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网络对传统版权法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传统版权法出发来考察计算机互联网,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的很多都是版权法所保护的对象。我们在网络上经常接触的电子邮件、在电子公告栏 (BBS)或新闻讨论组 (newsgroup)中看到的讨论信件、网上新闻资料库、资料传输站 (FTP site)上的电脑软件、照片、图片、音乐、动画、环球网 (World Wide Web)的网页 (web page)等,都可能作为作品而受到版权法的保护。那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上的这些信息应该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来使用呢 ?又应该如何来对之加以保护呢 ?  由于网络数字化的特性,使得一般人可以轻易地进行作品的复制、传播、修改等行…  相似文献   

2.
网上作品传播的“法定许可“适用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一、对我国网上作品传播适用“法定许可”的综合思考 网上作品传播是否适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有关“法定许可”的规定,即在网上传播作品能否只需向著作权人交钱付费而不必先经著作权人授权同意,这不仅是一个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如箭在弦、迫在燃眉的实务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因应网络环境、顺乎国际趋势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争取发展空间、维护我国利益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并于当日颁布生效施行。著作权法的此次修改是为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而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对著作财产权属性的法律内涵进一步扩展和明确,界定了著作权的13项财产权利的具体内容,使著作财产权的取得、许可、转让等法律制度更具有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对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出租权等权利进行设定或者重新表述,解决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为著作权保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著作权法更能适应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极大地影响并逐步改变着整个社会的交易形式,一些网络消费者已深深感受到它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就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一些诸如知情权受限、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网上诈骗和隐私权受侵犯等问题却摆在广大消费者面前,日益成为网上购物发展的障碍。网络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保护是一个需要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网上购物引发的实际问题出发,谈一谈如何从法律上保护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张深山 《法制与社会》2011,(21):259-259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网络传播的便利性为科学知识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给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就成为了我国司法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就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与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异同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构建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乔生 《河北法学》2005,23(5):29-33
作品在网络上传播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权利,权利所有人如何控制这种传播并由此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国际社会纷争多年并未能在各国实践中得以完全统一与解决的问题。我国加入WTO前夕修改颁布的《著作权法》创设"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取向,比"网下复制权、发行权向网上延伸"及"向公众传播权"、"向公众提供权"提法准确明朗与更具价值,但我国对信息网络传播的定义及技术措施的规定则尚存犹豫与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健 《中国律师》2012,(9):48-50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资源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作品在网络传播的侵权问题。由于信息网络具有无国界、海量存储和传播迅速的特点,侵权主体和证据往往难以确定,导致侵权人逃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权利人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也为了满足社会公众使用作品的要求,如何完善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体系,平衡权利人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现有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传输权设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品的使用包括对作品复制、发行以及将作品内容向公众进行呈现和展示等。针对网络中对作品的使用和网络作品①著作权的保护,是否增加作品使用的新权利以因应作品数字化进行超范围、高速度传播的性质,是否将此种使用作品的新方式、赋予作者的新权利归结为“网络传输”方式和“网络传输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根据我国法律、国际条约和我国司法实践试对这一问题给予回答,以引他人之玉。一、伯尔尼公约与我国著作权法的现行规定传播权(RightofCommunicationtothePublic)在伯尔尼公约中散见规定在各个条文中,其…  相似文献   

9.
