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志军 《政法学刊》2007,24(2):12-16
信息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媒介,它与其他客观事物一样也有其基本属性。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新标志。信息化是公安侦查工作必须依靠的手段,是公安侦查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侦查队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公开行政、公开执法的主要措施。侦查信息化是侦查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化侦查员”是侦查现代化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2.
需求是法律创造之母,信息权的提出是信息社会对法律科学发展的客观诉求。作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要素,信息成为独立法律客体,具有必然性。本文在对信息及信息权概念界定和特征概括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信息权所具有的四大权能;通过与国外信息立法的比较借鉴,分析了我国信息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针对我国当前信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类型化研究,呼吁相关立法机构制定专门信息法律,以期形成体系严谨、内容统一、技术完备的信息法律部门与信息法律科学。  相似文献   

3.
刁胜先 《行政与法》2010,(9):100-103
传统民事权利客体中并无信息的独立地位,不利于信息的民法保护。面对现实困境,应明确把信息作为民事客体,因为信息不同于物、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行为。在民事领域,信息表现为信息财产与信息人格利益等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4.
需求是法律创造之母,信息权的提出是信息社会对法律科学发展的客观诉求。作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要素,信息成为独立法律客体,具有必然性。本文在对信息及信息权概念界定和特征概括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信息权所具有的四大权能;通过与国外信息立法的比较借鉴,分析了我国信息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针对我国当前信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类型化研究,呼吁相关立法机构制定专门信息法律,以期形成体系严谨、内容统一、技术完备的信息法律部门与信息法律科学。  相似文献   

5.
德国《信息自由法》对于过程性信息保护有直接的法律规定,但对于过程性信息的保护有诸多严格的限制,包括内容的限制和期限的限制:首先,严格区分讨论的过程信息与讨论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结果信息,前者免于公开,而后者则不能免于公开;其次,作为最终行政决定的直接准备性工作和前置决定在最终决定结束前免于公开,但在行政程序结束后也不再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6.
内部管理信息不予公开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中进行规定后,法院通过个案对如何判定内部管理信息进行了回应。通过判决梳理,可见法官在审查时关注到内部管理信息的主体、内容、程序和效力四个方面;其中"不具备外部效力"作为效力标准是法院判定内部管理信息的主要考察因素。然而针对现行规范的梳理却显示出不同的结论,信息所涉内容的"内部性"方是内部管理信息的核心,即在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之外,属于"日常工作"中的内部管理事务;同时部门、地方性信息公开规范通过列举式规定,将人事信息、设备管理信息、内部规章制度列为内部管理信息的典型类别。以"内部性事务"作为内容标准判定内部管理信息相较于"不具备外部效力"作为效力标准而言,更符合立法原意且契合已有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学》2019,(2):119-136
"信息"作为日常用语和学术用语目前被广泛使用,但其时间并不长。自1993年始,"信息"一词零星出现于法律文本,20年后才普遍、大规模地进入法律文本中。相对于其他规制工具,信息工具的功能优势极其明显,因此近几年在我国各类立法中被较多采用。由于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对消费及消费者保护中多主体间的信息关系未能系统认知,201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大修改没有全面考量并运用信息工具,导致消费者评价、适当性、消费教育等多个重要制度有所缺失。由于理论认知的不充分,经营者信息提供义务等多个信息工具制度在设计中出现不当,这都需要通过立法对制度予以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承载着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伤痛。西欧诸国及美国早已意识到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灾难,均制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也证明,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保障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借鉴西欧诸国及美国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成熟立法,对我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进行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9.
信息自由的保护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发 《北方法学》2011,5(4):66-72
信息自由的"保护与限制"是一对孪生子女,这是许多国家的信息自由法或信息公开法上的一个现实或必然。在人类对信息自由理念的追求中,"保护与限制"形成对立和统一的局面。欧盟、美国和日本的信息自由法或信息公开法在信息自由的保护与限制方面各具特色,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我国在行政法规层面对信息自由的保护与限制作出了许多与国际接轨和创新的规定,但是在立法上还没有制定出类似国外的信息自由法或信息公开法。在信息自由的保护与限制方面,我国完全能够与世界各国求同存异,并对存异部分展开交流讨论,以缩小差异和分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力图全面系统阐述法律信息及其事业,涉及法律信息的概念、价值,我国法律信息的现状和分类,以及我国法律信息事业存在的问题,本文还表述了对我国法律信息事业的前瞻或期望。  相似文献   

