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品评过不少古今人物,如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但评价最高的是鲁迅。他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甚至认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与鲁迅虽曾并世而立,却未曾谋面,没有私交私谊。毛泽东对鲁迅的了解。主要  相似文献   

2.
云南大学中文系全体师生集会,隆重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校领导出席了会议。中文系主任张文勋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鲁迅振兴中华》的讲话。他阐述了在向四化进军的今天纪念鲁迅,学习鲁迅的重要意义。号召全体师生学习鲁迅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为人民的解放而勇于献身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品质和思想觉悟;学习鲁迅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坚持真理,严于律己的战斗精神;学习鲁迅热爱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我和老伴自1972年开始重读《鲁迅全集》,决心用画笔把自己体察到感悟到的鲁迅和他的思想忠实地表现出来,转眼已过去二十五个年头了。在这既短暂而又漫长的岁月中,当我们把鲁迅的著作从小说到杂文,从日记到书信,一字一句地琢磨过去,一幅又一幅地描绘出来的时候,反复交织在心头的,经常是这样一种感慨,而且越到后来越是强烈:鲁迅太伟大了!他那博大精深的思想真是一座发掘不尽的宝库,他那不断被社会实践所证实的远见卓识,真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我们深为中华民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感到无比的欣慰。鲁迅太超前了!他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4.
茅盾同志是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是一位伟大的进步作家。三年前,他还在世时,我在一篇回忆左联的文章中写过一段话,大意说:鲁迅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左联主席,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伟大旗帜,他是当之无愧的;郭沫若对我国革命文学事业的贡献,也十分光辉卓越,我认为他是继鲁迅之后的另一面伟大旗帜;茅盾对于我国革命文学,也起过很大的促进、推动和指导作用,依我看来,他也不失为又一面伟大旗帜。那篇文章寄给一  相似文献   

5.
吴国群 《今日浙江》2001,(17):38-41
在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在他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所作的著名论断,早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凡是20世纪的过来人,大都对于鲁迅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和伟大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具有伟大而复杂的人格。历史的必然和个人的选择赋予他“精神界之战士”的使命,与各种各样腐朽落后的事物和势力进行精神上的搏杀。在这种战斗中,鲁迅形成了勇猛、坚韧的战斗性格,这也正是他人格的基本内涵。一、勇猛的战士品格鲁迅的思想意识大大地超前于他所处的时代。作为精神界之战士,他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中国封建社会到了鲁迅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衰落、腐朽,但仍具很强的苟延残喘的能力。封建统治阶级不愿自动退出历史的舞台,仍在作拚死抵抗…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不仅在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而且对于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戏剧的文化功能都有着卓越的识见。系统地考察鲁迅的戏剧文化活动,透彻地分析鲁迅戏剧文化观的内容和特征,准确地把握鲁迅戏剧文化观的价值,无论是对进一步丰富鲁迅研究的内容,还是对当代戏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说鲁迅幸运是因为鲁迅先生早早就去世了,我一想到他老人家假如活到现在就替他不寒而栗:以鲁迅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性格,以鲁迅嘻笑怒骂的文风,不被论敌们告个倾家荡产才怪呢!梁实秋、陈西滢、林雨堂、顾颉刚……他“侵犯”了多少人的“名誉权”哪,他给多少人造成了“精神损失”哪,而且都是能跟法院拉上关系的主儿! 幸运的是,那时候的文人们都还很  相似文献   

9.
关于鲁迅的话题向来有点儿敏感。习惯了把他老人家当作匕首和投枪 ,当作文坛神圣 ,因此一旦还原成凡人 ,人们总得有个适应过程。假如在还原成凡人的进程中操之过急 ,指摘起他老人家的不足之处来 ,那就有“砍旗”的嫌疑了。说到底 ,鲁迅是毛泽东充分肯定的 ,伟大领袖尚且将他当作伟大旗手 ,凡夫俗子们还有什么好说三道四的?可是 ,新近披露的一封毛泽东的信颇有意味。那是1939年11月7日毛泽东致周扬的信 ,其中有一段对鲁迅的评论 :“鲁迅表现农民着重其黑暗面 ,封建主义的一面 ,忽略其英勇斗争、反抗地主 ,即民主主义的一面 ,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鲁迅能够在一次又一次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他那支战笔为什么犀利无比,所向披靡,使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和假马克思主义者原形毕露,致于死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勤奋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应用革命理论于改造社会的实践,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毛主席曾多次号召我们学习鲁迅,特别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关键时刻,毛主席更是谆谆教导我们向鲁迅学习,深刻阐明了发扬鲁迅的革命战斗精神,不断勇猛进击的极端重要性。今天  相似文献   

