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一重要论述,用生动凝练的言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立场和根本路线,深刻体现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理念,表明了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的内在逻辑。守住人民的心,就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李正南  张赶 《求实》2003,3(11):7-8
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部都源于人民观。毛泽东人民观的主要内容 :人民创造了历史 ;和人民打成一片 ;向人民学习 ;对人民负责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人民观具有坚定的阶级性、鲜明的历史性和全面的真实性。在新的历史时期 ,毛泽东人民观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梦菲 《党史文汇》2014,(2):13-19
正周恩来总理可谓世人公认的严于律己、一心为公的楷模,他"为人民服务"做到了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党和人民,始终同人民保持着血肉联系,深受人民的衷心爱戴。正像那首诗所言:"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和人民在一起,人民和总理心连心。"坦荡无私的他总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廉明到能够及时主动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构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观的重要论述,充分阐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有了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  相似文献   

6.
人民观是以人民群众主体论为核心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主体观、人民价值观、人民利益观作出了新概括,提出中国梦的蓝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赋予人民观新的内涵。践行人民观,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制度创新,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作风,发挥领导带头作用,把人民观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王军 《学习月刊》2012,(2):65-66
党的威信是党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声誉和光辉形象,是人民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护和真诚赞美,是党治国理政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威信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党的吸引力的大小和战斗力的强弱。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因为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掌握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赵士红 《学习论坛》2003,1(10):28-30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就人民利益的地位、人民利益的主体、人民利益关系的处理、人民利益的实现等作了深刻的阐述 ,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9.
正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人民""人民群众"出现的次数最多、频率最高。他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共产党人最坚定的人民立场、最深厚的人民情怀、最纯粹的赤子之心,深刻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0.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保障,(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确认宪法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大法,确认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宪法依据,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保障得以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著名讲演。今天,重读《为人民服务》,深感其意义深远。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和社会环境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没有变。我们一定要坚持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始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新的时代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人民民主做出了创新性理论概括,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性概念,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这块社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式民主,其本质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广大人民群众、为劳动者服务的民主,是适合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社会主义民主。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精准把握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3.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建设人民城市提供了实践指南。这一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唯物史观,突出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蕴含着丰富的基层民主政治价值,强调人民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基层民主政治为民导向的价值遵循,在新时代具有生动的社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了人民主体地位以深刻的理论内涵,逐步形成和确立了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构成了其执政理念的根本价值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精髓。从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地位重要论述的创新性发展来看,主要体现在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尊重人民实践主体、巩固人民权力主体、保障人民利益主体以及凸显人民评判主体的系列论述中,认真分析把握这些论述的科学内涵,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领悟习近平对人民主体地位理论所做的独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以造福人民为使命担当。党的十九大召开,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时代,应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对人民的关切贯彻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勇担时代大任,必须为人民谋好福、为人民执好政、为人民树好形、为人民掌好权。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上和马克思具有统一性,从马克思的为人们谋福祉,到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均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恰恰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这种人民立场的核心理念,才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谷纪 《前线》1960,(14)
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的大好形势中,最近一个时期,刚果、阿尔及利亚、古巴人民斗争的新发展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刚果人民为真正的独立进行斗争。刚果共和国成立以后,刚果人民进一步掀起了彻底摆脱殖民主义的枷锁、保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这再一次说明了,帝国主义者不会轻易退出殖民地,而已经觉醒了的人民决不允许帝国主义继续压在他们头上。大家知道,刚果人民受比利时殖民者统治达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观体现了崇高的人民情怀、深厚的人民根基、坚实的人民力量、鲜明的人民立场。从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观的价值根基来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内核,拓展人民政治参与是价值导向,保障人民网络安全是价值追求,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是价值源泉,带领人民脱贫攻坚是价值要求,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价值旨归,推动全球共建共享共治是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突出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体现了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原则立场。“人民至上”重要论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觉醒向度来看,中国人民历史主体意识的格式塔转化激发了爱国人士对国家现状的自主思考,在思考实践中实现了人民主体性的自主觉醒;从迸发向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党与人民的鱼水深情为“人民至上”重要论述提供了现实前提;从升华向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党情出发,着眼人民所想、人民所盼、人民所求,构筑起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性、人类特质的“人民至上”道路。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优良传统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围绕"人民是什么、人民需要什么、如何为人民服务"等问题而形成的整体理论形态。它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历史方位中人民的利益诉求,明确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路径和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开辟了为人民服务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的新发展,是回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各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方法论良方,是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人民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