的权威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执政绩效,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理论感召力,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叶剑锋 《创造》2009,(11):46-48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指将执政党的一切活动纳入法冶的轨道,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严格按照宪法与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时限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既不得越权和滥用职权,也不得失职,一切执政行为都必须接受法律监督。我们今天在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回顾马克思主义政党早期执政中的可贵探索,可以获得极其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现代化的政党,非现代化的政党很难成为执政党。作为一个执政党,首先必须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否则就无从谈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着双重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自身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一个非现代化的执政党必然会面临执政合法性危机的严峻挑战。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公共信任理论是公信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直接理论来源。政治公信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核心价值,政治信任与执政党公信力密切相关。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规范、执政绩效、制度规范与法则以及民主法治等方面。政党要赢得民众广泛而持久的认同与信任,必须善于开发其意识形态、权力配置、利益整合能力、施政有效性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合法性资源。政治信任的动态构建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主要有: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的持续积累,民主政治与有限政府的运作,建设和完善公共权力的运行制度以及制度化不信任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方卿 《岭南学刊》2007,4(6):13-18
政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现代政治文明又对政党产生了规范性要求,作为现代国家的产物,政党的作用必须在现代政治文明的框架内加以实现。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与执政党建设来说,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过程中必须体现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即实现党的社会基础的现代化,加强党对人民利益的代表性;实现党的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加强党内民主;实现党政关系的现代化,把党的执政活动纳入宪政结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将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简单地认定为"政党制度",这是对宪法的误解.宪法的实质含义主要是在执政资源方面就我国的政党体制和一定的政党制度做了归纳,而不是政党制度的法律规定.准确掌握宪法含义,严格区分政党体制和政党制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在于实践中为依法执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