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有三个基本的问题需要回答,这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社会主义任务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实践纲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这三大问题的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这三大理论突破则集中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新境界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深刻地总结了各国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新境界。确切地说,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都有了大的飞跃。经过这一进程.我们总结出三条重要的经验,即在理论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社会主义要切合中国实际:在政治上,保证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只能坚持社会主义;在规律把握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在表述上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沿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有”字去掉,变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字之易,意义深远。这一表述上的变化,绝不仅仅是文字上更精炼、更简洁的问题,而是蕴含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全部历史,蕴含着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以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概括,是对我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李博威  李令成 《奋斗》2001,(6):40-40,4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两个“坚持不懈”的提出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体系,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所说的“德治”与中国古代的“德治”无论在性质上和内容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历史上,我们有丰富的“德治”经验,其中有不少值得批判继承的东西,但是,我们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赋予“德治”以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实施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治”。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适应的“德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德治”,  相似文献   

7.
一、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30年代国际上曾经有过一种观点,认为“政治上和道义上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3页)“这…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怎样实现这一任务,是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和研究的一大课题。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政治领域的全面贯彻和体现,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运用国家权力实现其统治的形式。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的时期很长,封建主义影响很深,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而在建国…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使用最多的是两个概念:社会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他对于这两个概念在阐述内容上有变化,使用时间也有变化。把时间的变化与内容的区别联系起来考察就会发现,晚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用“社会主义本质”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是这一深化的结果,是对以前社会主义认识的丰富和发展。了解把握这一深化的过程与结果,对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以这一理论来指导今天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社会主义原则”到“社…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务实上下功夫熊秉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再次提出,要继续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努力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中央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上。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还说,如果不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贿赂横行的世界。这就是说,不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长平 《新长征》2009,(10):8-1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始开辟,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自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明确论断后,理论界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文就邓小平认识和阐发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思想、观点,再作进一步探讨。一、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意义上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其思想核心是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根本的优越性。起初,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拨乱反正,主要是批判“四人帮”的“穷社会主义”谬论,正确说明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早在1978年9月,…  相似文献   

14.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我国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按照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应该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但是,社会发展的总规律和一般规律,并不排除个别国家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情况,由于社会发展的种种具体原因,历史上有的国家可以越过某个或某些社会发展阶段而出现跳跃式的发展。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既决定了可以不经历…  相似文献   

15.
刘康 《探索》2002,(5):121-12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挫折。在如何保障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也有许多教训值得总结。 第一,经济上,斯大林时期过分集权,戈尔巴乔夫搞私有化。斯大林是重视社会主义建设的,也有一定的成绩。问题在于,片面发展重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各地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研究制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力争早日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现了思想偏差和认识上的错误,在工作上造成被动。如何既能叉快叉好地推进礼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能避免出现偏差和走弯路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突出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时代主题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和社会主义领导核心论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这些论断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思想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为什么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杨世文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重申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认真领会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重新学习党的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9.
钟宜 《探索》2000,3(5):44-4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三大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这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确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纲领。三大问题从不同的理论层面回答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气魄,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总口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申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他明确指出:“过去搞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