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殿军 《求知》2000,(1):9-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市场条件杨静光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响亮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从属性和功能上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从存在形态看,科学技术有理论形态和物质形态之分。当科学技术作为原...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中国西部生产力的历史考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西部生产力问题研究”的组成部分。这部分成果近四万字,本刊摘要分三部分发表。经济理论界把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历史发展一般分为古代生产力,即手工生产力;近代生产力,即机器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即科学生产力三个历史时期。(薛永应主编《生产力经济学第220页》)这里考察的是机器生产力。机器生产力在我国很明显形成两个历史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下伴随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总体说来,我国东、西部机器生…  相似文献   

4.
按照建立现代薪酬体系的总方向,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是,应当针对科技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及其劳动特点,重新设计他们的薪酬制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第一生产力”也是人创造的,因此形成新的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对创造“第一生产力”十分重要。建立激励科技人员不断创新的薪酬制度 首先,应按科技岗位要求和科技人员人力资本合理确定其工资。 第二,按科技人员工作实绩及贡献加发奖金、津贴,形成及时激励 机制。对于科技发明成果创收情况,能具体考核的,可实行科技发明成 果创收提成办法,比如某些科技人 员发明一种新机器,当年销售出去, 每台销售收入1000万元,扣除各种 成本费用,赢利50万元,即可从中  相似文献   

5.
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科教兴晋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知识分子在我省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知识分子是科学技术的载体,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首先,从生产力要素的构成看,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统一,亦或生产者、生产工具与生产对象的总和。很显然,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和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是劳动者…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洋务运动,一方面固然是清王朝统治集团为液过内忧外患双重交迫的统治危机,而被迫采取的自救行为。但另一方面,洋务派引进大机器生产和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振兴商务,“扩利源而敌洋产”,为近代资本主义大生产方式在中国“安家落户”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成长。为了造就推行洋务“新政”的人才,洋务派把改科举、采西学作为变通“祖宗之成法”的重要内容,广办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赴美、赴欧留学,有力地开拓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郑文浩 《党政论坛》2010,(18):33-33
如果说经济领域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军事领域,“科学技术就是第一战斗力”。军事实力的增长,不但要以经济为后盾,更要掌握一系列尖端、核心的军事技术。大国之所以成为大国,全凭那些深藏不露的“大阔之器”,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不仅推动着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发展,而且推动着精神文明的变革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科学与高科技的新时代,科学技术世界性的、全方位的革命,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近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同.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又强调:"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可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来理解,已经成为实践对理论发展的促进.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地去深化对这一论断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这应该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谈论经济发展的时候,在精辟地概括和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以及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等重要论断的丰富和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近年来,航空航天、信息、生物、能源、原…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充分显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预见性、真理性和指导性,对正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从知识经济角度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论断,强化社会各界的科技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第一生产力”与“首要生产力”的关系孙祯祥,郝志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这两个命题是不是相容?有的论者认为,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与劳动力、自然力相比它已处于首要地位,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这一论断,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符合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也符合我国加快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实际需要.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最近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我国加快科技进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措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创造了政治条件,党和政府尤其注重发展中国西部经济。伴随国家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西部地区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一五”和“二五”计划与西部机器生产力的发展(1949—1962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3年开始实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伟大任务,这也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转折。“一五”计划清醒地注意…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内容、形式以及变革,并以生产关系为中介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或迟或早发生变革。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要确立它的历史地位,并最终战胜旧制度,必须创造比旧制度更高的生产力,否则就不能把历史真正向前推进一步,最终会被历史所否定。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生产力才是判断历史和上层建筑的存在和变革是否合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所有制实现形式作为…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52)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一个科技生产力从入手的延伸发展为人脑的延伸的世纪,仿佛一夜之间,物质文明的象征已从烟囱林立、汽车如流、机器轰鸣转换到了互联网络、高智能计算机、航天飞机和火星探测器。可以预见,下个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更加令人眩目,科学家的预测无疑舍给我们的梦想添上科学的羽翼。近2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海面上升问题已日益引起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关注。最新资料表明,1861-1997年的137年间,全球地表年均温度上升约为0.6℃全球气…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一方面是一种剥削和压迫制度,另一方面,在这个制度下,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大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有了大发展。社会主义否定它的前一方面,肯定它的后一方面。如果说,在革命时期,我们考察资本主义的视角着重在前一方面,那么在取得政权、担负起建设任务之后,我们的视角就要着重在后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 已为实践证明、被普遍认同 的道理。但是,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阻碍这个“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在世界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如何给“第一生产力”以更多的动力,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在刚刚结束的2000年上海科技论坛上,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香港地区的46位科学家密切关注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才能提高中国科学技术的原创力。学者们提出,必须跳出学科看科技、跳出科技看科技,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于实现可持…  相似文献   

19.
自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由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投入使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277页)人...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几年来,学者们对知识经济作了大量介绍,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但怎样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知识经济?怎样看待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怎样看待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特别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这些方面的问题似乎谈的不够充分。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一、知识生产力和知识资本现代经济是以现代生产力为基础的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必须发展现代生产力。现代生产力是以人控机器为中心要素、普通劳动力(体力)为从属要素的人机生产力。而机器不是天然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