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者们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根基、以索绪尔等人的结构语言学对存在主义以及一切主体意识哲学进行了挑战。一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提供了方法论。另一方面,语言学转向并不是说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推广到社会学和哲学领域,而是说语言学和社会学相交叉的部分具有了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股既区别于第二、第三国际观点,也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并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自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和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社会思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对于它的评价,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美国的兴起与历史发展,认为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苏联模式阶段、文化批评阶段和多元化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美国本土特色的批评模式。马克思主义进入美国是19世纪中叶的事,但它在美国的真正传播———不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在理论上———应当说是南北战争之后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传播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美国乃至世界的社会政治环境、马克思主义与各个时期其他的社会思潮和理论思潮的关系、美…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后结构主义是对语言比较关注的一个流派。和语言建构主义相比,语言在后结构主义理论中具有完全的本体意义,语言被认为具有建构性、结构性,主要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体现出来。语言的表述形成话语,话语建构知识和常识,是一种建构社会现实的意义结构。就国际关系而言,后结构主义主要从表象政治入手,关注话语、身份和对外政策。身份和政策在话语中相互建构,相互调整。体现在对外政策上,尤其是国家安全方面,"我"的身份通常被表象为受到"他"的身份的威胁。从后结构主义角度来研究身份的表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国家的对外政策。后结构主义关于话语的理解,也为我们加强国际政治话语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拉克劳和墨菲在《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一书中认为,在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根本转型,从阶级社会转向了大众社会,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主义革命策略已经过时,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解体与边缘化。他们认为在后马克思主义时代需要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激进民主。激进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策略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不是社会主义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反,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拓展民主政治领域就是在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在西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不同意后马克思主义的新社会主义主张,试图对这一思潮的基本理论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卡尔·伦纳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家,也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导者,他的政治观念和实践策略在20世纪产生了重大影响。卡尔·伦纳在民族学、法哲学、政治学等方面都有建树,通过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政策的结合,他提出了民族文化自治的概念;通过法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他提出了法律进化论的思维;通过资本主义组织化发展趋势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结合,他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斗争模型。然而,卡尔·伦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大过坚持,他的理论观点模糊了无产阶级正确认识时代、看待资产阶级国家以及对待社会主义革命的态度等根本问题,最终滑入了第二国际社会主义改良的潮流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路径,一是有的放矢地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内容、实质及症结;二是在分析与批判中建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一方面是基于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观点及其本质的客观了解与认识,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另一方面是在分析批判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建构具有时代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已势在必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必须确立合法前提 ,通过正确路径。这些前提和路径包括 :返回马克思 ,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合法前提 ;立足当代实践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现实生长点 ;关注科学前沿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必要环节 ;与其他哲学流派对话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纲要性地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的构成和形势,并以这种具体的分析为基础,从理论斗争的角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几个战略问题。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在绝大多数人文科学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和唯心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批判,区分出人文科学领域中真实的对象和想象的对象,并识别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盟友。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末以来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对发达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作出了多种理论反应。本文考察了后现代取向的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当代法兰克福学派以及法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等五大流派和思潮关于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演变的阐述,指出其区别于70年代末以前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整体经历了后现代的多元文化转向,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去阶级化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倡导反阶级政治的、激进的多元民主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