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仡佬族是一个居住比较分散的民族,与汉、彝、苗、布依、壮等民族形成交错杂处的局面。历史上仡佬族曾是我国南方一个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的民族,有本民族共同语言,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只有分布在贵州中西部以及黔、滇、桂毗邻地区的散居仡佬族仍有少量保存母语,其余均已转用汉语。本文对近现代散居地区仡佬族的母语使用状况及其双语制和双语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仡佬族主要聚居在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等地及越南。他们一年之中要过两个重大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春节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而仡佬年多在农历三月初三过,并且有着特殊的"喂树"习俗。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崇拜。过节这天,各家备好米  相似文献   

3.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  相似文献   

4.
仡佬族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仡佬族在古代分布于今之湘西、川南、滇东北及贵州全境,曾是祖国西南地区史不绝书、人数众多的民族。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仡佬族于人口数量、分布区域上均发生巨大变化:仅有五万余人的仡佬族人民,散居在贵州省的松桃、遵义、仁怀、金沙、织金、黔西、清镇、平坝、安顺、普定,镇宁、紫云、兴仁、贞丰、关岭、晴隆、六枝、水城、大方、纳雍和云南省的富宁、广南、文山、麻栗坡、马关以及广西自治区的隆林等县市内。他们与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壮族等交错杂居。大分散、大杂居、呈点状分布是仡佬族居住状况的特点之一。这一分布特点,导致仡佬族内部联系十分薄弱松散,各地之间往往互不知晓。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仡佬族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于1994年5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召开,到会省内外代表212人.仡佬族先民濮人、僚人,曾是古代人口众多、分布很广的族群.很早就定居在今贵州境内及广西、云南、四川和湖南相毗邻的广大地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情况使人口发生变动,到解放前夕,仡佬族已成为国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仡佬族仅有5.3万余人.随着民族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经过民族识别和更改民族成份工作,恢复仡佬族民族成份的仅贵州省就有24万余人,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430519人,主要分布在贵州务川、道真、正安、松桃、江口、思南、石阡,云南、广西.四川三省也有少数分布.戴裔煊、凌纯声、芮逸夫、鲍克兰等中外著名民族学家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对仡佬族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僚族研究》、《湘西苗族调查报告》、《僚为仡佬试证》等.解放后,写出了《仡佬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  相似文献   

6.
勤劳聪慧的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据《后汉书》等有关史籍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仡佬族的先民僚人,已经在夜郎、立牂(今贵州省大部地区)一带活动,是这里的主体民族之一。据一九七八年统计,仡佬族总人口为二万六千余人,除极少数  相似文献   

7.
侗族是祖国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现今总人口有一百四十二万余人(据1982年统计)聚居在黔、湘、桂三省(区)毗邻地区的黎平、天柱、从江、榕江、锦屏玉屏、三穗、剑河、新晃、通道、三江、龙胜等县,散居镇远、芷江、靖县、绥宁、城步、融水、罗城等县。在侗族地区,还杂居有汉、苗、壮、水、布依、瑶等兄弟民族。侗  相似文献   

8.
仡佬族的族称有自称、互称与他称之分。遵义、仁怀、关岭等县仡佬族自称“哈仡”,织金县仡佬族自称“埃审”,大方普底乡、黔西县仡佬族自称“布尔”,大方青山乡仡佬族自称“濮”,普定县仡佬族自称“布告”,平坝、安顺仡佬族自称“褒佬”,六枝特区仡佬族自称“当佬”。仡佬族内各支系间相互称:红仡佬称白仡佬为“布欧奥”,称花仡佬为“布欧挂”,称打铁仡佬为“布那舍”,称雅意仡佬为“布搓外”。披袍仡佬称打牙仡佬为“那”,篾仡佬称找牙仡佬为“夺搂娄布郎”。彝族称仡佬族为“濮”。苗族大多数称仡佬族为“克”,亦有称为“友”、“直蚩”或…  相似文献   

9.
贵州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之一,经济和文化教育比较落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多,加上交通不便,汉语文不通,接受科学技术较慢。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不分汉族和少数民族,课程一律,教学语言一律,囫囵吞枣,只管教学,不管“消化”。少数民族学生既学语,又学文,难度大,速度慢,效果差。本文想就双语文教学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或许对我省民族教育有所裨益。 一、基本情况 贵州,除汉族之外,土著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满族、白族、土家族等遍及全省各个县(市、区、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416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93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1.4%。占地面积55.77%。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0%的有7个县,占50%到79%的有19个县,占20到49%的有22个县,占20%  相似文献   

