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近来已进入公众视野,但人们对"斜杠青年"这一新兴群体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这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新型职业模式,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半吊子"行为,客观认识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很有必要。以当代社会发展为背景,从职业社会学角度,借由文献研究法和网络记实法,并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相关数据,可以客观展示"斜杠青年"的真实职业状况,从中获得有关"斜杠青年"的某些理论认识。概括地讲,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是在当代信息网络化社会场、就业灵活化社会场、组织扁平化社会场的综合作用下兴起的,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结构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包括正功能与负功能,很有必要对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群体加强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2.
孙丽 《人民论坛》2015,(2):108-110
民间融资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有其存在机理。对民间融资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解读是从政治和阶级属性的界定,忽略了其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刑法规制民间融资应当确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利的理念,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秉持适度包容意识,遵循最后性、有限性、被动性的原则,将民间融资的入罪范围压缩到最小。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难"现象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农民增收难"的现象,专家学者从主观方面解释的较多,如农民负担太重,城市对农村的掠夺,国家政策不当,等等.实事求是地讲,主观因素在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方面固然负有重大的责任,但是如果将农民增收问题归咎于主观因素则有失公允,难以全面解释"农民增收难"现象.笔者想从客观方面找一些理由,重新解释"农民增收难"现象,以供大家参考.笔者认为,农民增收难在客观方面存在以下三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80后"以父母的角色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是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常常被其他群体所替代,特别是被孩子的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所替代."80后"父母的角色替代现象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因此,无论是"80后"、"80后"的父母还是社会,都应客观认识这种现象,并采取有效方法以规避此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音乐人类学的学理方法,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拟从"仪式还原"的学理观对苗族仪式形态进行学术论证,从音乐本体出发,对仪式中的"形式"与"内容"进行研究,以阐释苗族社会功能性礼俗活动中所存在的音声,使之与"音乐"的概念加以区分、比较,阐释音乐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明清文化史显示着中央政权"以夏化夷"政策在白族地区实施的巨大成功和汉白文化交融的"和合"景象,但在汉白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文化的冲突现象,尤其是白族文化对汉族优势文化的抗争事实。在明清汉白文化交流中,汉族以血缘为原生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等级森严的儒家礼教核心价值观,并未被广大的白族底层民众所接受,这在白族底层社会中产生的具有民族文化隐喻的符号———青姑娘上体现得尤为突出。青姑娘故事的产生,告知我们明清汉白文化融合存在着"融而未合"的事实,它的存在客观上对当时白族文化生态失衡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青姑娘现象启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和谐的"一体"化,应认识到文化融合的层次性和复杂性,主流文化应尊重边缘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以主流文化为引导,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互补互促的文化生态平衡格局。  相似文献   

7.
在拥有相对成熟的心理咨询配置、完善的校园生活保障、良好的学习资源,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的条件下,部分青年学生却出现了与上述客观环境不相匹配的一些现象。他们在日常生活容易产生空虚感,缺乏对生活意义追求的能力与动力,易在挫折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反复摇摆而最终导致内心资源的耗竭,并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这是一种被称之为当今大学校园"空心病"现象,它倾向被界定为由于价值观缺陷所致的群体心理障碍。该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对它的理解,也不能局限于某个个体偶发的行为和成长困惑,而是要以社会为现实图景并给予分析。因为,一个群体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不仅是那些可被客观描述出的内容,它还暗含着一个与社会环境和外在世界不断互动下所构建的结果,并牵连出各种复杂、微妙的社会运行逻辑和势态。这需要回望该群体所身处的时代,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为载体,将该现象内嵌在社会变迁的现实环境中,在全球性文化危机和中国文化现状的框架下,从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中解析他们的精神生活,解答"空心病"现象的发生原因,警醒今天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关注理由:2012年,"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战士"、"最美妈妈"和"最美护士"等最美人物的道德事迹在各地频繁涌现,"最美"成为这一年突出而醒目的道德文化现象。核心观点: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不同价值观之间没有对错和善恶之分,不存在客观的、普遍的道德标准,每个人依据各自认同的价值观而选择的行为都具有同样的正当性。新动向:全社会赞美和推崇这些最美人物,表明人们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好转依然抱有期待,这是将美好的道德期待转化为自觉的道德实践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谭宏玲 《求索》2012,(5):140-142
