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记者:钱老师,您好。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而民族精神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您所理解的民族精神包括哪些东西?钱逊:民族精神本身内容很丰富。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对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概括。党的有关报告中有一个概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在学术界,张岱年有这么一个概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然,还有从其他不同角度来说的。  相似文献   

3.
张中文 《前沿》2013,(17):4-7
坚持乡土教育、公民教育与公共精神教育“三位一体”原则,把乡土教育、公民教育和公共精神教育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实践中,既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由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性、现代性和公共性所决定的。夯实乡土教育基础,紧扣公民教育主题,着眼公共精神重建,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急务就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毋庸置疑,一个教师的“师德”素养如何,必然会对其教育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呢? 一、对事业:一腔热忱有忠心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事业能否有一个大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支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然而,教书育人是一项浩大而具体的工程。从绘制宏伟的蓝图,到安放精神天地的基石;从一砖一瓦一石的堆砌,到摩天大楼的矗立,不知要耗费教育者多少心力。这…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6.
“人文”一词,源于周易“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句,引入现代汉语,即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奠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品位,从而折射出国民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如煌煌火炬,烛照着国民的心灵,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中科院院士杨叔之先生的这段话,极精当地说明了人文精神对国家、民族的至关紧要。完全可以这样说,高尚的人文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相似文献   

7.
张辉 《小康》2005,(5):14-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小康作为衡量中国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在一个13亿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如果素质低,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教育小康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欣欣向荣的壮乡苗岭,村村寨寨,有这样一个个动人的景象:“哪里国旗飘哪里是学校,哪里房子好哪里是学校”。从1994年至1996年的三年间,文山教育摘取了云南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的“三连冠”。这就是文山州今天民族教育的缩影。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光辉灿烂的四十年,也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教育事业励精图治、蓬勃发展、日益腾飞的四十年。1957年,全州仅有中小学校1201所,教职工3675人,学生135521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教育更加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重视,逐步走上了优先发展、依法治教的轨道,形成了从…  相似文献   

9.
张潇文 《群众》2013,(7):43-44
2013年的春天,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激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既凝结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又传承于民族的文化底蕴。从孔夫子最初的“小康梦”,到封建王朝将倾之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再到奋起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共和梦”,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延续了这些梦想,是5000年来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源流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对下一代的教育;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教育事业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政党。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自尊、自信、自强情感的民族。维系和凝聚这种情感纽带的,就是爱国主义这面大旗,这面旗帜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全体炎黄子孙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一词,在我国实际上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狭义指我国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本文所讨论的是其狭义的一面。一个概念的形成,有它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少数民族教育的概念亦然。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少数民族教育这一概念的范畴上取得共识,对办好民族教育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边疆民族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边、山、少、穷”。因“边”,教育基础底盘小,基础薄弱;因“山”,学校布点分散,管理困难;因“少”,民族语言复杂,汉语教学困难;因“穷”,教学设施简陋,教育投入不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难点、重点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近几年来,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尽管有关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在较低层次上徘徊。孟连是一个以傣族拉枯族侃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自治县,全县有142所小学,其中一师一校54所,占全县学校总数的38%,在小学…  相似文献   

15.
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多方面的,从目前的道德问题、要求和现状来看,首先应教育青少年学会关心。学会关心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国家和社会;关心人权;关心知识、真理和学习;关心地球的生态条件。树立这几种道德意识,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无论对本民族,还是对整个人类,都极为重要,极为紧迫。进行学会关心道德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应该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素以传统道德文明著称于世的民族来讲,面对今天严重的道德问题,在民族文化被漠视的情况下,用优秀的传统文…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骄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骄傲,邓小平更曾宣示说,中国人民要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而这就是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如果我们丢掉了毛泽东思想,中华民族就将丧失“压倒一切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屈服”的民族精神、国家动员能力和组织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人大建设》2007,(2):54-54
《瞭望东方周刊》近期刊登社论说,从庙堂到草野,都对教育寄托了殷切期望,尽管他们所寄托的未必一样。一个泱泱大国自然要高瞻远瞩,期待教育改造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但也无需指责老百姓的现实主义:他们就是希望自己或下一代能够通过教育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的饭碗。获取一条改变命运的上升渠道。  相似文献   

18.
张楠 《传承》2013,(1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民族复兴既是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又是其动力导向和评价标准。对民族复兴的把握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中国梦要处理好中国梦与个人梦、贡献与索取、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重视价值观教育,注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以及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更有利于“中国梦”从梦想到现实。  相似文献   

19.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工作。这是因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强调干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干部。所谓“德”是指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党的干部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起到骨干作用,就必须具备有马列主义的原则性;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的坚决性;对破坏党的事业的各种敌对势力的斗争性;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模范性等。所谓“才”是指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正如陈云同志所言:干部的才,就是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忠于职守,胜任工…  相似文献   

20.
张楠 《传承》2013,(12):92-9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民族复兴既是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又是其动力导向和评价标准。对民族复兴的把握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中国梦要处理好中国梦与个人梦、贡献与索取、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重视价值观教育,注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以及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更有利于“中国梦”从梦想到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