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或意识形态,在我国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不仅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影响大学生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还影响大学生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试图从理论层面、宣传层面、教育层面和实践层面四个维度提出综合防治的对策来化解和防范。  相似文献   

2.
跨文明研究     
当前,一个世界性的学术思潮正在涌现。这一学术思潮,既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映,也必将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将这一学术思潮概括为“跨文明研究”。清醒地认识这一重大学术思潮并明智地加以对待,恰当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关系的处置,尤其是学术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跨文明研究”是我在“中国比较文学第七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当时在会议上即引起热烈的反响与争论。其后我相继在《中国比较文学》、《学术月刊》、《求索》、《外国…  相似文献   

3.
许华 《前沿》2009,(4):195-198
汉语别称词的文化特征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情况。其中显性文化特征是指汉民族文化结构中介于表层物质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之间层面的文化,也称中层文化或制度文化。它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组织制度和人际关系以及依附于它们的原理、原则和规范等等,还包括由此而产生出来的汉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群体组织和制度规范等文化特征。汉语别称词的显性文化特征集中而突出地反映在它们往往具有政治文化色彩、人性意味和民俗特征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加明 《湖北社会科学》2012,(5):184-185,189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新的时代课题和必须在实践中解决好的艰巨任务.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在某些社会阶级阶层中流行,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以一定的理论作为主导,并通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观念文化和学术理论而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社会思想潮流的总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引领主体的自身建设,提高引领力,又要展开对作为引领对象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使引领工作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尼采对大小传统颠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吉省 《前沿》2005,2(7):229-233
刘小枫对尼采微言大义的破解,将政治哲学的研究摆在文化研究的背景之下,从而透视文学现象,所谓大、小传统,实质上都是西方文明社会主流文化内核的层面;大、小传统的生成和冲撞,形成了西方文明社会文学史上流派更迭、思潮相继的基本发展模式,贯穿着辩证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其内在反思批判的结果则是上帝的死亡。而现代派文学则表现了神话和上帝的源流的湮灭。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内涵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根本依据,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的四大基本问题的实践创造为基础,通过逻辑的形式,再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及其固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一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彼此相互联系、逻辑层次有序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的层面,这就是本质特征、基本特征和具体特征。以实践性为基础和核心,整体性为突出标志,民族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周红 《湖湘论坛》2008,21(4):42-44
湖湘文化是历史形成的地域性亚文化形态,也是不断开放创新具有流行特征的文化热点。以周立波为案例样本,探讨在文化成为产业的大众传媒时代,湖湘文化包括文学流派的传统内涵如何呈现新的社会意义。我们应当借助现代传播的新手段和新方法,赋予既有文化品牌以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正确认知传统品牌传播价值的前提下,引入议程设置理论和集称文化概念,从操作层面分析其可行性,避免出现庸俗化变异和变味。  相似文献   

8.
李淑敏 《求索》2013,(2):124-126
中国哲学观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西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均有一定程度发展。在中国哲学发展与重构的过程中.三大思潮均有各自较为明确的中国哲学观,它们彼此斗争、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因此.单一去评判某一思潮的中国哲学观是片面的。本文以20世纪20—30年代为背景,将三大思潮的中国哲学观进行比较综合.阐明其中国哲学观的特质及其历史价值,以期对当今文化多元时代背景下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源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思潮中寻找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思潮是一个宽泛而庞杂的概念。在这里,我用它来概括人文学科中最近一个时段里流行的、主导的思想流派和思想观点。它们营造一个时代主要的文化氛围,酿成一种较为稳定的精神气候。它有点类似于法国哲学家福轲的话语概念,即语言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无形制约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主要社会思潮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思潮主要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反映一定社会阶层利益和要求、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得到比较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流派、思想潮流、思想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