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图书馆是一个知识的海洋,从数据的角度看,每一个图书馆都是一座"钻石矿"。图书馆遇到大数据,将更加流光溢彩。作为国家设立的面向社会的文化服务窗口,地方公共图书馆必须把握大数据发展机遇,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助推地方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一、大数据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公共图书馆事业关注的焦点是  相似文献   

2.
正提高一个地方的阅读水平,抓好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是关键。经过多年努力,苏州不但在各乡镇开设了一大批公共图书馆分馆,在农村兴办了大批农家书屋,部分县市区还攻克难关,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通借通还,使它们成为一个"流动大书房",让城乡居民借书还书更加方便。"人间天堂"的苏州,并非仅是"鱼米之乡",还是读书的"天堂"。自古读书、刻书、藏书风气遍及城乡。正如文献所载:"吴中文风,素称极盛。大江之南,藏书之富,首推苏州。拥有数千百卷之图籍者,多不胜举,居民中藏有一二十  相似文献   

3.
天津图书馆有逾百年的历史,目前馆舍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藏书量1100万册,在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中位居前列。作为本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以推动全民阅读、提高市民综合文化素质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铜仁市德江县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讲习工作中,全面推行微讲习。把讲习所建在产业基地上,以品牌化打造助推农村产业升级,"讲"出了新动能新状态,"习"出了新作为新成效。讲习得法,脱贫有方。德江县创新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开办方式,紧扣"春风行动""产业革命八要素""五步工作法""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等主题,全面推行无处不在的"微讲习",把讲习所建在产业基地上,以品牌化打造助推农村产业升级,群众致富本领得到增强,干群  相似文献   

5.
现代图书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知识文化传播与贮藏的图书馆,在工作实践和理论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即把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作为基本目标。一、现代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信息时代,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的科学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仰图书馆制度。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现代图书馆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公民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从知识与信息的角度维护了社会的公正。树立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坚定维护与不断发展现代图书馆理念,使图书馆系统成为真正维护社会信息公平的机构与制度。二是图书馆权利意识。图书馆权利的核…  相似文献   

6.
刘群 《党建》1998,(12)
在历史文化名城襄樊,一个以塑造城市形象、单位形象、市民形象和产品形象为内容的“形象工程”建设,正在为古城书写着现代文明的新篇章。市委、市政府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市民办好事办实事,把“形象工程”建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治理脏乱差,创造一...  相似文献   

7.
不沉之船 上海开埠后建成的浦江饭店,饱经世事变迁,犹似一位仁厚睿智的老人,毫不张扬地记载欣赏北外滩的日新月异.我曾无数次地在黄浦路、北苏州河路、大名路、苏州河和黄浦江两河相交处行走游览,浦江饭店就静处在外白渡桥北堍,毗邻上海大厦.这是一方风水宝地,被誉为"苏州河口的不沉之船".它打量着匆匆过客,见证周边"别人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实行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一大特征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仅将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实现值息联网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有星罗棋布的社区小图书馆为市民(尤其是学龄儿童、基层平民、退休老人)服务,经济效益虽有限,社会效益却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9.
最近株洲发生的"环卫集体放假"事件,使株洲一夜之间蓬头垢面,几乎成了"恶臭"熏天的"垃圾城市"。从媒体报道看,决定在12月5日、6日让全市1800名环卫工全体放假48小时,实行"三停"(停止清扫、停止清运、停止上门收集),这决不是环卫工人自己胆敢"玩忽职守",而是缘自株洲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策划"--要以"有环卫城市洁,无环卫城市脏"的强烈反差来唤起市民的环卫意识,从而"让每一位市民都来为株洲争创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出力"。  相似文献   

10.
王丽达 《世纪桥》2015,(12):49-50
在这个以数据化为特征和标志的深度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继续与互联网做加法,加快向大数据时代的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还要发扬互联网精神,借鉴互联网思维,实施"互联网+"和"图书馆+"战略,让阅读无所不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中最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处境尴尬,陷入一种僵局之中,要打破这种局面,本人以为必须要有当地领导的重视,选择有能力的图书馆馆长,建设一支具有公众意识的馆员队伍,多渠道多层面地培养读者群。另外,要消除"公共图书馆不公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宋湛 《北京党史》2012,(6):42-44
正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物质匮乏,牛奶和其他副食品一样极其短缺。为了能让更多的市民喝上牛奶,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奶业列入经济发展计划,努力增加牛奶供应,大力发展奶牛业,在六十年代中期实现了牛奶基本自给。牛奶供应不足,京城闹"奶荒"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当我们走进各大卖场,种类繁多的牛奶、奶制品让人目不暇接,难以取舍。  相似文献   

13.
宁波地铁图书馆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宁波地铁时代的到来,建设宁波地铁图书馆日益得到公众的关注。地铁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方式,有助于倡导全民阅读、创建学习型社会。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铁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及经验,建议宁波地铁图书馆建设采用混合型模式,同时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建“书香地铁”,以实现发展公共图书馆和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陆永珍不是一座雄奇的山峰,让人折服仰止,自叹弗如;也不是一汪清水,让人透照自我,幡然有悟。她只是一方并不平坦的土地,是家乡的土地,还带着泥土的气息。就是这"一方土地"让阳地村焕发出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5.
李石 《新长征》2014,(1):54-55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信息中心,其信息服务在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整合公共图书馆资源,为"三农"工作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对提高农业科研教育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推进图书馆自身事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浅谈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设城市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镇建设正以小区形式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城市中快速兴起.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层和基础,是人民生活的基地.社区承担着大量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现在人们渴求的不仅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环境设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文化的建设已不容忽视.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时,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是广大居民最理想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地域亲和力和便利快捷的借阅优势是城市大型公共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城市社区建立图书馆,适应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看书、学习、获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措施,能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社区图书馆是根据现代城市人聚居形式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图书馆形式,是建立在社区里的基层图书馆,它是社区最贴近居民的文化场所,是学习型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便利"和"资源的共享"的原则,它的服务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正>播州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郊区"到"城区"的新变化,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整街推进整区提升为目标,以"六化社区·幸福城市"为抓手,在党建引领城市发展上不断摸索探路。一是紧扣党建引领这一主线,让市民更有归属感。将党支部建在小区和商圈上,党小组设在网格和楼栋里;探索成立"民工之家",组建"民工党支部";在安置小区实施"红色物业"工程。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制定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三级书记责任清单,明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中遇到难题怎么办?很多市民的第一选择是拨打12345。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热线全称是"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北京市政府服务热线管理中心12345",它每天从零点到第二天零点、一周7天全时段工作,365天不休假,堪称北京的"007"。5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亦庄联通大厦的12345受理大厅。"我们日夜在聆听""让您听到我们的微笑"的标语让人感受到了热线贴心服务  相似文献   

19.
《唯实》2014,(7)
正苏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最近转发市文广新局、苏州阅读节组委会办公室制定的《"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这是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发布的全民阅读"行动指南"。《"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56个二级指标、82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中,7个一级指标涉及阅读设施、阅读资源、阅读活动、阅读服务、阅读环境、阅读成效和保障条件7个方面,是"书香苏州"建设的主要内容;56个二级指标、82个三级指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专业图书馆业务档案,是图书馆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有些专业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业务档案的建设,这必将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被动和无法弥补的损失。本文试结合我在党校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从专业图书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建立专业图书馆业务档案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需要。 专业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