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非洲民主化进程受到非洲社会内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品经济不发达使非洲政治民主先天不足;部族政治的痼疾使部族因素与政党、政权和国家等政治因素缠绕在一起;军人干政的传统对非洲政治民主化进程有不利影响;民主政治文化的缺失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构建民主政治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度依赖国际援助以及西方援助方冷战后将发展援助政治化使非洲民主化进程深受“外力推动”的影响。非洲民主化进程必须在逐渐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以来,韩国一直由军人出身的总统掌握政权。直到80年代末,韩国最终实现了权威主义政治向现代民主化政治的转型。韩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孕育了民主政治文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和心理基础;威权政体内在价值的缺失及其合法性日渐衰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威权政体丧失了外部支持。韩国政治转型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必须建立和发展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3.
林震 《东北亚论坛》2004,13(2):62-66
在韩国民主化进程中 ,地域冲突问题呈现出恶化的趋势 ,阻碍了民主化的推进。韩国的地域冲突问题由来已久 ,根本原因是歧视性发展政策造成了地区差别。民主化进程中此问题的恶化 ,既是根深蒂固的地区感情对立借助民主化大环境进行“大释放” ,也是民主化初期民主体制尚未成熟造成的。只有消除地区差别 ,建立健全的民主体制 ,才能彻底解决地域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4.
再论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与政治发展:若干重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与政治发展 :现状与趋势》一文 (载《东南亚》 1999年第 3期 )中 ,我们分析了冷战以后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一地区各国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化问题。本文将在此基础上 ,较为深入地探讨影响东南亚政治发展尤其是民主化进程的一些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内部因素。我们认为 ,东南亚的政治发展之所以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 ,民主政治虽有发展但却不平衡是因为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 ,仍将是诸因素影响、整合的结果。一、从总体上看 ,在走出“两极格局”的冷战后时期 ,不再存在东南亚各国在…  相似文献   

5.
关于20世纪末拉美政治民主化独特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拉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在冷战结束前后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因此 ,具有明显不同于近现代的西欧和北美民主模式的特点。首先 ,拉美的进步社会政治力量是反对军人独裁统治、推动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因素。此外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由美国主导的自由化的合力推动下 ,拉美形成了“第三波”世界民主化的浪潮。其次 ,拉美民主政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自己的特点。除了“选举民主”符合西方民主所谓的“最低标准”之外 ,其总统制、政党体系、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转。再次 ,在 2 0世纪末的拉美 ,尽管民主政治取得进展 ,但以军人干政为主要特征的普力夺社会残余依然存在 ,这不仅为军人重返政坛留下了空间 ,而且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拉丁美洲政治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拉美政治的动态主要是围绕着"民主化"进程展开的,政治民主化因而成为拉美政治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一中心问题牵涉到一系列需要分别加以探讨的主题,例如按照民主化进程研究的学术轨迹相继出现的关于民主过渡、民主巩固和民主治理的分析.由于民主化进程始终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因此出现了许多关于民主体制运作和绩效的实证分析;而民主体制的前途不仅系于制度本身,它还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文化条件、经济因素、国际影响密不可分,因此有关拉美国家政治行为体的演变、各种经济和政治思潮、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等等,都成为拉美政治研究议程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或发展所谓"中层"理论,旨在根据少数几个变项来研究和解释一定范围内的政治现象.这种趋势明显受到美国学术界的影响,美国政治学界盛行的理性选择和新制度主义理论越来越多地用来说明从威权向民主政治的转换以及民主体制的效率和合法性问题.但政治分析涉及政治力量间的权力关系及其演变,结构主义、文化分析以及纳入更多变项的综合分析框架完全可能成为更为合适的分析途径.政治研究中还存在着所谓主流立场与替代性观点之间的分野以及各自阵营内部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6日,毛里塔尼亚参谋部负责人阿卜杜勒-阿齐兹以"挽救国家的民主进程"为由,成功发动了军事政变.这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毛塔军政传统的延续,也是国民思变情绪的释放,体现了决策人物在其中的个人影响力,显示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变异形式.它也表明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渐进性,并将对毛塔未来的政局走向和非洲民主化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民主改造”压力的加大 ,阿拉伯国家相应做出了内部改革的政策调整。然而 ,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却面临着诸多内部因素的制约。从主观方面看 ,阿拉伯国家当权者和民众对民主化心存疑虑 ;从客观方面看 ,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结构也不利于民主的生存。阿拉伯民主化走向最终取决于内部阻力和外部压力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伊斯兰教与民主之间不确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林聪 《西亚非洲》2005,271(5):57-63
学术界围绕伊斯兰教与民主的纷争,实质上是关于民主是否适合于中东地区、怎样衡量伊斯兰教在该地区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的争论。从价值观和历史观来看,伊斯兰教与民主之间既存在对立,又有相容的成分。伊斯兰教对民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特征,既可以用来支持民主的某些理念,又会被作为反对民主赖以存在的基础。伊斯兰教通过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推动或束缚民主化进程。但是,在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中,伊斯兰教不是惟一的、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在菲律宾的恢复与发展 ,是发生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被称为“新民主政治” ,其意思是指它的内容与马科斯“新社会”不同 ,并象征着菲律宾参与到全球民主化浪潮之中。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 ,始于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经历了“民主政治恢复”、“有效率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维护”阶段 ,这三个阶段推动着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的民主政治发展。民主政治的恢复在菲律宾政治进程中 ,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取决于民主化的恢复。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相似文献   