10.
清初以来仡佬族居住区域的改变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仡佬族是贵州高原和湘西丘陵地的土著民族。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夜郎国,其主体民族濮人即为仡佬族的先民。魏晋至唐宋时期,活跃在西南地区的僚人,是从濮人中发展出来的。自南宋起史籍上出现有仡佬族之称,仡佬族的族源与僚人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夜郎自大”的典故,素已脸炙人口,但夜郎国主体民族的后裔,仡佬族的历史,有待深入研究。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仡佬族的分布区域变化很大,逐渐与其他民族相融合,而人数则趋减少。解放以来,仡佬族是全国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据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共有仡佬族53,802人。以贵州仡佬族人数最多,达51,204人。其余分布在广西、云南等省(区)。本文仅就清初以来仡佬族居住区域的改变与民族融合,试作粗略的探讨。由于文献资料的不足,探讨范围仅限于仡佬族的主要居住区域。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回顾历史,亦略涉清代以前仡佬族的分布情况及其居住区域的建置沿革。  相似文献   

11.
道真县位于我省最北端,与四川之彭水、武陵、南川等县毗邻,古代属于珍州。1941年建县,1958年合并于正安县,1961年复自正安县。该县现有仡佬族人口66963人,约占全县总人口23%,遍布于忠信、旧城、隆兴、玉溪、大磏、三桥、洛龙等各区。有张、韩、郑、骆、邓、常、费、马、石、邱、何、熊、殷、程、米、杜、戴、朱、史、万、龙、肖、黎、  相似文献   

12.
侗族是世界东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伟大祖国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员。现有人口190多万,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的交界处,湖北的宣恩、恩施等县也散居有部分侗族。 侗族自称gaeml或geml、jeml。究其族系她属于古“骆越”的一支,有共同居住连片的地域。据古书记载:“岭南梧州一带有侗族”,“峒人散居、舞溪之界,在辰沅者尤多”。即现今分布在东自湖南城步、  相似文献   

13.
仡佬族在我国西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据1982年统计,有五万三千余人。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是较为罕见的。然而却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财富,使人不能不赞叹他们卓越的智慧,辛勤  相似文献   

14.
钟金贵 《传承》2012,(8):70-71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其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内涵独特的民俗文化,并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传承等现代价值功能。阐述仡佬族民俗文化并对仡佬族民俗文化的现代价值功能作一初步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仡佬族是一个很早就定居在云贵高原上的古老同族。依据史料,仡佬族大致经历了濮人、僚人和仡佬族三个时期。在云南和贵州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仡佬族先民开荒辟草、开发这片高原的传说;说明仡佬是很早就在云贵高原上生息繁衍的民族之一。 仡佬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方面,与其它一些民族相比。有不少独特之处。仡佬族的道德及其观念就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仡佬族社会中个人、群体的行为规范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准则在观念上的反映;它所内涵的传统的力量在仡佬族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撩开金三角神秘的面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新年伊始,当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时候,记者来到春意盎然的缅甸掸邦北部。这里属金三角, 11年前缅甸联邦政府将这里设为第二特区。   第二特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面位于缅甸东北部,东北面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第二特区的面积为 3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10)
仡佬族先民濮人、僚人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信奉万物皆有灵,人生的平安、农作物的丰收都得益于神灵的庇佑。先民们的信仰延续下来,逐渐演变为今天仡佬族人的日常祭祀与年节祭祀,成了仡佬族同胞们相互交流和联系、增强亲缘关系、加强团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申健强  申利丽 《前沿》2011,(18):135-137
务川仡佬族自治县留存最多、最精美的仡佬族民间工艺要数雕刻。这些雕刻工艺,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是中华民族之瑰宝。然而,仡佬族雕刻工艺却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所以,必须把仡佬族雕刻艺术提高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来认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创立各种保护措施,形成一系列继承和发展仡佬族雕刻艺术的长效机制,使这一民族瑰宝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约有一千八百万,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和小聚居。“大分散”是指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各个省、市、县,呈大范围弥漫壮;“小聚居”是指分布在各个省、市、县的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地居住,形成小范围的民族社区。我国城乡都存在这种情况,如河南省民权县内很多村的村民都是少数民族,开封市顺河区有回、满、蒙社区。为了了解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教育状况,最近,我们到河南、山东  相似文献   

20.
一、开放带来了开放区和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变化 开放、试办特区五年多来,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世人皆知、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而精神文明建设效果如何呢?有人认为对外开放、试办经济特区,经济上虽有所得,但精神上必有所失;有人干脆说特区已全部“港化”了,成了资本主义的乐园;甚至有的老革命家、老干部到特区看了一圈,回来后痛哭流涕,认为自己奋斗了几十年打下的江山。在特区几年就变了颜色,等等。特区精神文明建设果真这样糟吗?为了澄清这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