在微信日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与媒介,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趋势下,微信用户公众平台的打造不仅可以使用户借此进行产品与企业宣传,而且还可以即时交流信息与传播作品.但是,微信作为一种手机应用,通过公众号进行的作品上传或转发毕竟不同于传统的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而进行的互联网传播.因而,通过微信公众号上传或转发作品的行为是否属于信息网络传播、该未经许可而进行的作品上传或转发是否构成对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以及微信软件能否因其公众平台的提供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构成帮助侵权等都是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与界定的新问题.而这不得不令我们思考在文化消费日益走向网络,个体如何规范其网络传播行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络环境下,数字版权管理为版权人提供了一种私力保护的模式,让作品使用者不能任意复制、发行、传播和修改其作品,甚至对非授权的使用进行识别、警告或制裁,从而达到保护或实现其版权利益的目的。但数字版权管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对公平竞争、公共资源、合理使用、信息安全、公共秩序、消费者权益及个人隐私权等公共利益造成一些危害,因而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当给予相应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可能在一个绝对独立的环境中继续生活。生活在不同地域上的人们,都要面对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碰撞。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本土文化将发生不可避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金晶 《法制与社会》2011,(21):276-277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下,作品可以轻易地被复制和传播,给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技术保护措施成为著作权人保护其权利的重要手段。技术保护措施作为权利人私力救济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权利人对作品的复制和传播进行控制,却也容易与合理使用原则产生冲突,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如何建立公正、平衡的技术措施保护制度仍亟待进一步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及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信息传播以其不受时空限制、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越采越多使用者的青睐,也使越来越多的作品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从而极大地满足了众多用户获取信息、共享资源的需求,但这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相关权利人的经济利益,进而引发一些新的法律纠纷的出现。因此,如何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更加切实、充分、有效地保护作品的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同时兼顾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平衡,成为相关部门普遍关注和思考的话题。伴随着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发展,涉及网络著作权的立法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之中,尤其是2006年5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更使我国对于网络著作权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轰动一时的土楼纪念章著作权纠纷案虽然已经终结,但“土楼主人缘何败诉”,引发了笔者对建筑作品著作权保护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诸如建筑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建筑作品的范围如何界定?著作权法应怎样保护建筑作品?土楼纪念章是否享有著作权?为什么?等等,从而可能会对未来的“土楼主人”在市场经济中反败为胜提供一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吉 《法制与社会》2011,(11):279-280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由乌尔里希.贝克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所提出的"风险社会"的理论开始备受中西方学者的关注,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对于我国是否已经进入到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所带来的贫富差距等问题如何通过法律进行防范和规制,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去研究。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法修订后不久,中国两大中文门户网站——新浪和搜狐就因侵权问题对簿公堂,网上著作权纠纷烽烟再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使用作品的方式,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严重挑战。原来的合理使用在网络环境下是否仍然是“合理”的,成为现今直面且须回答的问题。作品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新的刑事诉讼法已经开始实施,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侦查措施、辩护制度、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上都有了重大的改进,对今后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检察机关侦查工作如何更新观念,调整工作策略,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链接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之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木珠  乔生 《法律科学》2004,22(4):107-114
网络链接是万维网的核心技术 ,是互联网信息交互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也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威胁。不同链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链接技术本身不构成侵权不等于网链行为不构成侵权。网上关键词组组合、搜索引擎使用、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的链接及链接有协议的侵权作品是否构成侵权诸方面问题 ,应结合中外典型案例进行探析 ,正确处理网络链接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保护之间的关系 ,以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主张因思想内容方面的公法目的而对作品权利直接加以限制的观点均是错误的,不论这种限制是针对权利内容还是针对权利行使.著作权法作为私法,依据表达形式判断是否构成作品并予以保护;公法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判断作品的传播是否应受到限制.公法的立法指向是限制作品的传播而不是限制著作权的具体权项,在私法上给予违禁作品著作权保护不会导致其与公法上的禁止性规定产生冲突,违禁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最终就是一个诉讼中的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编辑作品目录的权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品的目录是否有独立的著作权?以及如何保护?本文从法理的角度分析,认为目录应当具有单独的著作权,同样其保护应当在两方面,即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将目录转换成为电子数据,原则上应当事前获得准许,并付酬。关于编辑作品目录部分是否有单独的著作权,这个题目小,基本为大家所忽略。笔者以为目前纸张文献转换成为电子数据,然后被放到网上去,这种现象很普遍,是否保护目录的著作权,这会直接影响到权利人(或法人)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做如下的讨论,不当之处,欢迎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