11.
韩国出兵越南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参加越南战争对于韩国来说是一次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与美国关于越南战争问题的讨价还价之中,韩国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战争补贴,还获得了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同时在政治上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因此,韩国出兵越南参加越南战争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12.
Ever since the first Korean war in 1950,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have been predicting a second one, started by an invasion from the North. Whether seen as arising from preventive, preemptive, desperation, or simple aggressive motivations, the predominant perspective in the west sees North Korea as likely to instigate conflict. Yet for fifty years North Korea has not come close to starting a war. Why were so many scholars so consistently wrong about North Korea's intentions? Social scientists can learn as much from events that did not happen as from those that did. The case of North Korea provides a window with which to examine these theories of conflict initiation, and reveals how th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these theories can become mis-specified. Either scholars misunderstood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r they misunderstood the theory, and I show that scholars have made mistakes in both areas. Social science moves forward from clear statement of a theory, its causal logic, and its predictions. However, just as important is the rigorous assessment of a theory, especially if the predictions fail to materialize. North Korea never had the material capabilities to be a serious contender to the U.S.–ROK alliance, and it quickly fell further behind. The real question has not been whether North Korea would preempt as South Korea caught up, but instead why North Korea might fight as it fell further and further behind. The explanation for a half-century of stability and peac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actually quite simple: deterrence works.  相似文献   

13.
就推动韩国政治转型的直接因素来说,韩国政党无疑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然而国内的韩国学研究当中,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乃至刻意回避了韩国政党在民主政治转型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尝试着对韩国政治转型过程中政党这一"隐形的力量"所具有的民主化功能进行了初步地考察和分析,并将这种研究视角推及到了整个东亚地区,以期表明这种研究成果的地区规律性,及其地区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in South Korea. The two processes are often correlated, but in Korea liberalization has been problematic for democratization. Domestic liberalization initially expanded space for labour organizations, but after they appeared to become too active, the process was so managed as to block political activity. This also resulted from pressures brought on by international liberalization, which made competitive wage cost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nd raised the prospect of disinvestment by Korean and foreign firms. Liberalization has not reduced the power of business (the chaebol). Deregulation and privatization have encouraged a transfer of public economic power to the private sector. The increased political role of business is not necessarily beneficial, and the chaebol's economic power represents a threat to democratization in a variety of ways. In previous decades state power rested on economic controls; and the main impetus for democratization has come from the expansion of civil society through economic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from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State intervention in the economy may continue to be required to protect the position of certain civil society groups and to control business power, bu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iberalization have challenged both of these functions and may increasingly curtail them in the future. Thus,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specifics of liberalization in South Korea show no automatic positive correlation can be made betwee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 without risking either reductionism or re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
朝核六方会谈对韩国的国家利益利害关系重大,韩国的应对策略也最为复杂和微妙。韩国既要顾及短期安全利益与长远民族利益之间的平衡,又要弥合国内政治力量之间的政策分歧,并竭力避免其对北政策与对美政策之间出现零和局面,同时还需兼顾联盟政策及其东北亚地缘战略之间的平衡,因此六方会谈事实上成为韩国实施多重平衡外交的一个重要契机。目前来看,这种复杂的平衡外交方针基本是成功的,然而其最终政策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始终未能阻止朝鲜拥核步伐.朝核试后,美对朝政策有了新的调整,六方会谈得以复会.但美朝双方受各自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的限制,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尖锐分歧难以解决,朝核危机仍存在再度升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启动的东北振兴战略,不仅对“东北现象”的解决是一次重大转机,而且也被朝鲜、韩国视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天赐良机。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毗邻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中国对朝、对韩经贸关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借助东北振兴战略启动之东风,与朝鲜的“强盛大国”建设、韩国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中、朝、韩三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朝鲜拥核的内外部因素分析,重新评估了朝鲜的核政策,反驳了目前西方学者在朝核问题上的6种观点,对朝鲜拥核的动机、强制弃核的效果、朝核问题解决的程序悖论、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作用、朝鲜经济变革的可能性以及六方会谈的未来等进行了论证。本文认为朝鲜弃核进程必须与安全关切紧密联在一起,弃核的实现又与朝鲜的经济改革存在相关性。必须强化六方会谈其他五方与朝鲜的立场和政策更为有效的协调,以多边模式整合碎片化的地区安全局面。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建立的 ,80年代养老金的覆盖范围得到扩大 ,9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韩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险方案 ,由国家承担最后担保的责任。韩国的国民养老金覆盖率明显高于中国 ;韩国老年人的社会经济保障收入来源是多渠道的 ,中国应该向多渠道的社会保障途径发展。但是 ,韩国养老基金的来源也受到了挑战 ,社会保障费用迅速上升给韩国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社会保障正遭遇财政危机 ,这是我国需要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Su-Mei Ooi 《Democratization》2013,20(2):311-334
External state pressure is understood to have played a causally significant role in democratic breakthrough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during the 1980s. This article problematizes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by first providing a revisionist account of external agency which involved complex networks of transnational nonstate and substate actors. These included human rights activists, Christian churches and related ecumenical organizations, members of the Taiwanese and Korean diaspora communities in the US, academics and students, foreign journalists, and members of the US Congress. In forming a transnational “protection regime”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 to protect the political opposition from repressive governments, the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democratic movements. The case studies provide us with a more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democratization, speaking to both the country specific and general theoretical literatures on democrat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