在流俗的观念和时空中,物,乃是一对象,客观地、现成地摆在作为主体的人的面前;事,乃是主体作用于对象的施动行为;现象,亦为客观、现成之表征,但在源始的生存论意义上,三者都可以还原为呈现、绽放。三者都是作为去存在的此在与存在者打交道之际,存在者在因缘联络的生存结构中向此在聚拢的显现。理解物、事与现象的生存论意义,在科技支配的现代社会,有助于我们克服科技的对象化、座架化的思维,让此在在体验源始之物、事与现象之际现身为本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邢晶 《浙江人大》2012,(12):48-49
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到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具体实践中,部分代表在履行职务中存在着一些与代表法要求不相符的角色错位和误区。代表意识不强,存在"名誉代表"现象。个别代表误认为当选代表是自己工作出色、对社会贡献大而应有的回报,是组织给予的一种荣誉。参加活动不多,存在"挂名代表"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高考临近,弃考人数却在逐渐上升,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对教育的反思.通过"弃考"这一现象,对就业难、费用高、差距大及升学率等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折射出"弃考"背后的教育之痛,剖析了"弃考"背后的原委,提出高考存在的价值及应对"弃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剩男”与“剩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挤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性别看,男性婚姻挤压现象一直存在并不断恶化。近年来,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也遭遇婚姻挤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剩男"和"剩女"现象,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男孩偏好"导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打破社会性别角色分工的期待,以及择偶的梯度模式,是社会性别视角下婚姻挤压的三大成因。婚姻挤压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个体角度来看,婚姻挤压直接对青年人的婚姻产生影响。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婚姻挤压会引起社会安全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再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婚姻挤压会给人口再生产带来障碍,造成人口萎缩,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最后,高层次女性的婚姻挤压,直接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解决婚姻挤压问题,必须以对社会性别的平等建构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保安行业存在"三地两难"的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认知度低。集中体现在社会对保安业的性质、地位、作用知之甚少。把保安视为看门守院的,导致瞧不起保安、不尊重保安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保安在社会中的贡献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4.
工业文明时代推崇"发展是天然合理的"观点,表现在消费领域有其明显的弊端。我国青少年在此领域出现了消费异化现象,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消费观,正确引导青少年实施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严格依法行政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在当前,公安机关行政执法中还存在随意行政、越权行政等行政瑕疵现象,为此应采取三点对策:加强行政法的学习教育宣传;实现公安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化;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视阈内,概念的客观有效性问题不仅关系到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康德),而且关系到主客体同一性问题(黑格尔)。康德将知性范畴作为知识普遍必然性的根据,他通过先验演绎完成了对范畴适用于经验对象的合法性证明;黑格尔则在《精神现象学》中,将知觉事物、主客对立的存在形式、现象世界和规律世界证明为力的概念的自我排斥和分裂的结果,从而在客观观念论的意义上论述了概念的客观有效性。黑格尔对概念客观有效性的论证也可以称为"(精神)现象学演绎"。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容整体性的统一。两者存在"基础与建筑"的依存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交叉现象,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建设,重点不应放在学科发展的独立性方面,无须担心学科发展的"边缘化",应更加关注学科内在的理论体系、课程体系、方法论的整体性建设,避免学科发展的自我封闭与理论研究的垄断现象,克服研究成果的"空洞化"与"异化"现象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8.
消极现象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对人们的思想、情绪有着极大的危害性。然而,消极现象的人际传播与社会渐染,会进一步扩大其危害性。因此,对消极现象的人际传播与社会渐染,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传播,从词义解释,指广泛散布;从传播学角度理解,则是传递、交流信息(消  相似文献   

19.
试论消解宗族观念影响的现实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宗族观念及宗族活动在我国乡村社会复活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客观、理性分析,进而提出在国家强调加速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而难以迅速消除其存在的现实背景下,在力促宗族观念及其影响消解的过程中还应对其加以"限制、引导、利用"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后真相"现象具有主观替代客观、观点先于事实、甚至不惜用谎言唤起公众情绪等特征。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造成了诸多困扰和负面影响。消弭"后真相"现象负面影响提出应对策略,需引导大学生树立开放性、批判性思维,提升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