11.
桑士达 《今日浙江》2006,(18):60-61
今年适逢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诞辰125周年。鲁迅是我国现代思想文化战线的主将和旗手。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类文化财富中的瑰宝。现谨以此纪念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悠蓝 《传承》2009,(11):40-42
鲁迅是五四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其作为收藏家的一面却鲜为人知。鲁迅的收藏非常广泛,涉及古籍、古陶瓷、碑帖、石刻、汉画像、笺谱等,他不遗余力地批判并继承我国的文化遗产,收藏、抢救了许多宝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并从中研究取得极高的学术成就。这些"宝物",依然残留着一代文人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萧军     
萧军、萧红送给鲁迅先生的第一张照片──1934年摄于哈尔滨。无求无惧寸心声,岁月迢遥四十年!镂骨恩情一若昔,临渊思训体犹寒!啮金有口随销际,折款沉沙战未阑。待得黄泉拜见日,敢将赤胆奉尊前。这七律,是老作家萧军“悼鲁迅先师”中的一首,写于鲁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的当夜──1976年10月19日,这是“十年浩劫”进入“尾声”的时候。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一开始就说道:“一个人要做到伟大,不要装成‘伟大’!”几十年来,“鲁迅”这响亮的名字始终受到人民拥戴的原因,也正在于此。鲁迅先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从来…  相似文献   

15.
唐弢同志在《思想战线》1981年第4期上发表的《鲁迅和周木斋——四十多年前文坛上的一桩公案》,公正地评价了周木斋以及他和鲁迅的关系,批评了那种硬把周木斋打成“反动文人”的不符事实的臆造,读罢令人有舒一口气的快感。诚然,鲁迅与周木斋之间有过笔墨交锋,鲁迅对他有过批评,这是事实。而且,周木斋文中的一些观点,特别是挖苦鲁迅“不失为中国金钢钻招牌的文人”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但是,鲁迅和周木斋本人在生前怎么会预料到,就因为这么一点“笔墨官司”,竟会使一个进步的贫困一生的知识分子成了一个“反动文人”的呢? 这样随随便便可以断人以莫大罪名而不  相似文献   

16.
鲁迅处在“旧者已亡,新者未立”的过渡时代,在沉闷而苍茫的精神氛围里,启蒙者难以逃脱“中间物”的尴尬处境,这决定其精神角色的多重性。鲁迅的伟大首先来自其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鲁迅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依附性。鲁迅不是中国第一个启蒙者,却是启蒙思想表达得最充分的现代思想家,他对中国人麻木、愚昧的品性有着最痛切的描述。人们把鲁迅当作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的一面镜子,通过不同的视角审视鲁迅的精神世界,其中不乏“同情之理解”,也有不少世俗成见。  相似文献   

17.
黄蓉芳  ;刘从德 《求索》2008,(3):91-93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其早期的科学思想是独到而深刻的。他以唯物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世界,对科学的本质与作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作了精辟的阐述。他的人文主义科学观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专攻医学,后来弃医从文回国。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回国初期曾教授生理学并编写过生理学讲义,显示出很深的造诣。他开创性的教学方式,以及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所献出的爱心和心血,反映出一代伟人渊博的学识和科学的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09年6月(阴历),鲁迅从日本回国。同年8月至1912年1月,回国初期的鲁迅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山会初级师范学校任职,讲授过生理学、植物学和化学。当时他的好友许寿裳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监学(相当于现在的教导主任)。经许寿裳推荐,鲁迅到…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和思想史上难以忽略的存在,鲁迅的意义是怎么高估也不过分的。正如郁达夫所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当然就是这样的人物。仍然记得阅读鲁迅文本时的激动,无论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还是"惯于长夜过春时"  相似文献   

20.
赵畅 《观察与思考》2009,(24):56-57
11月23日,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病逝,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就是《红楼梦》英语全本翻译的时代。杨宪益最伟大的翻译成就是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红楼梦》120回,他们还翻译了屈原的《离骚》,并且是屈原作品英文翻译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对鲁迅作品的海外推介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他们翻译了鲁迅的《野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