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2.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04,(1):55-55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4.
邓俊峰 《前进》2013,(5):55-55
敬畏,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念,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实践证明,那些所谓天不怕地不怕的领导干部,即便现在不出问题,也难保将来不出问题;即便在这个地方不出问题,也难保在别的地方不出问题。而那些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自觉做到防微杜渐的有“畏”之人,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正所谓,当官之人,有“畏”方能有“为”。  相似文献   

5.
李荣东 《今日浙江》2010,(24):56-56
“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之为官从政有“五畏”:一畏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畏政事苟且,且官人不负其责;三畏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畏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方;五畏刑赏失中,而心中不知所向。  相似文献   

6.
提倡领导干部应“有所为”和“有所畏”,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更是执政的需要。所谓的“有所为”,那就是领导干部能够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也许有人不解地问,共产党员在和平年代居然提倡应“有所畏”,要怕谁呢?为什么要怕呢?所谓的“有所畏”,就是为官者要对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犯党纪国法心存畏惧;要对失职渎职、失信于民,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心存畏惧。现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总是没有一点“有所畏”,不仅个人易犯错误、栽跟头,党也有面临变质和“翻船”…  相似文献   

7.
所谓“无所畏”与“有所畏”,说白了就是“怕”与“不怕”。据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官,虽眼见爱鸟死去,太宗却也是敢怒不敢言。而宋太祖则喜欢打雀,一日玩兴正浓,一史官路过,加以劝阻,言词犀利。太祖不听,并且弹弓打掉史官的两颗牙齿,史官也不甘示弱,说要把这件事情写到正史中去。这时太祖有点怕了,忙向史官赔罪。无论唐太宗怕谏官,还是宋太祖畏史官,他们想到的是同一句话:“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二人最终能成就一…  相似文献   

8.
法是人们普遍需要遵守的强制性行为规范.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相应惩罚。正因如此,人们对法都有所敬畏.其实这是好事。荀子说“畏法而尊绳”,然后“国常不乱”。只有畏惧,寸会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若无所畏,就可能无所不为.甚至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9.
孙续功 《前进》2005,(3):55-55
从近年来揭露出的一些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自畏感和自我约束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自畏感,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忧患意识,是一种自我警示。畏,即畏惧、害怕之意。自畏就是一种自我心理压力,一种自我约束力,反过来也就是一种自我激励。俗话讲,"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自畏产生压力,有压力才会用心,专心去做  相似文献   

10.
据宰昌府志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考问一批准备重用的官吏:“天下什么样的人快乐?”有位叫万钢的人回答:“畏法度者快乐。”朱元璋连声赞叹:“说得好!”立即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畏法度者快乐”,乐在安其心。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在从事各项活动中都必须自觉地严格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心态,害怕、畏惧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小孩怕老鼠、蜈蚣、大灰狼;成年人怕毒蛇猛兽、台风地震、房倒屋塌、海难空难……每一个神经正常的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往大火里跳,往动物园的老虎铁笼子里钻,或在台风风口上“乘凉”。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人生还有另一种畏惧,平时一般人不太注意,那就是怕违法犯罪,怕上法庭蹲监狱,怕上刑场掉脑袋!故古人有“畏法度”之说。今日重提,似仍有其警示作用。据《明史》记载:一次明太祖朱元璋与众大臣谈论人生之幸事,问身边大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各抒己见,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  相似文献   

12.
人们总是习惯于将“勇”与“敢”连在一起,很少把“勇”与“怕”、“畏”、“不敢”连在一起.读老子的《道德经》,发现第七十三章,把“勇”与“不敢”连在一起:“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此段话充满了辩证法. 人生在世,总会有所“敢”,有所“不敢”.所谓“敢”,应该是敢作敢为,不怕歪风邪气,不怕恶权强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所谓“不敢”,就是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天理,敬畏法度,不可越线,要自警自省,守住做人本色;谨慎为人,小心处事,不敢破坏规矩,不敢触犯法纪,不敢违背天地良心.  相似文献   

13.
据说现在的运输司机有“两怕”:白天伯执法的,夜晚怕犯法的。这话很浅显,揭示的问题却很深刻。司机不是恐惧因为违法违章而受到制裁,而是恐惧执法不公;不是惧怕破财消灾,更严重的还要担心生命的安全。白天惧的是滥用的权力。晚上怕的是凶残的暴力。滥用的权力与凶残的暴力并没有因字面上的差异而于实质上有所分别,可怜的只是司机和那些普通的人们,无论是在戴着大盖帽的还是拿着刀枪匕首的面前,他们只能成为龟孙子。凡是与“法”字有关的都足以引起他们的不寒而采,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如何了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没有法。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人们说,一届政协委员,一世政,协情缘。这话一点都不假。在政协这个组织里,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不管你是多大的“腕”,更不管你是多大的“款”,一律被称之为“委员”。这话更是一点都不假。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官”字,就其字义而言,有八种解释之多。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想就“官”字的含义做学究式的考辨。当我细细玩味起“官”的影响时,忽然发觉其间有别具一格的魅力。有感于“官”中学问的奥妙无穷,颇有一吐为快之感。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官”的历史自然十分悠久。但“官”的最初职守,大概只不过是传说中的那位部落首领——黄帝——身边的一名观测天文地理的司四季的官,颇  相似文献   

16.
一、基层官怕兵现象种种1.布置任务——“协商”。一些基层干部在完成某项任务中,常常是官兵“协商”,请字上前,好似带着个人的某种情份。某连在组织战士挖菜地时,由于菜地大小不一,很难把“一碗水端平”。副连长的三次决定都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反复讲“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O他那“发展是硬道理”的教导,更是成了举国上下家喻户晓的座右铭。小平同志喜欢用的这个“硬”字,确实蕴含着无尽哲理和巨大的威力。“硬”,其本质是真,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人们只有认识这个客观事实,并掌握其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所以“硬道理”亦是真道理。“硬”,其方法是讲认真、抓落实。办任何事,如果仅仅停留在认识上,那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抓落实。毛泽东同志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人们在抓经济工作时容易“硬…  相似文献   

18.
吴心 《黄埔》2008,(2):58-59
明朝人杨守栋任洗马时,回家省亲,住在一个驿站里,驿丞问他,“您每天刷洗多少马匹?”杨哭笑不得,只好说:“勤则多洗,懒则少洗,没有一定数额。”其实,洗马与刷洗马匹风马牛不相及。先秦时候,“洗”字与“先”字同音,洗马就是先马,即“马前引导之人”。秦汉时,洗马是太子属官,如同侍从。隋唐以后成为太子属下专门管理书籍的官吏,是比较有身份的文职官。  相似文献   

19.
韩刚建 《前进》2014,(6):63-63
<正>当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持续深入开展,让百姓高兴地看到突出为民服务的多项举措扑面而来。我们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民服务的情怀都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底色。而要想为民服务,首先必须有畏民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二字沉甸甸。正因为如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畏"职责不尽,"畏"  相似文献   

20.
对于“官话”《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对普通话的旧称,二是指官腔。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官话”,主要是针对后者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官话”也正在被人为地翻新着花样,并不断有所“创新”。一些“官话”,不仅越说越圆滑,而且还有了幽默和调侃的成分。当然,这些“幽默”是黑色的,让人听后有一种苦涩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