11.
杨月萍 《政法学刊》2010,27(4):33-38
保密性是仲裁的显著优势,但是,由于当前立法规定的缺失及司法实践的冲突,仲裁保密性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仲裁保密性与仲裁的不公开性不同,当事人不应认为仲裁庭审的不公开即意味着相关仲裁信息的保密。另外,保密性作为一项默示义务并非绝对,而是存在例外的。为确实实现仲裁的保密性,可以通过在仲裁立法、仲裁规则和仲裁协议中规定或约定保密义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美国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彩申 《现代法学》2000,22(3):99-102
本文以研究美国有关的判例法为主,分析了美国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的法律制度;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义务的性质和法理基础、银行保密义务的适用范围、宪法对银行保密的限制以及银行保密义务与信息披露义务的冲突,尤其就上述四个方面美国已经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仲裁的保密性被认为是国际商事仲裁的显著特征之一,而公示公信是物权法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保密性在于不为公众所知,公示公信在于为公众所知并相信。如果法律在某一个方面同时存在两者,其冲突就会导致两者或者其中之一无效。笔者以商事仲裁的保密性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8条、第31条的逻辑分析得出物权公示公信原则有可能与国际商事仲裁的保密性相冲突,并讨论冲突所带来的影响和提出适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法院调解保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保密性是现代社会法院调解程序发展的内在要求。调解保密性包括调解程序保密性和调解信息保密性。我国关于调解保密性的规定主要关注调解程序的保密性,但调解保密性更要求调解信息保密性。明确调解信息保密性的含义,合理规制"调解保密信息"的范围,建构多元化的调解保密适用方式,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稳健运行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王烁 《犯罪研究》2012,(5):29-37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与职务犯罪并非同一概念。国冢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应当指,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利用职权或者亵渎职权,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的总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与其说是“权力异化”,不如说是“角色冲突”的结果。从角色冲突角度出发,应当通过减少角色量,促进自觉的角色的出现来预防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高薪若成为对国家工作人员角色的领悟的内容,将会刺激角色冲突的产生,所以不应当宣扬高薪养廉。  相似文献   

16.
论民法上的注意义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在英美法系还是在大陆法系,注意义务都是过失判定的基准。民法上的注意义务是义务主体谨慎地为自己一切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的法律义务,其核心内容包括行为致害后果预见义务和行为致害后果避免义务。注意义务的产生依据包括制定法、技术规范、习惯和常理、合同或委托、在先行为。在注意义务的体系中,特别要重视以内容为标准的体系构成,还要理清作为注意义务与不作为注意义务,更要突出高度注意义务的地位。在注意义务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其解决规则为依据注意义务的优先性。注意义务有着程度的差异,应当构建“注意程度标准人”以替代“合理人”。我国侵权行为立法应当明确规定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7.
Constrained instrumentalist theories of punishment – those that seek to justify punishment by its good effects, but limit its scope – are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pure retributivism or utilitarianism. One way in which we may be able to limit the scope of instrumental punishment is by justifying punishment through the concept of duty. This strategy is most clearly pursued in Victor Tadros’ influential ‘Duty View’ of punishment. In this paper, I show that the Duty View as it stands cannot find any mor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ermissible punishment of the guilty and the permissible punishment of the innocent in extreme circumstances, therefore undermining one the key pillars of its intuitive appeal. I canvass several ways to respond to this problem, arguing that a rights (or claims) forfeiture theory which employ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ights forfeiture and rights infringement (or claims forfeiture and infringement) is the best solution.  相似文献   

18.
A relative newcomer to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 the area of law enforcement is th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 or PAI. Earlier MMPI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police selection has focused upon antisocial behavior, control of aggression, and validity indices, particularly the L scale. In this study T scores for 800 male and female police officer candidates on the PAI scales Negative Impression (NIM), Positive Impression (PIM), Antisocial-Antisocial Behaviors (ANTA), Antisocial-Egocentricity (ANTE), and Antisocial-Stimulus Seeking (ANTS) were used as predictors of the criterion variables Insubordination, Excessive Citizen Complaints, and Neglect of Duty. Highly significant coefficients were obtained for ANTE as a predictor of Insubordination and Excessive Citizen Complaints. For Neglect of Duty, two significant coefficients were obtained, one for ANTS and another for NIM. Discussion centered on the fact that egocentricity is a predictor of Insubordination and Excessive Citizen Complaints, and Neglect of Duty is related to stimulus seeking. Authors' Note: William U. Weiss, Ph.D.,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he University of Evansville, 1800 Lincoln Avenue, Evansville, IN 47722. Sarah Zehner is an undergraduate psychology major at The University of Evansville. Robert Davis, Ph.D., is executive vice-president and director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Matrix, Inc., and Cary Rostow, Ph.D., is president of Matrix, Inc., Baton Rouge, LA. Emily DeCoster-Martin was an undergraduate psychology major at The University of Evansville at the time this paper was written.  相似文献   

19.
《Federal register》1997,62(24):5332-5333
This document removes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s Confidentiality of Medical Quality Assurance (QA) Record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harter on the Delegation of Authority to Deputy Secretary of Defense codified in the CFR. The parts have served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were intended in the CFR and are no longer necessary.  相似文献   

20.
姜南 《河北法学》2007,25(8):126-129
危险通知义务包括保险事故发生前的危险增加通知义务与保险事故发生后的出险通知义务.其目的在于使掌握信息优势的投保方将危险变动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与交易公平.从危险通知义务的履行条件、履行主体、履行方式、履行期限以及怠于履行此义务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完善我国保险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