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营体系的改革既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也要支持引领普通农户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来。为此,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至关重要。依托集体经营、新型职业农民等经营方式,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规模化服务主体和市场化经营环境的培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洪  王丽红 《前线》2017,(4):42-45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京郊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产业,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力推动京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不断激活京郊农业的要素、市场和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无论其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十分重大。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家庭农场、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他们采取适宜的融合模式及融合行为对于三产融合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经营主体这一微观视角进行考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存在沿产业链向前后延伸、拓展农业新功能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等三种模式,不同经营主体会根据自身实力、所处地区资源环境等条件采取差异化融合模式。相应地,通过落实改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加强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等策略,更好地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对于促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加快实现桂林"两个建成"有重要作用;桂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具有政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等多重优势;从产业融合、品牌战略、经营主体、运营模式等方面对现代特色农业进行改革提升有助于桂林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化,从而加快"两个建成"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回音壁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主任袁家榆:2018年,我们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产业精准扶贫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绿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聚焦农村改革和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重大行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支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后发赶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农村改革的40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完善的40年。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设计也体现出明显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农业基础设施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或产业部类,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演变过程,梳理农业基础设施产权属性、投入主体、投入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对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县为主体深化农村改革试验,既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需要。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产业层次低、生产方式落后、自主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桎梏。特别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中,显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改革试验,就是对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现行政策和体制在一定范围内先行突破,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和提炼经验,用于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洪斌 《奋斗》2014,(2):29-30
正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是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佳木斯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作为改革试验的重点区域,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唐朝诗人韦蟾的诗句为世人展现了昔日贺兰山下秀丽富饶的田园景象。而在今天,地处贺兰山东侧的贺兰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产业化增速为核心,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巩固拓展农村综合改革成果,书写着这个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融合,实  相似文献   

10.
40年前,家庭联产承包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榆中县成为全省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源地之一. 40年后的今天,“三变”改革再为农村发展吹来春风. 作为我省5个改革试点县之一,榆中县求新求变更求实效,聚焦“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利益联接”三个关键环节,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全面释放改革红利,探索出了一条以“三变”改革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正>扎实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改革完善我国农业政策的聚焦点,也是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发展新实践,加快提升我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优势和显著作用,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准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并不断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总场是大型的农牧团场,拥有2万多名职工,农业是这个团场的主体产业,该场工会始终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方面组织参与改革,提高工会参政议政的能力,当好改革的主力,另一方面积极配合行政唱好“同台戏”,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林轩 《支部生活》2010,(10):41-42
7月27日,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表彰暨林业产业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宣布,云南省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8)
<正>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是最为重要的一环。黑龙江省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主要战场,而青年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中坚力量,更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骨干。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发挥青年的优势。一、团结带领垦区青年为现代化大农业建功立业一是要组织垦区青年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大显身手。广大青年是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受益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2015,(1):18-20
突出抓好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改革,着力在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长春市强化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优化提升;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提升;强化绿色创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提升;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提升;强化综合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提升。长春市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加强乡村产业振兴规划指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业投融资模式、强化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合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问题为结构性矛盾,表现为农产品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本文基于农业主体、农业客体、农业环境三个维度,坚持问题导向,剖析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农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四大基本问题,并以此作为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分析发挥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提出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五年,我省立足省情,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以确保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典型引路、分类推进,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支撑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稳定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构建布局更趋合理、发展更具活力、特色更加鲜明、效益更加凸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雪霏 《奋斗》2013,(4):31-33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指明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我省作为农产品生产大省,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和带动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和实地调研,我们对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7,(1)
国家以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为农村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并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而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则为以事业单位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与社会化多元主体有机融合提供了有效途径,推动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构和发展,这一视角有助于全面理解资本进入农村产业领域和规模化经营主体培育对农村社会分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