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保华 《团结》2003,(6):66-69
孙中山说:“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换句话说,孙中山认为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的构成法”;一是“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五权分立”着重解决的是  相似文献   

2.
关于宪法基本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宪法法理学角度研讨宪法的基本原则。认为,作为“宪法之宪法”,宪法基本原则是宪法存续和宪政制度赖以构造的根本价值基础,也是宪法学最重要的支撑性范畴。但学术界于之的研究中尚存的偏差,乃是宪法基本原则难求共识的致因。该文力图在弥合既有理论研究中欠缺的同时,结合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征,提出宪法应当有人权保障、人民主权和正当程序等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团结》2008,(3):54-64
江泽民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奋斗。今天,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建立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公仆与监督思想初探陈党,顾华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曾明确提出:"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任用之,其酷劣者当淘汰之而已。"(《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23─224页)这种公仆与...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山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团结》2009,(6):53-58
十年树木,百年树学。如果把章士钊先生1903年梓行的《大革命家孙逸仙》①视为孙中山研究之始,迄今已百载有余。审视百年孙学的价值与得失,突破显学的光环与困惑.探索科学的真谛与前景.建立“中山学”.此正其时!——诚为孙中山研究科学发展之契机!本人学养不逮,权作立“学”“擦边”之思。  相似文献   

6.
张海鸿 《团结》2007,(4):7-11
2006年10月28日,由民革中央、广西区委会合办,广西梧州市政府承办的"世纪中山·放歌梧州"大型歌会,在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前广场隆重举行。在这座装扮一新、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前,艺术家们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了对世纪伟人孙中山的无限敬仰和缅怀之情。歌会由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现场录制并播出。作为民革中央举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歌会的成功举办,拉开了民革各级组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系列活  相似文献   

7.
卢亚东 《团结》2002,(3):40-42
孙中山先生是集思想家与革命家于一身的民主斗士,他是代表着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人,他提出的“以党治国”的思想独具特色,深入研究之,很受启迪。 实行民主宪政必须依赖良党政治 孙中山认为实行民主代议制的立宪国家必不可缺的组织是政党。政党关系着普通民意的集中形成、政策的制定以及政府的有效治理,因此他指出:“无论世界之民主立宪国、君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的博爱观,不但表现在他的宽容广大的胸怀,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道德观。他曾这样说过:“民生主义,是图四万万人幸福的,为四万万人谋幸福就是博爱。”民国建立伊始,大总统孙中山就庄严宣布:“自法兰西人权宣言出后,自由、平等、博爱之义,昭若日星”,中国人民应当“咸属平等”,“务使博爱平等之义,实办推行。”随之发布了一连串的革除封建专制、泯灭人性的制度的法令文告,把平等、  相似文献   

9.
“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孙中山先生的这一名言,在强调“文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民本思想。今天,伟人故里中山市秉承先生遗训,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致力于发展现代文明,全面追求人民生活质量、生存价值和个体素质的提高,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9)
美国宪法是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尤其是自然法思想的一个灿烂结晶。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美国宪政理念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分权制衡学说。人民主权学说说明了宪政产生的原因和目的,而分权制衡学说则是保障和实现人民主权之目的的基本手段。从人民主权与分权制衡的角度研究美国宪政理念,为其他民主国家的政治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康立群 《团结》2001,(3):12-15
孙中山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对当时种种 腐败、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有着切肤体验,他那一篇篇剖析封建制度的文章,读之令人震憾、奋起,他对未来共和国蓝图的描绘,又给人以莫大鼓舞和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斗争和任务,与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了一生的革命目标与理想是一致的。我们“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因此,学习研究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关于权力制约方面的一系列论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的文学观,简言之,基本上属于:文以载道,但又有出类拔萃的新意。总观中山先生留下的几百万言《孙中山全集》,其基本上是论文、演说、谈话,其中也有不少的祭文、书信、电报、公文、对联、题字等,从文学的文体来看,是归于亚文学范畴。这些作品思想之晶莹,文体之别致,既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13.
“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发展经济”,人们已经将此视为天经地义。但这恐怕是对政府正当职能的一种误解。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公正地制定和执行与普通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相关的宪法与一般性法律,非常重要。如果要正确地评估政府的绩效,首先就应看政府及其官员在其行使权力时,是否严格地恪守宪法与法律对其权力划定的界限,当地的法院及公安、检察、纪检等部门是否能够公正执法,切实尊重和保障了民众的权利和利益?只有这样,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教育、环境、公共卫生等等才能有效保障。即使必须包括GDP,它也是最次要的,以其他社会机构…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收与农民权利的宪法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收之所以会频繁引发社会冲突,根本原因在于宪法无法有效约束政府权力,制止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行为。政府既是土地征收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土地征收的主导者和纠纷的裁决者,政府必然看重政府本身甚至个别官员的政治或经济利益而淡视甚至完全忽视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征收涉及到规范政府权力、保障农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等问题,而从本质上来看,这些问题都是宪法问题。为彻底解决土地征收问题,实现农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应当充分发挥宪法在约束政府权力、制止政府与民争利的行为和保障农民权利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5.
袁策 《团结》2009,(3):55-56
南京.是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见证之地.又是他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民革南京市委会作为最早成立的民革地方组织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今年是南京解放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回顾继承发扬中山精神的历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程明芷 《团结》2003,(6):48-49
民权者,人民参与和管理政事之权力也。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其目的在求政治上的自由平等,确定人民有集会、言论、结社、出版、居住、信仰等之自由权,并实行  相似文献   

17.
列宁说过,孙中山的思想和理论,“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孙中山的伦理道德思想正是体现了这一性质。今天,我们在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科学地分析和继承孙中山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遗产,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对于加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其丰功伟绩永垂青史。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回顾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之做出的卓越贡献,有利于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神圣大业,加快第三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马湘 《瞭望》1986,(45)
一九二四年十月,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张作霖、段祺瑞亦派出代表,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孙中山先生为了谋求中国的和平统一,毅然北上,希冀达成召开国民会议,与各方爱国人士共谋国家之统一与建设。 中山先生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这时某军阀派凶徒多人,准备在码头上行刺中山先生,被民智书局职工所获悉,向我密报。我遂与黄惠龙等多人,在中山先生步  相似文献   

20.
桂文茜 《学理论》2013,(17):115-117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地位至高无上。在当代中国,从国家来看,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人民而言,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就我们党来说,宪法是执政兴国的法制保证。2012年12月4日,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的新思想,这是我们党对宪法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对保证宪法有效实施,推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